從一汽奧迪降到上汽奧迪,越來越便宜的e-tron,為啥就是沒人買?

e-tron剛剛進入國內的時候,綜合試駕體驗過,當時定價70萬的進口中大型電動車,帶給我的體驗只能說歐洲特色依然明顯。

這種產品無法直接用好壞來形容,歐洲人的造車能力沒問題,但總在用造燃油車的思維來設計電動車,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當年賣到70萬的e-tron,並不是一臺合格的電動車,但卻是一臺非常合格的歐洲車。

從一汽奧迪降到上汽奧迪,越來越便宜的e-tron,為啥就是沒人買?

因為在國內電動車盛行,特斯拉瘋狂碾壓下,奧迪充分研究分析出來自身產品的不足,e-tron的降價速度會比想象的更快一些。

很快,一汽奧迪國產了e-tron,定價放到了60萬級,國產之後因為成本更低的原因,價格下調了十多萬。

e-tron其實是一個電動車系列,奧迪想要在e-tron系列上講出自己的電動故事。

從一汽奧迪降到上汽奧迪,越來越便宜的e-tron,為啥就是沒人買?

於是,在奧迪的運營體系中,越來越多的e-tron開始登陸市場,比如說Q2L e-tron、Q4 e-tron以及Q5 e-tron,按照目前的發展策略,SUV成為電動化轉型的重要載體。

從目前e-tron的定價方向來看,市場化、入門化、系列化特色越來越明顯,呈現體系的e-tron矩陣卻沒有在市場中打出規模效應。

簡單來說,雖然車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便宜,但買的人還是沒有。

從一汽奧迪降到上汽奧迪,越來越便宜的e-tron,為啥就是沒人買?

原因應該是,核心技術並沒有出現顛覆式的改變,導致產品在市場中可代替性較強,即便是奧迪品牌,也無法在新能源市場中做出足夠的聲量。

比如說Q2L e-tron,一臺定價24萬多,續航只有300多公里的電動車,說新能源都有點侮辱這三個字,更像是油改電產品,奧迪Q2L拿掉髮動機、變速箱,裝上電機、電池的產品,使用的還是基礎模組電池,所以電池規整度不夠,容量太小。

不過後來推出的Q4 e-tron和Q5 e-tron會好一些。

比如說一汽奧迪的Q4 e-tron,定價30萬級,算是在三電系統上弄明白了,續航表現、加速成績、配置表現、充電速度也都算比Q2L e-tron強不少。

從一汽奧迪降到上汽奧迪,越來越便宜的e-tron,為啥就是沒人買?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還是一整套的燃油車設計理念,很難在設計上填充消費慾望,而且Q4 e-tron面對的是一個更加激烈的新能源消費市場。

新能源使用者群體的觀念已經轉變明顯,在網際網路大廠精準洗腦之後,新能源市場不是一個BBA就比別人高一頭的領域,所有品牌都在一個起跑線上。

所以,我們拿掉Q4 e-tron的奧迪光環再來看,一臺續航600km、尺寸不足4米6,卻要賣30萬的電動車,還有沒有競爭力?

從一汽奧迪降到上汽奧迪,越來越便宜的e-tron,為啥就是沒人買?

當下的新能源,這樣的產品力如果是新勢力來做,定價最多20萬,所以奧迪的品牌標籤在新能源市場還能值10萬嗎?

再比如說Q5 e-tron。

這是一臺尺寸比Q5大,比Q7小的電動化產品,定價40萬級,主流的新勢力企業造40萬級電動車,首先照顧的是尺寸、舒適度、續航、服務體驗。

如果把Q5 e-tron放在電動車市場中,他的對手還真沒幾個。

從一汽奧迪降到上汽奧迪,越來越便宜的e-tron,為啥就是沒人買?

對手少是因為40萬新能源市場已經脫離主流,消費者總歸是小批次,目前來看只有理想、蔚來、賓士、寶馬幾個企業在生產設計。

Q5 e-tron存在Q4 e-tron的問題,品牌在燃油車市場很強,但電動車是另一套標準,完全不好使,此外Q5 e-tron的可代替性依然很強,甚至因為奧迪在新能源賽道中建樹較少的原因,選車層面就會被拋棄。

從一汽奧迪降到上汽奧迪,越來越便宜的e-tron,為啥就是沒人買?

奧迪的新能源產品總感覺吊著一口氣,有心經營無力運營,歐洲人造車沒問題,但造電動車很有問題,一個原因是沒有強大的供應鏈體系,無法提供技術支撐,另一個是歐洲思維在骨子裡不太接受新能源車。

e-tron的登場本質上來說就是被迫製造,所以從早起的e-tron到Q2L e-tron,都更像是用心擺爛,全新推出的Q4和Q5表現到底如何,仍然有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