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

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

一上車就讓豪華氣息鋪面而來,老派車企的套路如今卻不管用了?

《盜夢空間》、《雨人》、《獅子王》、《敦刻爾克》…… 每一部成功的電影都隱藏著與觀眾更深層次的情感交流。只是在這些電影帶來的情感共鳴背後,有著一位音樂家的不懈努力:漢斯·齊默爾(Hans Zimmer)。

這位獲得奧斯卡獎的作曲家在好萊塢被視為至寶,他用自己的音樂將幾乎任何氛圍、情緒都精準地傳達出來。

聲音與情感體驗的完美聯絡至關重要。他最近也拓展了一個新領域來運用這種能力——給電動汽車創造「引擎聲」。

寶馬上月釋出的純電動汽車 Concept i4 擁有 530 馬力的最高輸出功率和超過 600 公里的續航里程,更特別的是它附帶了大師 Zimmer 打造的獨特「引擎聲」。寶馬還打算將這種獨家「聲音」推廣到未來超過 20 款電動汽車上。

這種「無中生有」似的給電動汽車加上「引擎聲」,真的有必要嗎?

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

作曲家漢斯·齊默爾 (右) 和寶馬音響設計師 Renzo Vitale,正在為寶馬即將到來的電動汽車創造新的聲音|寶馬官方

電動汽車的「彩鈴」

「聲音體驗」在過去一百多年始終是汽車的一部分。

汽車文化的薰陶之下,引擎聲成為汽車迷們的第三觸覺。保時捷 911 水平對置六缸車的怒吼和法拉利的 V-12 深入顱骨的低吼聲帶來了不同的體驗,它更代表了不同汽車品牌獨特的調校與效能,一種深層的品牌象徵。哈雷戴維森甚至為其摩托車的排氣聲申請了專利。

但電動汽車的出現彷彿要終止這一切「嘈雜」。相比燃油引擎聲,電機驅動的聲音幾乎可以忽略不記,這讓汽車的聲音體驗變成了「一張白紙」。而這種「安靜」反而突顯了風噪聲和輪胎噪聲,更重要的是它失去了加速過程中的聽覺反饋。

除了按照不同國家的標準在低速狀態下增加「提示音」——藉助汽車的聲學車輛警報系統(AVAS)實現,一些豪華汽車品牌已經開始在為電動汽車新增一些更富情感的「引擎聲」。

保時捷在自己的首款純電動汽車 Taycan 上推出了價值 4600 元的「保時捷電動運動音效」音響選裝件。捷豹的首款純電動汽車 I-PACE 自帶了一個模仿燃油發動機的「虛擬引擎聲」,它透過識別汽車的起步、行駛、加速等狀態來給出與燃油汽車一樣的聲音反饋。奧迪甚至在 e-tron 專案內部設立了專門的職位研發適配於電動汽車的聲音。

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

西蒙·戈貝爾 (Simon Gerber) 是位於慕尼黑的 P1 俱樂部的常駐 DJ,他在奧迪 e-tron 的聲音設計實驗室做交流|奧迪官方

寶馬這一次更激進,它請來音樂大師 Zimmer,為的是調校出一個新的具有未來感的「聲浪」,而不再是模仿引擎聲。這種新聲音甚至帶有了一些 70 年代科幻電影的色彩。

這種「新聲音」背後展現的「定製化」和品味體現,寶馬的這次合作更像是傳統汽車行業過去追求的「豪華主義」的一種延伸。

但反觀特斯拉這家新車企,它們對「聲音」的態度卻很「佛系」。

特斯拉也許一直認為這種「安靜」就是優勢。它從未想過給汽車加上聲音,直到去年針對低速期間的「提示音」,馬斯克在 twitter 上「承諾」釋出一項新功能,將原本枯燥的「滴滴」聲,改為能夠自定義的聲音,諸如綿羊的「咩咩」叫聲,甚至是放屁的聲音等等。

但對特斯拉的早期使用者而言,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2016 年的時候,在第三方開發商 Mutual Mobile 的幫助下,特斯拉 Model S 就能夠模擬汽油發動機肌肉車,摩托車,噴氣式戰鬥機或太空飛船的物理聲音。

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

Mutual Mobile 建立了一個名為「Tesla Gas Engine」的概念應用程式,並使用內建加速度計和 GPS 的 iPhone 6S 進行感應|Mutual Mobile 官方

之後,總部位於英國的 Milltek Sport(一家以排氣技術聞名的公司)為 Model 3 建立了一個模擬汽車內外內燃機聲音的系統,其中揚聲器連線到 Model 3 的 CAN BUS 匯流排控制之中,它同樣可以跟隨踏板的深淺或者說加速度來自定義匹配的「引擎聲」。

給使用者相對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個性化展示的空間,這也許才是新一代消費者喜歡的新觀念。開啟手機軟體,你會發現似乎那些「收費選項」更多的是「自定義功能」以及個性化的功能,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產品開發的慣常思維。

當手機剛剛出現拍照、音樂等功能的時候,鈴聲產業誕生了。這種個性化的定製像一張必備的「名片」。突然之間,你甚至聽不到電話接聽前傳統的滴滴聲,當時中國的彩鈴產業的營收甚至遠遠超過了當時音樂產業。直到像微信這種新通訊方式的流行開始,帶來新的使用者通訊「個性化」的形式,彩鈴產業才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為什麼是「軟體豪華」?

像寶馬這種新的「定製化」似乎還不能真正擊中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純電動產品更像是寶馬品牌的延伸戰略。用獲得奧斯卡獎的作曲家來定製「虛擬聲浪」這件事本質上也是傳統豪華理念的一種「定製思維」。

而對特斯拉為代表的新造車企業們來說,這種「小功能」似乎目前還沒有獲得它們足夠的關注,畢竟眼下解決核心產品競爭力才是關鍵,但依靠 FOTA 升級未來可以慢慢嘗試這些「聲音」的定製化功能。作為新造車的它們更適應等待「需求」找到它們,使用者透過各種渠道反饋來影響軟體研發,從而獲得新功能。

對「虛擬聲浪」這件小事來說,背後反應了兩種體系不同的產品策略。而融合這兩種策略似乎才是一個最優解——既有品味高階的定製化,也同樣保持開放性可以自定義,這樣也許才是一種「新豪華主義」的體現。

「技術正在將大規模的市場轉化成無數的利基市場」《長尾理論》這本書的觀點似乎在這裡更能體現。基礎需求滿足之後,人們的新需求正在分崩離析,演化更多小眾需求或者說個性化需求。

作為一款最大的硬體產品,逐漸滿足更多的小眾需求,這也許才更能體現豪華。汽車在硬體上的小眾化似乎已經完成,包括內飾空間的感覺(NVH,隔音,音響氣味,顏色、觸感等等),以及不同的尺寸區間、不同的價格區間、甚至是不同的品味審美區間,都充斥了足夠多的產品了。

但現在汽車裡最缺少的「豪華感」,也許就是軟體的豪華。透過軟體功能滿足更多小眾需求,才是真的豪華體現,例如特斯拉的「愛寵模式」似乎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

特斯拉的「愛寵模式」|特斯拉官方

在不同的儀表板和方向盤之下,背後驅動的其實是使用者體驗。但體驗是個人和主觀的,並且它會極大地受到我們過去的經驗、個人喜好、情緒和許多其他因素影響。所以汽車內更多個性化的「軟體豪華」就會像淘寶的「千人千面」、像抖音的「推薦演算法」那樣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了。

使用者體驗並不是隨網際網路一起發明的新事物。一開始,偉大的設計師就已經瞭解了體驗的重要性,只是如今汽車產品的研發設計需要適應新一代的網際網路使用者而已。

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

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

封面來源:Getty images | 責任編輯:於本一

轉載請聯絡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

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

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

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