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瑜互見的初生牛犢——智己L7試駕體驗

作者 —— 咖加使用者:奶油花捲君

近年來我國汽車市場無疑正經歷著一場鉅變,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從一片藍海轉變為了廝殺激烈的戰場,正在轉型的傳統車企、全新加入的新勢力資本都開足了馬力搶佔市場,其中有部分企業已經站穩腳跟,佔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而今天的主角——智己,作為一位後來者,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驚歎於智己“知難而上”的產品策略,作為後來者,居然沒有選擇將整車設計佈局難度更低、國內市場接受度更高的SUV車型作為自己的首款產品,反而選擇首發純電轎車,不得不說算得上是一步險棋。帶著對上汽、阿里巴巴、和張江高科的強強聯合結晶是否真的能夠一鳴驚人的好奇,我在智己L7能夠公開試駕的第一時間,就抽空前往直營店進行了試駕體驗。

【外觀設計】外觀方面,智己L7車身尺寸和軸距基本與加長的寶馬5系看齊,實車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比圖片和影片中看上去大了很多,整車的外觀設計我非常喜歡,轎跑的造型和線條無論哪個角度看都非常協調,營造出的運動感極強,前245後275的大寬胎也彰顯著自己運動的定位,尾燈設計甚至能看出一些阿斯頓·馬丁的影子。

智己L7的外觀設計

【內飾設計】相比起出色的外觀設計,智己L7的內飾風格我個人就不是特別喜歡了,進入車內撲面而來的除了滿車的螢幕,就是一個造型很怪異的方向盤,雖然夠“新潮”,但又顯得極為草率,既沒有什麼設計感,也沒有什麼運動感。

瑕瑜互見的初生牛犢——智己L7試駕體驗

智己L7的內飾設計

【靜態體驗】進入車內,落坐前排,智己L7的內飾做工、用料表現不錯,車內各個區域軟硬材質的質感都很好,不過可升降螢幕部分的高階感還是有所欠缺。前排人機模型表現能給中評,作為一臺純電動轎車,智己L7的地板在我意料之內的極高,不過好在中控儀表臺整體佈局比較合理,座椅和方向盤的調節範圍足夠大,因此我還是可以找到相對低矮舒展的坐姿。

不得不強調的是,調節前排座椅是一個相對比較痛苦的過程,一是因為智己L7車內佈局導致座椅側邊的調節按鈕距離門板僅不到5釐米,在關門狀態下調節座椅相當困難。二是因為智己L7的座椅調節居然有極為明顯的延遲(兩臺展車和試駕車都有),按下調節按鈕後,座椅實際開始移動要晚大概一秒多,結束調節也是如此,從鬆開按鈕到座椅停止移動也需要同樣的時間。所以你無法像調節其他車型座椅一樣在自己最舒適的位置鬆開手即可,而是要有一個預判,在大概一秒多之後座椅會移動到你想讓它移動到的位置,提前鬆手。

儀表臺的設計無法給出好評,在我的舒適坐姿下,如果儀表此時處於升高狀態,顯示的內容會被方向盤大面積遮擋,唯一的解決方案是將儀表降下,顯然,從這個怪異的方向盤其實不難推斷出,工程師為了在儀表升高狀態下讓方向盤不擋視線,在造型上已經作出了極大妥協,不過最終效果仍然並不算好就是了。

方向盤本身的設計給出差評,造型怪異不說, 3-9點後方區域以及撥片的造型設計非常不合理,又寬又平,無法穩固握持,若是手再小一些的女司機,根本就不要想握住這隻方向盤的3-9點開車。

瑕瑜互見的初生牛犢——智己L7試駕體驗

智己L7的前排

前排座椅本身可以給好評,材質有些偏硬不過分佈比較合理,帶有按摩等各種高階功能,坐墊長度、寬度表現都不錯,配合傾角調節能夠給腿部提供足夠的支撐,座椅靠背、頭枕對腰部、背部、肩部的承託都比較到位。

瑕瑜互見的初生牛犢——智己L7試駕體驗

智己L7的前排座椅

將前排座椅固定在我的駕駛位置進入後排,後排乘坐體驗明確給出差評。空間方面,頭部空間表現尚可,腿部空間卻遠沒有預想的那麼充裕,在前排座椅較低的情況下,前排座椅下方的空間幾乎緊貼地板,無法讓後排乘客放腳,給空間表現和乘坐體驗都帶來了負面影響。

後排座椅本身也是給出絕對差評,坐墊極低,與地板的高度差非常小,坐墊前半部分根本無法接觸到我的大腿,應力被迫全部集中在臀部,加上非常陡峭的座椅靠背,乘客在後排的坐姿極其彆扭。後排中央頭枕的欠奉也是讓我難以理解之處,既然是一臺五座家用轎車,即便是偏運動取向,也應該像特斯拉MODEL3一樣提供一個可升降摺疊的中央頭枕,保證後排中央乘客的安全,更何況這臺車的售價已經接近40萬元,這點成本我認為確實沒有節約的必要。

瑕瑜互見的初生牛犢——智己L7試駕體驗

智己L7的後排

來到車外開啟後備箱的一剎那,我就知道智己L7的5。1米車長帶來的優勢體現在哪了,雖然車內乘坐空間並不算大,但智己L7有一個進深巨大的後備箱,一定程度彌補了豎向高度和橫向寬度雙維度不足的缺點,但不得不說,使用者拿取深處物品的姿態會相當狼狽。

瑕瑜互見的初生牛犢——智己L7試駕體驗

智己L7的後備箱

【動力總成/剎車腳感】智己L7動力總成的表現可以明確給出好評,絕對動力方面,智己L7搭載總功率425kW的雙電機,標稱0至100kph加速時間3。87秒,已經是遠超夠用的水平了,實際體驗下來的確極為強勁。平順性和動力響應方面也是雙雙給出好評,在標準模式下,無論大小動力請求都響應得極為迅速,深踩加速踏板後,車輛會在一個極短時間內提供一個動力爬坡上揚的過程,達到最終駕駛員請求的最大動力,標定的相當細膩。而在運動模式下,深踩加速踏板後車輛會立刻以駕駛員請求的最大動力彈出,沒有了那個短暫的爬坡過程,雖然這樣能夠更大程度的提升加速成績,但從駕駛員的實際體驗來看,標準模式的邏輯會更加合理一些。

剎車腳感也是給出明確的好評,剎車踏板沒有空行程,制動力輸出均勻、細膩,主觀感受絕對制動力也比較強勁,能給駕駛員很強的信心。智己L7帶有CRBS功能,制動過程中也感受不到機械制動和動能回收的銜接,值得一提的是,智己L7的預設動能回收不僅能夠調節強弱,還可以直接關閉,能夠讓這臺車駕駛起來更接近純燃油車的駕駛感受。

【轉向手感/日常操控】智己L7的轉向手感整體可以給出好評,回正力矩的隨轉向角度增益、隨車速增益表現都不錯,匹配的阻尼我個人認為稍有欠缺,要是再強一點能夠營造出更高階的手感。不同模式下轉向手感的建立邏輯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僅有基礎回正力矩強度的差異。

日常操控表現給出明確好評,車身跟隨性非常好,雖然這是一臺長度接近5。1米的大車,但車尾的動作極其迅捷,給出指令後整車重心偏移的速度非常快,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的感覺,應該是所配備的四輪轉向系統發揮了不小的積極作用。車身姿態的控制也能夠給出好評,無論是快速的變線、轉彎或者掉頭,車輛都沒有出現明顯的側傾和多餘的擺動,車身動作相當乾脆,表現可圈可點。

【底盤濾震/ NVH】智己L7的濾震表現無法給出好評,同時這也是這臺車在動態部分我能感受得到的最大的槽點。

雖然日常操控表現不錯,但這臺車的底盤並沒做到維持不錯操控表現的同時兼顧不錯的行駛品質和舒適度。

懸架系統對路面大小震動的吸收能力都比較弱,路面的細碎小震動基本都會傳遞到車內,過減速帶這種較大震動時的衝擊也比較大,前後橋濾震一致性很差,後橋明顯比前橋軟得多,加上過坎時明顯的餘震和較多的顫動,導致智己L7的底盤的質感比較鬆散,濾震品質較差。

與以上濾震問題直接相關,智己L7的震動的抑制表現也存在極為顯著的問題,我在駕駛了接近半小時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手麻”。這臺車幾乎是會把路面上幾乎所有的大小震動毫不遮掩地傳遞到方向盤上,駕駛過程中隨著路面狀況的不斷變化,這臺車的方向盤一直在不停以各種幅度和頻率在震動,給行駛品質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隔音靜謐性給出明確好評,雖然採用了無框車門,但智己L7無論是對外界風噪還是環境音的隔絕表現都非常好。在使用前245後275這種尺寸比較誇張的倍耐力P0運動輪胎的情況下,胎噪抑制表現也相當不錯,提出明確表揚。

【總結】可以看到,作為初生牛犢的智己L7可以說是一臺產品力層面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的產品,整體產品力不算好但也絕不算差。不過在當前價格下,從以效能為首要目標的消費者視角去看,加速更快、車身尺寸更小更靈活、底盤素質更好的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版本很明顯是更好的選擇。而從以家用兼顧效能為目標的消費者視角去看,智己L7作為一臺家用車,後排乘坐體驗糟糕、濾震品質較差的缺點又顯得相當致命。可以說,這臺產品力本不算差,但定位存在明顯問題的的智己L7,一方面沒有像小鵬P7一樣佔據先發優勢殺入市場(小鵬要是現在才來,絕對會涼得極為難看),另一方面那些顯著的產品問題也幹掉了很多自己本該存在的“後發優勢”,因此,我個人目前對智己的未來持不太樂觀的態度。

瑕瑜互見的初生牛犢——智己L7試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