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賣資產、停工減薪,恆大汽車危機四伏

變賣資產、停工減薪,恆大汽車危機四伏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帥國

中國恆大

汽車

的廣告仍舊‘閃耀’在維多利亞港。”10月26日晚間,一位網友在投資者社群雪球平臺上感慨,在文字下面,其釋出了兩張疑似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夜景照片,其中一張照片清晰地顯示著恆大汽車在一棟大樓頂端的廣告牌“恆馳首期六款車全球釋出”。

另一邊,多位在脈脈上經過認證的恆大汽車相關公司的員工卻在經歷著“欠薪之痛”:“工資都沒發了,的確沒降薪”一位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廣東)有限公司的員工以揶揄的口吻表示。此外,有房車寶員工也對外透露自己遭遇了同樣的待遇。

經濟觀察報記者聯絡到一位經認證的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副總經理,對於上述欠薪問題向其確認,該人士表示:“大部分低保(最低保障工資),與(造車)專案相關的有50%以上(工資)吧。”

僅僅兩年時間,從原本的轟轟烈烈買工廠、買裝置、買人才,到如今的悽悽慘慘賣資產、欠工資、拖量產,許家印的“造車夢”究竟是一捧飄在空中的五彩泡沫,還是一條帶領恆大再次走向輝煌的陽光大道,外界的爭論從來沒有間斷過。如今,隨著母公司恆大集團債務問題的爆發,恆大汽車的未來走向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寒冬”來臨

“在許家印的記憶中,2009年的春天也許是他一生中最明媚的一次。”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激盪十年 水大魚大》一書中寫道,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政府的“四萬億計劃”將恆大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

13年後的今天,儘管氣象學上的冬天還沒有到來,但對於許家印來說,自己儼然已經處於“嚴冬時期”,而這個冬天,可能要比2008的冬天更加難熬。

由於此前擴張的步子邁的太大,導致房地產行業政策收緊時,恆大的債務問題暴露無遺,同時踩到房地產行業的“三條紅線”(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

為此,從今年8月份開始,恆大開啟了一系列自救行動。8月10日晚,

中國恆大

釋出公告稱,公司正在接觸幾家潛在獨立第三方投資者探討有關出售公司旗下部分資產,包括但不限於出售公司上市附屬公司中國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恆大汽車”)及

恆大物業

(下稱“恆大物業”)的部分權益。這一舉動被外界看作恆大自救的序幕。

此後,恆大先後被曝出公司總裁減持股票套現、遭央行和銀保監會約談、出售香港總部大廈等訊息。在問題爆發的同時,恆大的自救行動也在不斷向前推進。

在此期間,汽車產業作為恆大最新押注的賽道,成為除地產業務之外,外界最為關注的焦點。

經濟觀察報記者瞭解到,目前,恆大汽車旗下的恆馳汽車品牌官方微信公眾號,釋出的與汽車量產相關的最新進展停留在9月3日。當天,恆馳宣佈,恆馳1、3、5、6、7夏季測試圓滿收官,標誌著恆大造車進入了新階段。

而這個新階段顯然比此前的所有階段都更為不易。為了穩定軍心,恆大汽車推出了一系列舉措。9月21日,恆大汽車向若干獨立非執行董事及科研技術僱員等授出3。24億份購股權。

此外,恆大汽車執行董事秦立永在10月6日和10月11日合計增持公司70萬股,涉資234。6萬港元。與此同時,恆大新能源汽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從20。15億美元增加到25。15億美元;恆大恆馳新能源汽車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由1億元增至10億元。

在思想上,10月11日下午,恆大汽車在天津生產基地召開戰略合作伙伴大會,恆大汽車集團總裁劉永灼透露,恆馳5將於明年初在天津下線。

從那天開始,“大幹三個月,天津工廠恆馳首車下線”的標語掛滿了恆大天津工廠。對此,有外界人士將天津工廠比作恆大汽車的長津湖,只許勝不許敗,併發出質疑“想問造出來就能賣得掉嗎?就能救恆大嗎?”

在恆大汽車內部,這個問題同樣縈繞在眾人的腦海中,同時停工、停薪、減薪、被強制休假等問題正在發酵。

近期,在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廣泛流傳著一張有關恆大汽車的截圖,內容為“10。20發薪日,之前公司口頭傳達5號薪資延遲到今天發,上午公司管理層開會後,口頭傳達發1058元工資,目前還未到賬”。

對此,有疑似知情人士表示:“恆大汽車內部這個月已經發不出工資了,認識的很多內部中層骨幹幹部都辭職了,很多人抱團建群去南沙仲裁討薪。”在脈脈上,“疑似恆大汽車拖欠工資”的話題已有84條跟帖。

對於欠薪問題,經濟觀察報記者向恆大汽車相關內部人士求證,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覆。

據瞭解,恆大拖欠的不只是員工的工資。據相關媒體報道,9月下旬,天津工廠曾因拖欠供應商與承包商款項,生產線的改造出現過短暫停工。隨後於10月初全面重啟。

有行業知情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透露,目前其公司已經面試了多位從恆大上海汽車研究院過來的員工,恆大汽車內部人心惶惶。

為了進一步穩定局勢,恆大汽車已經開始變賣資產

。據路透社此前報道,恆大旗下國能

電動汽車

瑞典有限公司(NEVS)的執行長近期對外表示,該公司正在與美國和歐洲的風險投資公司和行業合作伙伴就出售該公司進行磋商。

轉型面臨4大難題

10月22日,恆大集團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在恆大集團復工復產專題會上宣佈,恆大房地產的銷售規模要從去年的7000多億,10年內壓降到每年2000億左右,並在10年裡完成由房地產向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轉型。

外界對此看法不一。

由於此前國內地產商造車頻頻失敗,因此恆大的這一轉型路徑並不被看好

。甚至有部分人士認為,恆大造車只是為了找個藉口圈地,更好地促進地產業務發展。

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場空間與良好的未來前景,也讓新能源汽車成為像恆大、華為這樣巨量企業為數不多的能夠支撐其轉型的賽道

“(轉型)對恆大來說,可以說是被動做出的選擇。目前來看,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房地產行業整體發展已經從高速擴張向健康成長轉變。同時恆大在過去高槓杆的經營模式下,今年以來已經看到很大風險。在這個背景下,依靠債務推動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對恆大已經不可持續。”汽車行業分析師、招銀國際研究部經理白毅陽表示,在恆大眾多資產中,新能源汽車是當之無愧的救命稻草,整體行業發展和終端需求持續旺盛,是恆大集團發展的唯一希望。

蓋世汽車研究院總監王顯斌對此持有相同看法:“恆大這樣的佈局,我覺得是沒錯的,只不過這個目標是很難去實現的。”

在他看來,恆大轉型新能源汽車面臨4大難題:缺乏基因、投入太分散、缺人才、缺錢。

過去,國內有幾家房地產企業嘗試過造車,但均以失敗而告終。“用它們的那種思維去做汽車是沒有任何優勢的。我們對比了很多玩家,新勢力‘蔚小理’、

小米

百度

蘋果

這一類網際網路公司進來,為什麼說它們成功機率更大一點,是因為它們掌握了下一輪汽車核心競爭要素裡面的自動駕駛和網聯的軟體技術,還有對於使用者痛點的挖掘、出行需求的挖掘,這個是現在傳統企業和房地產公司沒有辦法實現的。”他說。

其次,恆大在造車上投入太分散

。與恆大地產業務的風格一脈相承,恆大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方式依舊是大開大合、高舉高打。憑藉著此前雄厚的資本實力,無論是核心零部件領域還是在經銷渠道上面,恆大均是大手筆投入,能買則買。

此外,王顯斌坦言:“現在的汽車特別是智慧網聯汽車,是更加to C的,過去(汽車的銷售)都要經過經銷商,但是今天的汽車都是透過廠家的直營體驗店和APP去銷售,這就要求整車廠對使用者社群的運營、使用者痛點的挖掘和分析做一個閉環的管理,但恆大內部的組織架構對於怎麼去做這個產品沒有一個很好的支撐。”也就是說,恆大汽車的人才配比是失衡的。

如今,隨著恆大債務問題的爆發,集團現在又面臨資金流動性問題,這也將對其造車計劃產生重大影響。為此,恆大汽車也開始對旗下業務進行調整。

“恆大在沒有造車基因、缺錢,供應商、造車團隊穩定性也不足的情況下,現在在戰略上面就是在尋找第三方的戰略投資者,出售一部分股權,包括現在把國能汽車對外掛牌。”王顯斌認為,恆大汽車應該像初創公司一樣慢慢融資,引入一些真正搞汽車的企業或者一些科技公司跟它一起共同來培育新業務,“如果它全靠自己‘出血’,會是一個非常大的麻煩”。

集團層面,隨著“三大戰略”(堅定不移、全力以赴實現復工復產保交樓;全面實施現樓銷售、大幅壓降房地產開發建設規模;10年內實現由房地產業向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轉型)的出爐,恆大已經全面開啟自救。

從目前傳出的訊息來看,廣州市屬國企越秀集團正與恆大洽談收購恆大香港總部大廈事宜;

萬科

正在與恆大接觸;恆大所持19。93%

盛京銀行(2066。HK)

銀行

股權已出售給瀋陽盛京金控。另外,恆大仍在就物業資產、健康產業資產尋求買主。

對於恆大是否會就此倒下,多位行業人士持否定態度:因為房地產跟金融行業緊密相關,上萬億市值的大體量公司一旦轟然倒下,許多銀行都會產生大量壞賬。

不過,近期,央行行長易綱已對外表示:恆大風險是個案,對金融行業的外溢性可控。

在國家政府層面的持續關注與幫扶之下,未來,恆大的債務問題將逐步化解。然而,恆大新能源汽車業務能否做起來仍是個未知數,畢竟其第一款車型已經出現了“難產”的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