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儲存為啥能逆襲成功,儲存和手機晶片區別在哪?科普儲存晶片

關注「黑洞科技觀察」

傳遞科技背後的思考

大家好,本文是“晶片的世界”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前三篇文章的連結在本文結尾附上。

晶片的文章發了三篇,基本上從矽原料到晶片加工,我們都受制於人。今天要說的這個領域有一點兒不同,這就是儲存晶片。

說起儲存晶片,就不得不說長江儲存。上個月的IC WORLD學術會議上,長江儲存表示,華為Mate 40系列手機使用了長江儲存的64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長江儲存僅用了3年時間就實現了3D NAND的32層、64層、128層跨越。

長江儲存為啥能逆襲成功,儲存和手機晶片區別在哪?科普儲存晶片

準確的說,長江儲存能夠穩定生產64層NAND Flash儲存晶片,128層技術打通,正在量產爬坡。國外廠家三星海力士等能穩定量產128層,技術突破176層。

可以說長江儲存從技術上講基本擠進了第一梯隊,下一步就是要上量。

今天我們就要來說說,為什麼長江儲存能夠逆襲成功?儲存晶片和手機晶片到底有哪些不同?

儲存晶片種類

儲存晶片,也叫記憶體,或者是儲存器,反正就是計算機領域(手機、平板、PC、筆記本等)用來儲存資料的。

大家都知道計算機儲存的資料都是0和1,這些0和1都有哪些儲存方法呢,我們來看一看:

長江儲存為啥能逆襲成功,儲存和手機晶片區別在哪?科普儲存晶片

易失性儲存,就是一斷電資料就沒了,電腦的記憶體條就是易失性儲存。

電腦用的記憶體是DDR標準,目前是DDR4標準,下一代是DDR5;手機用的記憶體是LPDDR,LP代表著Low Power,低功耗,目前是LPDDR5;顯示卡用的記憶體是GDDR,目前是GDDR6。

大家看到不同的記憶體標準後面的數字不一樣,不用奇怪,因為他們在很早前就已經分開演進了,所以不能說GDDR6比DDR4先進。

非易失性儲存,就是斷電了資料還在,比如硬碟光碟都是非易失性儲存。當然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半導體儲存晶片,所以這裡就只說Flash,也叫快閃記憶體。

Flash分為NAND和NOR,NAND是大容量的,存的資料多,但是讀寫時只能按頁操作。NOR容量沒那麼大,所以可以給所有儲存單獨編址,這樣就可以把程式直接存在NOR上面執行。相當於把執行記憶體和硬碟合一了,這樣嵌入式小型裝置就可以節省空間和成本。

儲存晶片領域毫無懸念的被國際巨頭壟斷,包括三星、SK海力士、美光和東芝等。

目前國產儲存晶片產業的佈局基本如下圖所示:

長江儲存為啥能逆襲成功,儲存和手機晶片區別在哪?科普儲存晶片

主要就是紫光集團和武漢、南京、重慶等地政府合資的企業,以及兆易創新與合肥合作的企業。臺灣聯電與福建省合作的DRAM專案福建晉華由於美光的糾紛,被美國製裁後已經偃旗息鼓。

其中,做的最好的應該就是長江儲存了,它的主要產品就是NAND Flash晶片。

今天我們就主要討論一下NAND Flash晶片。

電晶體

儲存晶片儲存二進位制資料,採用的是一種叫做“浮動門MOSFET(FGMOS)”的電晶體。

長江儲存為啥能逆襲成功,儲存和手機晶片區別在哪?科普儲存晶片

這個東西怎麼理解呢,我們這篇文章不研究太深的技術細節,大家知道一點就行:可以在控制門的控制下,往浮動門裡面注入電子,也可以把浮動門裡面的電子放出來。浮動門就像一個水杯,控制門就是杯蓋。

當浮動門內有電子時,電壓低於0,表示儲存的資料為“1”;當浮動門內沒有電子時,電壓高於0,表示儲存的資料為“0”;只要設計一個電路能夠檢測浮動門的電壓,就能知道這個浮動門裡面儲存的是什麼資料。

一個電晶體可以儲存的資料量,和浮動門電壓的檢測機制有關:

SLC:如果只檢測有沒有電子,那一個電晶體對應一個bit的資料,也就是0和1。

如果檢測電子的多少(也就是電壓大小),一個電晶體就可以存多個bit資料。比如:

MLC:把電壓範圍分為4份,分別對應2bit資料“00”、“01”、“10”和“11”,好比把水杯分為滿杯、三分之二杯、三分之一杯和空杯。

TLC:同樣的把電壓範圍分為8份,就能儲存3bit資料。

一個電晶體儲存的bit越多,那麼讀取和寫入的速度越慢,電晶體壽命越短,但是成本也越低。所以高可靠的場景用SLC,普通情況用MLC,對成本敏感的情況用TLC。

NAND Flash晶片

上面說的是NAND Flash裡面的單個儲存單元對應的電晶體,實際上每個儲存晶片,動輒幾個幾十G容量。一個8Gb的SLC儲存晶片,就包含了將近84。5億個這樣的電晶體。

這麼多的電晶體,是怎麼組合到一起的呢?

其實也簡單,採用的是化繁為簡,分而治之的原則。

8Gb的儲存,被分為了4096個塊,每個塊又被分為了64個頁。

頁就是flash的最小讀寫單元了,每個頁都是一串浮動門相連的電晶體,我們後續為了形象,就把電晶體換成水杯。

每頁有多少這樣的水杯呢?每頁儲存4k bytes資料,也就是4096bytes資料,另外每頁需要額外的128bytes儲存一些校驗資訊,所以每頁總計4224bytes的資料,也就是4224 x 8 = 33872個電晶體(水杯)。

每個塊的水杯是這樣連起來的:

長江儲存為啥能逆襲成功,儲存和手機晶片區別在哪?科普儲存晶片

讀取某一頁的資料,就是控制這個頁上面的WoldLine開啟每個水杯蓋子,然後依次讀取每個水杯連線的BitLine,就知道水杯裡面有沒有水了。

把4096個塊依次連線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儲存晶片。

可以看到儲存晶片就是在一個平面上按照矩陣結構擺滿水杯,所以儲存容量除了和杯子大小有關,就和芯片面積有關。

減小杯子大小,可以透過更高的工藝製成,長江儲存的工藝是20nm,儲存晶片不同於手機晶片,最好的工藝也就是14nm。由於儲存晶片基於電荷儲存原理,隨著工藝提升,浮動門電容的絕緣層越來越薄,儲存的電荷也越來越少,電荷讀取也越來越難,所以儲存晶片不追求5nm。

芯片面積怎麼辦呢,面積大成本就高,另一方面也佔用結構空間。所以就產生了3D NAND技術,這是啥意思呢,就是把水杯摞起來,就像紅酒杯塔一樣。

長江儲存為啥能逆襲成功,儲存和手機晶片區別在哪?科普儲存晶片

長江儲存的3D Xtacking架構就像修建宮殿一樣:

長江儲存為啥能逆襲成功,儲存和手機晶片區別在哪?科普儲存晶片

透過3D結構,目前業界已經做到128層,而且層數有愈演愈烈之勢。

儲存晶片和手機晶片的區別

大家應該都清楚了儲存晶片是怎麼回事,儲存晶片的設計和加工是一個重複性非常高的工作,要的是工藝穩定。

手機和電腦的晶片,更準確的說應該是邏輯晶片,它和儲存晶片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基於功耗的原因,工藝已經一騎絕塵,臺積電在5nm後,已經奔著3nm努力了。

其次,儲存晶片只做一件事,就是存0和1,所以結構單一。而邏輯晶片要實現不同的功能,所以有各種閘電路,放大器等等。其實,在早幾年邏輯晶片的加工工藝是低於儲存晶片的,就是因為邏輯晶片更復雜。

現如今,複雜性越來越高,又要AI模組,又要安全模組,這也整合那也整合,而且還要5nm。可想而知,儲存晶片和手機晶片已經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這就是儲存晶片能夠短短几年實現初步逆襲的根本原因,他們的競爭難度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

舉個形象的例子:

假設少林寺要修建一座達摩院,達摩院都包括什麼呢?

首先得有能夠講經授法的專業人士,這些人就是晶片的CPU模組;還得有武功高深的武僧團,隨時能拉出來表演絕技,這些人就是晶片的GPU模組;還得有一個深藏不露的掃地僧,關鍵時刻定乾坤,這個人就是晶片的AI模組;還得有對外聯絡人員,負責接待訪問等等,這些人就是通訊基帶晶片,還得有維持秩序的安保團隊,這些人就是晶片的安全模組,等等。

少林寺除了達摩院,還要什麼呢?必須得有一個藏經閣,這裡是藏經書的,這個藏經閣是啥呢?對了,就是儲存晶片。藏經閣需要啥呢,只需要圖書管理員就行。

大家看看,手機晶片和儲存晶片的區別大吧,一個是豪華組團,一個是單一工種。

當然了,明白了儲存晶片為啥能逆襲,並不是說長江儲存能力就不行。

長江儲存實際上做了很多成績,但是咱們的半導體底子整體弱了一些,所以我們不可能讓其他晶片行業也像長江儲存一樣快速的趕上來。

對整個半導體行業,還是要有足夠的耐心,畢竟建起一座威震武林的達摩院,可是少林寺百年才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