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銷3.5萬臺到跌落神壇,為什麼天籟迷失了?

寫於前面

滿打滿算,從2004年入華到現在,天籟已經在中國市場走過了18個年頭。這中間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只能說天籟確實嚐盡了酸甜苦辣,只不過如今擺在面前的是一道不知答案的選擇題。

天籟的高光時刻,最得到大家公認的一定是曾經“月銷3。5萬輛”的戰績,畢竟直到今天依舊沒人能複製這份劇情,而那也是天籟俯視雅閣&凱美瑞、坐擁“銷量最好中級車”稱號的年代。

從月銷3.5萬臺到跌落神壇,為什麼天籟迷失了?

曾經天籟舒適、雅閣運動、凱美瑞中庸的差異化定位,讓買家輕鬆就能對號入座。而銷量方面第一次顯露出差距,大概可以追溯到2018年第七代天籟上市的時候。彼時,隔壁的第十代雅閣、第八代凱美瑞在扶搖直上,只有天籟一人在掙扎,甚至一度交出月銷4000臺左右的成績。

關於產品失利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從商務休閒轉變成年輕運動是一方面,從堅守多年的自吸轉入渦輪增壓又是另一方面,也是大家討論最多的那一方面。

從月銷3.5萬臺到跌落神壇,為什麼天籟迷失了?

其實天籟的出發點是好的,說到底當初引入的2。0T VC-TURBO發動機是妥妥的黑科技,當然這其中也有應對第十代雅閣、第八代凱美瑞的考量,至少6s+的百公里加速成績成功幫天籟秀了一把肌肉,登上了彼時B級車市場的熱搜榜,“技術日產”也終於名正言順地風光了一回。

從月銷3.5萬臺到跌落神壇,為什麼天籟迷失了?

我們承認,8:1和14:1的可變壓縮比、39%的熱效率等數字放到天籟身上確實可圈可點,再加上前面提到的6s+零百加速成績,在合資B級車領域天籟有傲視群雄的資本,可你要說它足夠運動和高階,想必沒多少人能同意,畢竟CVT變速箱這種配置怎樣看都是無精打采,在無數車評人的實測中天籟也沒有展現出犀利的轉向。

如果把視角拉回現實,你更會發現這套被寄予厚望的2。0T發動機只出現在高配車型上,帶“T”和不帶“T”車型的中間價差甚至幾乎來到了10萬左右,何況新發動機還偏偏要喝95號細糧,這可比全系喝92號粗糧的雅閣和凱美瑞矯情多了。用不帶“T”車型來走量但對外又想打出運動的噱頭、養車成本還更高,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做法,你說天籟心裡虛不虛?

從月銷3.5萬臺到跌落神壇,為什麼天籟迷失了?

所以,天籟目前的定位還是比較尷尬的,不難猜測日產原本應該是想要給天籟融入更多運動和操控屬性,從而覆蓋更多市場消費面,可結果無意外地失敗了。其實這不算什麼難堪的事,反正同級裡能把這事做好的也不多,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家庭使用者和駕駛愛好者兩邊不討好。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天籟如果沒有情懷助陣,現在會不會已經被邊緣化了呢?

雖然和雅閣、凱美瑞相比,天籟也不差,但老玩家總會覺得缺了點什麼。事實上,的確也缺了一點,比如鹵素尾燈,這種設計瞬間讓人夢迴上世紀90年代,畢竟上一代天籟的前期版本至少還是有LED的。

而在車內,天籟有一個更大的硬傷:簡約而簡單。這個價位的日系車來來去去就是那個味兒,偏偏天籟缺少了對細節的雕琢,連中控屏都只有可憐的8英寸,隔壁的雅閣和凱美瑞怎麼都來到了10以上。重點是,小螢幕的解析度和功能性都很有年代感。“草率”,就是你腦海裡浮現出的第一個詞彙。

從月銷3.5萬臺到跌落神壇,為什麼天籟迷失了?

說實話,天籟看久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年的西瑪,要不是成為了日產的犧牲品,西瑪和天籟的命運也許就要掉轉了。單純假設,當時日產要是能以打造天籟的思路來對待西瑪,那如今局面可能就不會這麼尷尬,一方面Plus的運動風實現了,另一方面天籟的商務休閒“大沙發”信仰也得以保留。

但這只是幻想了,如今剩下來的天籟,既談不上令人討厭,當然也不會顯現出什麼追求。更多時候,你莫名就會把天籟當做一輛專車。糟糕的是,眼下它確實也是市場上公認最適合做專車的合資B級車。當年的To C王者,現在成了To B大神,不知道該不該鼓掌呢?

從月銷3.5萬臺到跌落神壇,為什麼天籟迷失了?

這麼看下來,天籟目前的地位就遠不如同門的軒逸,作為常年霸榜的日產代表作,軒逸的改變主要都集中在了看得見的地方,雖然動力系統依舊不帶“T”,但人家起碼有e-Power混動版本,選擇面可比你天籟豐富多了。其實日產自己就有混動系統,要是能同步引入到天籟身上,再相應適配四驅系統,估計會成為一個不錯的錯位競爭優勢。

至於第三方權威投訴網站上關於天籟的吐槽,這裡我們就不多談了,反正再糾結天籟的口碑目前也沒法逆轉

從月銷3.5萬臺到跌落神壇,為什麼天籟迷失了?

江湖車評:

柔軟大沙發、平順的V6自吸發動機、優雅的車身外觀……初代天籟讓國內消費者真正認識到了日產的絕妙,然而18年過去後,天籟還是曾經的那個天籟,但也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天籟。雖然“口碑神話”不至於破滅,但銷量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以前談到運動和操控,我們不會想到天籟;以後也許談到舒適,我們也不會想到天籟。這算不算一種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