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後浪兇猛,BBA尚能飯否?

新能源後浪兇猛,BBA尚能飯否?

曾經不可一世的BBA,在新能源大潮裡終於活成了諾基亞的樣子。

自2021年起,國內掀起一波新能源車的熱潮,新車滲透率持續攀升。

前軍“新勢力”頻頻創下銷售紀錄,異軍突起;中軍比亞迪和特斯拉彷彿中流砥柱,護好新能源車的基本盤;國內傳統車企扶持的電動子品牌作為後軍,後來居上。

一時間,新能源行業百花齊放,一躍成為國內最確定的發展方向。

但是總感覺還差點什麼。

儘管新能源車的單月滲透率已經超過20%,但不可否認的是,燃油車仍是汽車市場的絕對主角。

並且,燃油車的保有量現在依舊非常龐大,傳統燃油車的霸主遲遲沒有大規模跟隨電動化轉型,使得傳統車的技術路徑還沒有得到確認。

即使為了減少碳排放、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而轉向新能源,傳統汽車廠仍有多種路徑可以選擇,例如氫能和油電混合。

但是,究竟哪一種技術方案才是未來確定性的發展方向,一時間還沒有一致定論。

若是隻看國內電動車,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已經深入人心。不過,熱鬧之餘總有種自說自話的嫌疑,原因就是還沒有得到國際傳統頭部玩家的認可。

4月份,傳統燃油車頭部三強BBA(BENZ賓士,BMW寶馬,Audi奧迪)終於陸續釋出純電動的旗艦或概念車型,加入到電動化競爭的大家庭。

本來三款車都計劃在北京車展上重磅釋出,但是由於車展推遲,打亂了BBA的算盤。

但是,今時不同以往,本就“落後”的BBA不敢冒推遲新車釋出的風險,因此不約而同接連獨自推出自家新款純電動汽車。

大佬到場,確認了電動化革命最後一步。

寶馬i7

新能源後浪兇猛,BBA尚能飯否?

不過,“遲到”的BBA電動車能續寫燃油車時代的輝煌嗎?

BBA優勢不再

悠久的歷史,成熟穩定的技術,讓BBA在燃油車時代出盡了風頭,每次新車釋出都能掀起一場潮流風暴。

然而,進入電動化時代之後,一切都推倒重來。發動機、變速箱的技術領先不復存在,甚至,曾經的優勢會成為變革的阻力。

近乎完美的供應鏈是BBA保持領先的法寶,與眾多獨供、特供的Tier1或Tier2供應商保持長時間緊密合作,導致其他廠商就算想模仿都找不到方式與途徑。高技術門檻嚇退了想要追趕的廠商,更無懼被超越的風險。

然而,電動化時代,不僅僅整車廠大換血,零部件廠商同樣面臨洗牌機會。

不同技術路徑的嘗試與迭代,使得老牌零部件廠商的“秘方”失去魅力,更多替代化的解決方案可供新興整車廠進行選擇,BBA的雄風不再。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BBA對傳統路徑的依賴——油改電。這是最簡單的轉型方式,相同或相似的設計,近乎不變的供應商和供應方案,只是驅動方式發生變化。

既實現了驅動能源升級,趕上新能源的大潮,又保留了在老客戶或者傳統支持者心目中的品牌地位。既不激進,又不保守,看上去是一個近乎完美的過渡方案。

萬萬沒想到,電動化的趨勢進展如此之快,看似“中庸”的油電混合路徑還沒找到自己的位置,便被純電動方案直接超越。同樣“中庸”的油改電也遭遇了銷量滑鐵盧。

2021年,寶馬純電動iX3車型的銷量超過2。1萬輛,這是BBA中最高的電動車單車銷量。對比來看,賓士EQC的年銷量僅有5800輛,奧迪e-tron銷量甚至還不到1000輛。

新能源車的設計與傳統燃油車的理念完全不同,這就使油改電天生存在很多劣勢。

相對高昂的價格、續航里程的短板、智慧化不足、車內空間無提升等,統統都是制約BBA“試水”車型出圈爆紅的罪魁禍首。

因此,BBA“著急”釋出新一代純電平臺下的新旗艦,意欲重新掌握汽車新時代的主動權。

然而,燃油車時代的BBA憑藉底盤、發動機、變速箱等“硬實力”,遠遠甩開其他競爭對手,一騎絕塵。

筆者走訪多家北京汽修店,從業者紛紛表示BBA的優勢集中在高階的發動機和變速箱調教。

BBA用“絲滑”的燃油車駕駛操控體驗,“吊打”其餘各個品牌的車型。車更好開,銷量和知名度自然就上去了。

透過經年累月的聲譽積澱,BBA逐漸形成了質量與技術的可靠背書,引領市場的消費潮流。

同時,潮流下的風向,激發消費者無意識跟風購車,使得購買BBA的消費者更有優越感,如此良性迴圈是BBA長久不衰的不二法門。

無論是高階加工裝置還是加工精度,其他廠商都不能望其項背。12缸、8缸發動機更是國外大廠賴以“炫耀”的法寶。

反觀國產燃油車,即便是大力發展十幾年,依舊難以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處處受制於人,失去了追趕甚至反超的機會。

國產車苦無發動機,久矣。

萬幸的是,進入電動化時代,近乎同質化的電驅動,讓大家都回到同一起跑線,“發動機、變速箱”的先發優勢蕩然無存,電機抹掉了動力的絕對優勢。

顯然,BBA若想在電動車時代分一杯羹,創新是它們唯一可能的出路。

創新空間不足

當動力系統的優勢不再,那麼BBA把重點都瞄向了智慧座艙。而這個領域它們固然有創新,但是已經少有讓人拍案叫絕的設計,缺乏革命性的質變。

以賓士新款EQS SUV為例,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三聯屏。相對於更常見的分屏或者獨立PAD屏的解決方案,全大屏徹底融合了幾乎全車所有操控,避免了突兀性和割裂性,是智慧化的集中體現。

賓士EQS內飾(EQS與EQS SUV的車載屏相同)

新能源後浪兇猛,BBA尚能飯否?

雖然螢幕乍一看確實夠炫酷,但遜於賓士自己以前的創新。若干年前,賓士率先在S級豪華轎車中實現儀表盤和娛樂屏合體的電子化螢幕,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作為賓士的特色享譽全球。

EQS和EQS SUV的三聯屏,只能說是在這個基礎上的量變,僅僅是更大,更寬,更亮,更清晰而已,並沒有超過預期突破。

無獨有偶,寶馬也將重點放到了車載螢幕上。不僅前視屏採用連體設計,而且將更大的娛樂螢幕搬到了後排,儼然就是一個智慧移動影院的樣子。

寶馬i7內飾

新能源後浪兇猛,BBA尚能飯否?

新能源後浪兇猛,BBA尚能飯否?

除了螢幕,內飾材質,音響,氛圍燈亦是BBA的重中之重。材質升級,音響升級,依舊只是量變。

然而,儘管內飾比較奢華,但是成本也不便宜,動輒上百萬人民幣的售價,對應如此等級的內飾,頗感不值。

並且,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BBA的奢華級內飾並不具備過多領先優勢,國內諸如蔚來(09866。HK)、理想汽車(02015。HK,以下簡稱理想)和小鵬汽車(09868。HK,以下簡稱小鵬)等“新勢力”,也可與之分庭抗禮。

在20-40萬人民幣的區間,內飾裝潢亦不輸BBA,價效比更是完爆BBA。

蔚來ET7內飾

新能源後浪兇猛,BBA尚能飯否?

很明顯,智慧座艙留給BBA的創新空間已經不足了。再配合不斷迭代的智慧語音系統,BBA先前的技術儲備也並沒有多少用武之地。

BBA能做的,“蔚小理”也可以做;而“蔚小理”現在正在做的,BBA卻不一定跟得上。

智慧化,是國產電動車的主攻方向。

二級駕駛自動化幾乎已經成為了“新勢力”的標配,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以及多種類攝像頭,共同打造出一套超感知系統,配合汽車內部強大的算力,正在向著完全自動駕駛邁進。而在BBA的同級別車中,還沒有看到跟上的跡象。

以小鵬P5為例,車上搭載2個鐳射雷達,12個超聲波感測器,5個毫米波雷達,5個自動駕駛單目攝像頭,1個前向三目攝像頭,4個環視單目攝像頭,1個駕駛員監測攝像頭,眾多智慧感測器協同合作,打造出360度無死角的感知系統,為日後的全無人駕駛積累了經驗。

新能源後浪兇猛,BBA尚能飯否?

在智慧化的道路上,BBA漸行漸遠了。

強弩之末

開BBA,就是有面子。

這是深植在國內消費者的“固有”觀念。

電影《大腕》裡有一句臺詞:“周圍的鄰居不是開寶馬就是開賓士,你要是開一日本車,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大腕》是2001年的作品,這也就意味著BBA已經持續火了二十多年了。

這種“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的初始設定,使得消費者深信:買車就買BBA,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儘管紙面上的價效比不高几乎人盡皆知,高價低配仍不改BBA受追捧的程度。

隨著電動化的加速推進,傳統勁旅BBA已經被國產電動車趕下神壇,造車新勢力已經接過了高階化的大旗。所謂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去年的電動車銷量資料也證明BBA確實走遠了。

今年一季度,賓士全球累計交付量達到50。16萬輛,其中純電車型2。2萬輛,佔比僅有4。37%。

同期,寶馬在全球售出59。69萬輛新車(含MINI和勞斯萊斯),其中純電車型銷量3。5萬輛(含寶馬及MINI),佔比也只有5。86%。

由此可見,電動車在BBA裡面佔比極低,且銷量情況不容樂觀。要知道,若不是受國內供應鏈的影響,“蔚小理”的月交付量都應該在1萬以上。也就是說,“蔚小理”已經可以與BBA在全球的平臺上一較高低了。

BBA終於開始轉身,但大象起舞,註定不會是那麼容易。船大掉頭難,新勢力從零開始,反而輕裝上陣,無所畏懼。

When you have nothing,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對BBA來說,最難的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

手機時代,諾基亞就是不捨得革自己的命,導致盛極一時的手機大廈轟然倒塌,被新進者蘋果和三星蠶食份額,市場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蔚小理”可否效仿蘋果三星成為下一個時代的BBA呢?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上個月的會議上表示,“智慧汽車正在顛覆功能汽車。在這場汽車革命中,我國汽車產業換道先行,取得了某些先發效應,為我國由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提供了機會。”

確實,時間寶貴,機遇難得,國產電動車的“蜜月期”不會持續太長。

同樣,留給BBA的時間也不多了。

新能源後浪兇猛,BBA尚能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