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梁博“難聊”,而是媒體“無聊”

最近出現了很多媒體爭相報道梁博“難聊”、“尬聊”的新聞。自從《我是唱作人》節目播出以來,梁博的作品收穫了眾多好評。可是與此同時,大量媒體卻開始無視音樂,關注起了梁博的個人生活,他的性格、他的星座、他和別人的關係,好像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內容。看到這些莫名其妙的採訪中不自然的梁博,不禁想到兩個詞:無聊,以及荒唐。

很不理解為什麼現在的媒體這麼關心花邊新聞?

梁博和很多人不一樣,他放棄了出名的機會,放棄了大量商業合作,用心做音樂,這本來對大眾、對音樂界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媒體卻更關注“難聊”、“白羊座性格”等等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實在是讓人看了難受。

不是梁博“難聊”,而是媒體“無聊”

今天的媒體只知道娛樂嗎?

多少音樂人在這種娛樂至死的媒體中慢慢枯萎?到了今天,還沒玩夠?我想問一句,beyond的歌能流傳到今天,是因為那些娛樂的新聞嗎?並不是,在歷史的長河裡,能流傳的只有一種,那就是經典,所以周杰倫在自傳集《D調的華麗》裡說,他的夢想就是創造經典。可是今天的媒體對於經典作品是什麼態度?又能在多大的程度上給予原創音樂以支援呢?

拿最近的一個採訪來說。最近一家知名音樂媒體在採訪梁博時,主持人煞有介事地懷疑梁博是不是白羊座,還丟擲關於所謂白羊座的各種“論據”。我真的無語。一次訪談很能暴露採訪者的意圖和水準。面對一個一心做音樂的人,一個在搖滾樂式微年代還堅持搖滾音樂創作的人,糾纏於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實在是無聊透頂。

不是梁博“難聊”,而是媒體“無聊”

在我看來,相比於新聞媒體和娛樂媒體來說,音樂類媒體本可以有更加專業的內容創造。他們可以幫助聽眾去尋找優秀的音樂人,他們還能幫助音樂人瞭解聽眾,甚至用媒體的資源輔助優秀作品的製作。媒體應該是一座橋,讓路更寬,讓世界更大,而不是一個面具,為了市場的反應,就給音樂人造一個“合適的臉”。

餘秋雨曾經在《蘇東坡突圍》裡面寫道:“中國世俗社會的機制非常奇特,它一方面願意播揚和轟傳一位文化名人的聲譽,利用他、榨取他、引誘他,另一方面從本質上卻把他視為異類,遲早會排拒他、糟踐他、毀壞他。起鬨式的傳揚,轉化為起鬨式的貶損,兩種起鬨都起源於自卑而狡黠的覬覦心態,兩種起鬨都與健康的文化氛圍南轅北轍。”我曾經以為這句話寫得言過其實,但是現在看來,用它描述媒體的過度娛樂化以及後果,絲毫不為過。

梁博是一個用歌曲來表達的人, “家長裡短”式的訪談註定只是徒勞。希望餘秋雨所說的悲劇不會在梁博身上重演,希望梁博繼續走自己的路,創造出更多的經典。

不是梁博“難聊”,而是媒體“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