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定遠一村集體收入連年超百萬,靠的是……

“不錯不錯,管李村滁菊種得真不錯!”日前,在定遠縣張橋鎮管李村30畝菊花地裡,市滁菊研究所所長龔建國一頭扎進一片菊花叢中,捧起一朵朵淡雅幽香的菊花讚不絕口,“花蕊金黃、花瓣玉白,這就叫‘金心玉瓣’,是滁菊最典型的特徵。”站在一旁的管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劉新鄉聞之大喜,趕緊上前請教採摘時機、技術等關鍵問題。

【聚焦】定遠一村集體收入連年超百萬,靠的是……

“我們管李村村民的幸福生活,就像這競相綻放的滁菊一樣,生機勃勃,充滿希望。”劉新鄉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近些年以來,管李村透過黨建引領,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力,透過集中精力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增收路徑,帶領群眾勤勞致富,小康生活已悄然走近,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攀升。

小康生活,人人嚮往。可在以前,和其他許多農村地區一樣,管李村很多村民存在守舊、保守等心理,對於新鮮事物接受程度較低,一時摸不到致富門路。“我們村集體帶頭幹,幹好了自然一呼百應。”說幹就幹,村裡請來專家勘測土質和水利條件,村集體把地從老百姓手中流轉過來,栽種60多畝薄殼山核桃。此外,還在林地裡套種花生、山芋、滁菊等作物,“以短養長”,彌補核桃樹三五年沒有收益的不足。

就這樣,荒地變活了,村民既有了固定的土地流轉費收入,又有參加勞動獲得的報酬,村集體有了收益後又用在老百姓身上。“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片園子成為管李村的“綠色銀行”。村集體做出來的成績有目共睹,漸漸地一些村民也嘗試著栽種經濟作物,在村裡的扶持下摸索著致富門路。透過推廣種植經濟作物,管李村的婦女、老人都能參加勞動,實現家門口增收致富。

現在的管李村,已經形成集中連片的規模化、產業化種植模式,並呈現由村產業園向外輻射的態勢。葡萄園、西瓜地、山核桃基地、滁菊基地等已成規模產業,在經濟作物之外栽種水稻、小麥等保障口糧,形成新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這幾年,村裡還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開展文明家庭評比等,持續促進鄉村文明建設。

在駐村工作隊、村集體和廣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管李村硬化村組、田間道路43。5公里,建設泵站串塘工程3處,整修塘壩、渠道、涵閘等66處,安裝路燈300餘盞,實現組組通自來水、寬頻和生產、生活用電,建成美麗鄉村中心村1處,創成省級森林村莊,被評為五星級黨支部,獲得安徽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

如今,管李村集體收入突破百萬元,成為張橋鎮第一個百萬經濟村,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萬元。在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礎上,管李村今年繪製出三年發展規劃,確定以黨建統領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朝著“產業強、生態美、鄉風好、百姓富”的目標穩步前進。(包增光 盧志永)

【聚焦】定遠一村集體收入連年超百萬,靠的是……

【聚焦】定遠一村集體收入連年超百萬,靠的是……

【聚焦】定遠一村集體收入連年超百萬,靠的是……

【聚焦】定遠一村集體收入連年超百萬,靠的是……

點分享

點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