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企業該怎麼做?服務權益發布4天后,智己也蹚了一遍坑|汽車產經

撰文 | 黃持

編輯 | 于傑

出品|汽車產經

1月13日,智己在上海釋出了其服務品牌“IM Care一鍵達”,並同步推出了8999元起的服務權益包。

在整場釋出會中,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和智己汽車使用者主理人焦樵提及最多的詞就是“使用者”,而在會後,我問焦樵:“

做使用者型企業,直接與使用者溝通的過程裡,有哪些挑戰?

面對每個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又該怎麼去平衡和取捨?”

焦樵坦言,

並沒有一個完美和理想的解決方案,無論對車企還是使用者,都需要在這種新的關係模式下不斷磨合與嘗試

,在合理範圍內儘可能滿足使用者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有一個與使用者坦誠溝通的態度。

只是不曾想,當天下午智己汽車就親身實踐了一把:

當捱罵的時候,該對使用者做些什麼?

101小時,迴應使用者質疑

這年頭說要做使用者型企業並不新鮮,但到底應該怎麼做,前人的坑可能遠比經驗多。

帶著使用者一起吃喝玩樂當然簡單,但當用戶有不一樣的聲音,甚至是反對的觀點時,該如何應對這種衝突?

劉濤說:“車企有了與使用者24小時溝通的機會,這是最大的金礦,但與此同時,挑戰也會越來越大。

客戶今天的反饋你能不能立刻回覆他的期望?能不能在最短時間內交付?

在直營模式下,車企與使用者中間沒有了經銷商這一中間層,伴隨著使用者社群的發展,讓任何一個聲音都可以直接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足夠快捷、便利的同時,也意味著任何一點問題都可能會被放大、發酵。

從小鵬G3和理想ONE改款時引發的老車主投訴,到最近圍繞極氪的種種爭議,幾乎所有新品牌都踩過或大或小的坑。

作為“後來者”,智己對這其中的挑戰看得很清楚。在1月13日分享會後,即便我們媒體都收到了智己發來的調查問卷,仔細詢問對權益包的各種意見。

使用者企業該怎麼做?服務權益發布4天后,智己也蹚了一遍坑|汽車產經

當然,使用者的反饋來得更為激烈一些。

在當天下午使用者的交流中,很多人在現場就提出了對充電權益的意見

,尤其一些老城區使用者無法安裝私樁,只能選擇公共樁,這意味著原本3年3000度/年(1000公共樁+2000私樁)的充電權益直接縮水三分之一。

而在社群中也有很多使用者發帖,甚至對比了其他新勢力品牌首批車主的權益服務,認為智己的權益包誠意不夠。

使用者企業該怎麼做?服務權益發布4天后,智己也蹚了一遍坑|汽車產經

智己汽車1月14日在App中釋出公告

隨著使用者不滿聲音的蔓延,智己在1月14日釋出公告,表示已經收到使用者訴求並開始仔細研究迭代升級方案。

3天之後,智己公佈了新的升級權益,的確針對車主最多意見的部分進行了調整。

使用者企業該怎麼做?服務權益發布4天后,智己也蹚了一遍坑|汽車產經

1月17日智己釋出的升級權益的核心內容

在新的權益發布的文章下方,

使用者“誒呦葦呀”發帖寫到:“這個態度相當值得點贊,看來那天週年會的使用者心聲,官方是真的聽進去了!

作為當事人之一,我真的很欣慰,行程碼帶星沒有白去。”

一個企業的運轉,一定有很多內部的協調、流程,以及最根本的遵循商業規律,但這並不意味著與使用者訴求的完全矛盾。而當一個企業的一把手可以親自下場迴應使用者,並且推動問題的解決時,絕大多數使用者也一定可以感受到這種態度。

使用者企業該怎麼做?服務權益發布4天后,智己也蹚了一遍坑|汽車產經

沒交車的一年,智己幹了啥?

在週年分享會上,劉濤表示

智己L7將在2月28日開啟大定,4月會陸續交付使用者

而這距離去年上海車展開啟天使輪預售,其實已經過了接近一年的時間。

國人買車,很多時候依然會求個心理滿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快感,遠比在App上看照片來得強烈許多。

智己長達一年的預售,即便放到新勢力品牌中,也並不算短。而在這樣的漫長週期裡,又該如何維持使用者的期待?

其實從2020年3月智己在上汽集團內部官宣算起,至今22個月時間造出第一臺已經下線的產品,並不算慢。只是相比於傳統概念中,開賣即交付的節奏,多少會讓人感覺,拖了太久。

或許劉濤解釋“使用者煲機”的思路,可以看做是智己對自己產品上市節奏的理解。這個源於耳機的“煲機”概念以及傳統汽車和過程的詞語,是智己將產品使用者驗證、使用資料反饋前置到研發過程中,讓使用者參與到產品進化與迭代過程裡。

使用者企業該怎麼做?服務權益發布4天后,智己也蹚了一遍坑|汽車產經

智己週年分享會現場釋出的30餘項產品提升

事實上,從去年4月開始天使輪預售後,智己就不斷在使用者溝通和反饋中調整、最佳化產品,累計實現了超過30項的產品最佳化提升。

劉濤列舉了兩個內飾設計修改的例子。

最初智己L7的設計理念是“button free”,但很多使用者反饋,不希望取消座椅調整的物理按鍵。因此,

智己在去年三季度決定將座椅調節的物理按鍵加回到車上

另一個則是車內大屏,最初採用的曲面屏設計被使用者反饋有誤操作風險,並且有至少9。5mm的黑邊。於是,智己用最短的時間

重新開發了中控螢幕,迴歸到平面屏的設計

學者吳伯凡說過一段話:“

在人工智慧時代,做一個創新的產品和品牌,要在俗界和幻想之間的狹長地帶,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

。”

所有人都會期待創新,期待一個完全顛覆的創意,但這也意味著對原有經驗的破除以及未知的風險。而讓使用者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讓使用者經歷、反思、決策,再從使用者身上獲得新的創意,其實就是在這個變革時代,尋求“完美平衡點”的過程。

寫在最後

我們並不能得知智己在第一次權益制定時收集了多少使用者的反饋,但其實從權益內容與價格的設定來看,是綜合考慮了使用者需求、成本與效益的平衡。

但從釋出後的反饋來看,顯然又欠缺了一些考量。

而隨後的反饋、糾偏,不管是有人說的營銷套路,還是真的響應使用者呼聲,至少,智己自己蹚過了這個“坑”,也拿出了一個讓大多數使用者滿意的迴應。

在與使用者直連這個新課題上,沒有人有多少經驗,也自然會有新的問題,以及車企從傳統思維切換到新模式的挑戰。

但大勢所趨,而經驗和路總是一點點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