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男”威馬能靠IPO翻身嗎?

“普信男”威馬能靠IPO翻身嗎?

在提交IPO申請一週年這個節骨眼上,沉寂許久的威馬終於張開嘴說話了。

10月5日,威馬汽車宣佈,預計獲得約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其中,D1輪融資由電訊盈科和信德集團領投,廣發信德旗下美元投資機構等參投,融資金額超過3億美元。

電訊盈科、信德集團兩家投資財團分別背靠香港首富李嘉誠和澳門賭王何鴻燊,兩大家族企業入股後的威馬,獲得了12個月以來國際知名投資機構對大陸純電整車新勢力企業中,最大手筆的私募股權投資。

威馬汽車創始人兼CEO的沈暉將本輪融資的意義歸結為“使得企業更加國際化”,但業界媒體對威馬此番動作,提出了“威馬或放棄科創板、尋求境外上市”的猜想。

“普信男”威馬能靠IPO翻身嗎?

| 圖片來源:威馬汽車新浪微博

在威馬方面宣佈本次融資前,大幅度減資也被業界視為威馬急於上市的訊號。

企查查資料顯示,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9月時註冊資本由12。09億元銳減至6。89億元,減資比重達42。99%,對此,威馬方面稱本次註冊資本變化是戰略需要與業務發展需求所致,屬於正常調整。

作為威馬汽車運營的主體公司,本次減資幅度之巨足矣激發業界的想象力,

結合本月的大額融資,不少媒體更加篤定,威馬的一系列動作都與其尋求港股或者美股上市有關。

去年9月,威馬正式提交A股科創板IPO申請,但在隨後的一年裡,威馬的IPO申請如石沉大海,官方在闢謠“暫緩申請IPO”等不實傳聞後,威馬上市也再未有過相關的進展。

在蔚來、小鵬、理想汽車著手二次上市之際,業界開始頻頻傳出“威馬掉隊”的聲音。

沈暉就此事曾向媒體表示,由於威馬的部分資料不能公開,導致外界認為威馬聲量小,“但我覺得這也是好事,我們能夠將精力專注在使用者、專注在產品上。”

不論頭部新勢力的位置經過了幾輪更迭,沈暉始終對威馬的前景滿懷信心,他堅信,新勢力上半場的競速還沒結束,未來的威馬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頭部企業。

雖然一時的靜默的確不等於永久的沉寂,但威馬想要在競爭趨於白熱化的市場中厚積薄發,屬實不能僅靠沈暉的普信。

淪為平庸的“優等生”

此一時,彼一時,曾經與蔚來、小鵬平起平坐的威馬,已不復當年雄風。

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了20餘年的沈暉,曾先後就職於博格華納,菲亞特、沃爾沃等車企,經驗豐富的他順勢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的商機,頭也不回地扛起了創業造車的大旗。

創始人的行業積累,是威馬的先天優勢。雖然是新勢力的一員,但威馬的起點顯然高出了蔚小理許多,自帶資源的背景下,威馬在初創時期就迎來了黃金開局。

2016 年 8 月,威馬與溫州政府簽署協議,在獲得政府提供的約 30 億元債權投資和低息貸款的同時,還在溫州落地了年產能 10 萬臺的整車工廠,隨後又在湖北黃岡建立了第二工廠。據瞭解,兩座工廠的總產能達到25萬輛,這一產能是威馬2020年年銷量的11倍。

此外,威馬還曾接連獲得多次大額融資,但即便如此,背靠百度、騰訊、紅杉資本等巨頭的威馬,卻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去年10月,多起威馬汽車發生起火事故,但威馬第一時間鍋甩電池方案供應方(中興高能技術)的做法引發了一場輿論的狂潮。10月28日,威馬官方迴應正在全力配合事故調查。同日下午,威馬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備案了召回計劃,宣佈召回1282輛威馬電動車,這一比重約佔威馬當月銷量的一半。

“普信男”威馬能靠IPO翻身嗎?

| 圖片來源:威馬汽車新浪微博

也正是在這一年,汽車市場因黑天鵝事件加速洗牌,2019年銷量僅次於蔚來的威馬,還沒坐熱亞軍的寶座,扶搖而上的理想就直接將威馬踢出了新勢力三強的位置。

2020年,威馬全年累計銷量為2。25萬輛,同比增長33。3%,

但與銷量翻倍的蔚來、小鵬相比,威馬佔領市場的速度,慢了不止一拍。

如今在提及頭部新勢力時,三強蔚小理的固定認知已經形成,從現今的局勢來看,頭部新勢力似乎沒有留下屬於威馬的一席之地。

尤其在脫離頭部後,威馬和主流新造車的差距越來越大。

最新發布的官方資料顯示,今年9月,威馬汽車的總銷量達到了5005輛,今年1-9月,累計銷量為29043輛,相較於累計訂單量破4萬大關的零跑和哪吒,威馬的市場表現顯然遜色了不止一截,昔日的“優等生”如今已經站在第二梯隊的邊緣。

事實上,威馬並沒有放棄想要重回巔峰的信心,今年4月上市的威馬W6,成為了威馬扭轉困局的關鍵點。

但威馬W6的橫空出世似乎並沒有濺起多大的水花,消費者並沒有因為新車搭載的“無人自主泊車系統”為其買單,在銷量表現上,這輛新車甚至不如老款車型能打。

源於德語“世界冠軍”的威馬,無疑寄託了沈暉新造車TOP1的夢想,在這個人人都有夢的時代,與李想、何小鵬等人爭奪份額的沈暉開始吃力,高開低走的威馬真的有望匹敵蔚小理嗎?

至少在現階段,銷量平平的威馬,還很難擠進行業的頭部位置。

虧損百億,只能找錢續命?

外患和內憂,威馬一個也躲不掉。

於外,多方新造車入局且勢頭強勁;於內,威馬公司內部震盪不斷,其中頻繁的高層變動令外界眾說紛紜。

今年3月,上任不到半年的威馬汽車CRO唐軍營離職,其負責的部門由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營運長侯海靖接手。

在高速發展的汽車行業,人事變動本不稀奇,但唐軍營並不是威馬方面第一個離職的高層,早在去年,威馬就曾有3位高管先後“出走”。

2020年上半年,威馬原出行事業部總經理劉立群和原首席零售官祁立人接連離職後,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陸斌也因“個人原因”離開。與高層變動相應的是,威馬方面以業務發展為由對出行事業部進行了裁員。

有分析指出,威馬高層的頻繁變動與其市場表現有著直接的關係,交付期內銷量依然不見起色的情況下,主要負責人需承擔相應責任。

威馬高層相繼離職,公司內部動盪不斷,威馬的求生之路也因此步履維艱,在燒錢即王道的造車行業,上市找錢,儼然成了威馬的救命稻草。

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是,在四年的時間裡,入不敷出的威馬已累計虧損超114億元。據悉,2017年至2020年期間,威馬的淨利潤虧損分別為16。96億元、24。53億元、36。08億元以及36。49億元。

雖然威馬急於上市找錢的心情可以想見,但在這條路遠比想象中要曲折得多。

今年年初,證監會發布了《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隨機抽取20家擬上市企業,對財務報表、資金流水等內容進行嚴格核對,但在這些企業中,有16家以撤回IPO申請材料終止稽核收尾。隨著科創板IPO稽核愈發的嚴格,威馬的上市夢也隨之陷入靜默。

在此期間,外界曾傳出“威馬上市材料在稽核中,存在科技含量不足、研發費用率不高、持續鉅額虧損等問題”,即使官方下場闢謠,但在拉扯中其IPO的步伐已遠遠落後於蔚小理。

“普信男”威馬能靠IPO翻身嗎?

| 圖片來源:企查查官網

接連虧損後,威馬無疑急需大額融資來渡過難關,尋求上市的傳聞也從其減資開始,被外界描繪得愈發栩栩如生,而事實上這一傳聞的擴散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頭部新勢力理想在上市前夕,同樣出現過減資情況。

天眼查資料顯示,2020年5月13日,理想汽車運營主體的北京車和家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由7。25億元減少至約4。33億元,減資幅度達40。2%。

上市不易,上岸更難,但內憂外患的威馬不會拒絕一次續命的機會,畢竟,物質是生存的基礎,在解決溫飽前,威馬還很難追趕上主流新造車隊伍。

難以出圈的“大眾臉”

在這個萬物皆造車的時代,人人都想做下一個蔚來、下一個小鵬、下一個理想,但誰又想做下一個威馬呢?

從蔚來到零跑,威馬的競爭對手很多,但把威馬當做假想敵的品牌,似乎還真沒有。被業界忽視的威馬,同時也不得消費者的重視,“不火”似乎成了威馬造車的“原罪”。

在新造車領域,聲量最大的幾位都有著各自的標籤,鮮明的亮點,正是品牌出圈的關鍵。

蔚來以車電分離模式和自成體系的粉圈生態狂攬500億市值;理想透過產品的增程式技術為消費者帶來了多元化的選擇空間;小鵬主打的智慧化也其帶來了可觀的市場紅利。可以說在不同的方面,蔚小理三家各有所長。

那麼威馬的記憶點呢?產品設計、核心技術亦或是宣傳營銷,威馬的長處無跡可尋,與其他頭部新勢力相比,威馬的亮點也許有,但顯然不夠突出。

除了缺乏鮮明的品牌認知外,威馬的產品佈局也略顯乏力。

2018年4月,沈暉高調地向業界公佈了威馬的128戰略,基於德國技術,調動全球資源,透過“STD”和“PL”兩大整車平臺,在2018年起以每年超一款新車的佈局速度強化威馬的市場競爭力。按照這一戰略,未來的威馬至少會推出8款智慧汽車。

“普信男”威馬能靠IPO翻身嗎?

| 圖片來源:威馬汽車官網

令人唏噓的是,128戰略在3年後依然是紙上談兵。目前,威馬旗下有EX5、EX6和W6三款車型在售,但三者皆誕生自第一代平臺,沈暉口中的“第二整車代平臺產品”在時隔多年後也沒有等到八字的一撇。

威馬把自己的姿態擺得很高,但業界絲毫不給威馬留下一點面子。

自P7車型起,小鵬的產品已經開始搭載全新平臺,而蔚來第二代NP2平臺和理想第二代增程式平臺的產品規劃也在逐步落地,在其他新勢力加速研發的背景下,威馬的劣勢再度被放大。

“新”勢力需要差異化出圈,但在觀感上,威馬和傳統車企製造新能源汽車的屬性無異,但傳統車企尚有市場基礎支撐,如今的威馬卻只剩下昔日殘破的光環。

新勢力的賽跑是一場馬拉松,所有新造車都還在路上,已經落後主流新勢力半場的威馬,還有彎道超車的後勁兒嗎?威馬自己也給不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結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表現不溫不火的威馬,由天秀開局直線墜入寸步難行的沼澤,正如沈暉在威馬W6釋出會上所言,如今的威馬確實“沒有退路可言”,在徹底掉隊前,獲得大額注資的威馬或許想靠IPO的機會搏一搏,在將重回頭部設定為階段目標之前,如何在第二梯隊站穩腳跟,才是淪為平庸的威馬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