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敗走”韓國13年後,吉利又來了

上汽“敗走”韓國13年後,吉利又來了

5月10號第六個中國品牌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汽車”)傳來了“技術出海”的好訊息。

吉利汽車釋出公告稱,與雷諾韓國汽車簽訂股份認購協議,同意以13。76億元認購雷諾韓國汽車4537。5萬股股份(佔比34。02%)。其實,早在今年1月,雙方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與雷諾集團就正式簽訂了框架協議,基於吉利CMA模組化架構,使用吉利混動技術,向韓國市場推出全新混動技術及車型。

上汽“敗走”韓國13年後,吉利又來了

更名前為雷諾三星的韓國雷諾,在韓國釜山擁有一座年產能30萬輛整車的工廠,除了掛”三星汽車”的標供應本土市場以外,還提供“換標服務”出口海外市場。吉利方面透露,對韓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有強大信心。此前有多家外媒報道稱,吉利將在雷諾韓國汽車的工廠生產混合動力車型—領克01 PHEV,未來這款車將由韓國出口至全球市場。

只不過,韓國市場歷來不是外來品牌的“福地”,從被韓國車企雙龍“坑”了42億元的上汽,再到關廠減產的日產,“無聊”的韓國車市,幾乎被現代起亞集團所壟斷。具有全球化投資視野的吉利汽車,能否開啟固化的局面,讓韓國車市透出幾分“新鮮感”?

#上

雷諾,急了

雷諾集團在韓國紮根已經超過了20年。2000年,雷諾集團以總價5。12億美元收購了雷諾三星的前身—三星汽車70%的股權,並在韓國釜山建立了多數用於出口的整車工廠。後續進口到中國市場的風朗、緯度、塔利斯曼以及科雷傲等車型均產自韓國的雷諾三星工廠。

只不過雷諾三星在韓國市場秉持著“拿來主義”,直接全盤照搬雷諾或日產車型,自伊始便開啟了“換標不換車”的里程,這也導致雷諾三星在韓國的競爭力堪憂。據韓國媒體報道,今年4月份,雷諾韓國共售出兩萬多輛新車,其中僅有2000多輛被本土市場消化,其餘都貢獻給了出口。

上汽“敗走”韓國13年後,吉利又來了

圖片來源:網路

而放眼雷諾集團的全球市場,自2019年開始,便陷入了連年銷量下滑的困境之中。在雷諾集團官方公佈的一季度財報中,雷諾的全球銷量跌入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季度銷量55。2萬輛,營收同比下滑了2。7%至97。48億歐元。

與此同時,雷諾與日產不平衡的交叉持股結構也讓雷諾-日產聯盟的關係變得撲朔迷離。近日有外媒報道,雷諾正在考慮出售所持有日產汽車的部分股權,以便籌集到大量的資金來支援自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同時也能緩解與日產的長期緊張關係。

而雪上加霜的是,自2020年退出中國市場之後,隨著今年俄烏衝突的影響,雷諾又失去了俄羅斯這個重要的市場。外媒報道稱,雷諾集團近日宣佈將以1俄羅斯盧布(0。1人民幣)的價格,轉讓其持有的俄羅斯汽車製造公司奧托瓦茲68%的股份。轉讓股權的原因在於歐美國家對俄發起了史上最嚴厲的制裁,法國政府又是雷諾的第一大股東。

俄羅斯是雷諾汽車除法國以外的全球最大市場,每年為雷諾集團貢獻約10%的利潤。另一邊,去年初雷諾釋出的針對新能源業務發展的“Renaulution”全新戰略規劃又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援。眼見著,中國與俄羅斯兩個重要的海外市場相繼失守,新能源轉型又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推進與吉利板上釘釘的合作,儼然是雷諾最好的選擇。

#中

韓國造車,意在美國?

對於吉利來說,選擇韓國雷諾也有自己的“算盤”。除了藉助“雷諾三星”標已有的影響力避開一個全新的外來品牌在韓國市場的阻力,雷諾韓國已有的工廠和渠道也可為吉利所用。

此外,吉利還在公告中提到,憑藉韓國與其他國際市場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以及發展成熟的汽車行業,韓國已成為全球市場的戰略基地。透過認購協議,公司可與雷諾韓國合作,運用現有技術和研發實力在韓國佔有一席之地,並推動產品國際化及鞏固全球市場地位。由此不難看出吉利透過韓國市場開啟全球化新局面的規劃。

事實上,據韓國媒體報道,在XM3和QM6 SUV等主力車型的推動下,4月份雷諾韓國的出口量從去年同期的3878輛猛增至17990輛,增幅超過4倍。此前路透社也曾分析稱,吉利選擇與雷諾韓國合作,主要考慮利用韓國與美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將產品出口至美國市場,以避免中美政策帶來的影響。

上汽“敗走”韓國13年後,吉利又來了

雷諾三星產的XM3

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安聰慧曾提到,吉利對海外市場一直在做大量努力工作,雖然近年來吉利海外市場表現得不是太好,但吉利是在主動調整自己的戰略。從貿易型的輸出轉為產品、技術輸出,這也是所有中國品牌車企的出海追求。

#下

雷諾能否“殺”回中國?

即便折戟中國,雷諾始終未對中國市場“死心”。在去年8月“官宣”與吉利合作之時,雷諾便指出,透過創新合作的方式,加速“Renaulution”戰略在中國和韓國的落地。“在中國,雙方將基於吉利控股集團先進的平臺技術聯合開發雷諾品牌混合動力車型。”

再次挑戰中國市場,並押寶新能源—雷諾蓄勢待發。4月份,雷諾CEO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曾對外表示,公司計劃為電動汽車業務設立一個單獨的部門,未來可能讓其單獨上市。如果說,燃油車時代,雷諾在中國以失敗收場,新能源市場會不會給雷諾“第二次”機會?

在純電動車領域,吉利與賓士在基於浩瀚SEA架構上,打造出了smart的合作樣本。如果雷諾想要以新能源作為打入中國的楔子,吉利成熟的整車架構體系都能提供強大的助力:CMA、BMA、SEA和SPA。

今年年初有媒體報道稱,賓士考慮為新款A級車換上吉利的混動系統。不管是純電動、插混還是混動車型,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車企間的合作模式有了無限可能,中國車企與外資車企之間的角色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上汽“敗走”韓國13年後,吉利又來了

當然,不管是中國市場還是韓國市場,雷諾與吉利要面對的勁敵都不少。吉利與雷諾選擇的混動賽道,這兩年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在發力,比亞迪透過多款爆款車型,已經佔據了國內插混市場的半壁江山。資深汽車工程師劉鑫(化名)表示,“平臺化造車方面,韓國車企在技術上有優勢,吉利的CMA架構能否在韓國或者歐美市場吃得開,還不好說。至於雷諾,有沒有品牌力支撐它重返中國……這裡面也還有很多未知數。”

End

加好友請備註公司及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