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一個成功的乘用車市場,一定有條發展清晰、合理的越野車迭代路線。

貫穿越野車迭代的核心,則是具有產品特色的前臉造型,企業透過不同的設計理念展現不同的產品風格以及市場需求,以此將迭代產品進行串聯,因為大多數只看前臉設計語言,就可以瞭解越野車的發展路徑。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事實上,我更認為越野車前臉設計語言和四驅系統、動力系統同樣重要,因為造型與時代審美密切相關,優秀的前臉設計不僅見證了歷史的變革,更是消費的一個縮影。

中國市場具有完整迭代歷史的企業不多,北京越野是一個代表,過去半個世紀其提供給我們很多有價值的分析素材。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01 212的“戰略性輝煌”與時代追求的硬漢設計

初代越野車212,擁有簡單粗獷、簡約、一切從簡的設計語言。

我們看到了裸露在外的保險槓、便於拆卸的圓形前大燈、同時還擁有保證散熱的碩大進氣口以及便於生產裸露在外的鉸鏈,這些設計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遐想空間。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越野車一定要以實用為主,而212這樣的設計不僅實用,還擁有便於維修、生產的優勢。

要知道,當時全世界的越野車都在追求簡約、硬派風,212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臺國產越野車,用時代最主流的設計理念,來在那個急需拓荒的環境下創造更多直接的價值。

顯然212作為越野車迴歸產品本質,它可靠、耐用、能走爛路,212當時粗獷的設計以及純粹的定位,正是時代需要的完美車型。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02 BJ40的“成功市場化”與越野玩家完美結合

與212粗獷、原始的設計理念不同,BJ40的設計迭代方向全力注入“視覺美感”。

其注入了更具有風格特色的“圓角矩形”概念,這種在細節上把控非常完美的大燈造型,深深的體現出了企業的小心思。

為了展現中國越野的“國風特色”,設計師透過“天圓地方”的理念,讓寬體特性更加明顯,透過外拋輪拱來突出層次感,同時更多的鍍鉻材質讓視覺衝擊力更強。此外,軍用編碼設計的環形燈帶、便於使用的開放式拖車鉤以及尺寸縮小的進氣格柵,無一不在體現精緻感與實用性。

之所以這麼設計,是因為北京越野看到了千篇一律的設計語言,BJ40這種設計上方方正正,有著非承載車身以及四驅系統的硬派越野車,更能燃起消費慾望。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擁有渦輪引擎、四驅系統、四方設計以及中央差速鎖的BJ40一炮成名,在定位、設計上精準拿捏使用者痛點。而為了進一步強化系列優勢,越野實力更為強勢的環塔車型、動力更純粹的刀鋒版順勢登場。

顯然,BJ40成功的將中國越野推向了新的高度,塑造中國人自己的越野文化。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03 碳中和催化新市場,越野車應電動智慧兩手抓

其實北京越野想要的不止是打造越野文化這麼簡單,用實力引領一個時代的浪潮才是其根本目的。

前陣子,北京越野扔出了幾張BJ60的設計圖,讓我眼前一亮。

設計師使用了更多看似不太可能的設計手法來裝裱BJ60的前臉,讓其擁有超前於時代的競爭力,比如說五孔格柵燈、四點頭燈的出現與科技、智慧聯想起來。

同時尺寸更大使得前臉畫幅面積增大,延續的“圓角矩形”理念以及更為舒緩的整體線條出現之後,讓中大型越野車的視覺震懾力進一步得到了增強。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從這一套硬實力前臉語言就能看出,中國越野車發展路線一定會將精緻、時尚、智慧注入到產品中去。

在這個傳統的越野車拼排量、拼馬力的時代,BJ60拼的則是電氣化縱向深度。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我認為,1000km+的極限續航以及百公里6秒加速並不是BJ60的追求方向,這些更像是北京越野不斷自我突破、科技迭代之後的理所應當擁有的產品表現力,理由有二:

其一,北京越野本身技術儲備雄厚,用半個世紀的時間打造一個賽道的實力,技術很難被超越,基於此,在歷史的高度上研判未來越野車的發展方向,北京越野看的更清晰一些,所以才能秉承未雨綢繆的長線發展策略,高屋建瓴先人一步將混合動力與越野相結合。

其二,電驅技術、電動化方向的加入,既能夠讓產品擁有更好的效能、續航、平順性,還能用更低的排放、油耗在碳中和場景下更好的發展。

從這裡可以預判出來,未來中大型SUV的發展,一定是BJ60這樣的新架構路線。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此外,BJ60的內飾科技感不落後,其採用1+1雙聯屏的方式來營造出越野車獨特的越野科技感,在不影響視線、越野、操作的情況下,最大程度上帶來城市SUV也擁有的主流科技感。

雖然目前配置沒有得到具體曝光,但大機率推測智慧體驗必然會成為BJ60阻擊外資品牌的核心優勢之一。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04 新賽道超車,中國越野搶奪話語權

過去30年,中國越野車其實都沒有真正的話語權,我們看到的是肆無忌憚在中國加價的普拉多、陸地巡洋艦等車型。30萬預算只能買到一臺在日本都快被淘汰的帕傑羅V93。

這些產品給中國市場帶來了什麼?問題的根本就是中國市場像北京越野這種企業太少了。

過去,無論是212還是BJ40,其實都在補齊中國製造業與世界的差距,也是在用技術沉澱縮小與外資企業的差距。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一臺BJ60,半部中國越野進化史

212讓中國人玩起了越野車,BJ40讓人狂熱了起來,BJ60誕生的契機非常好。因為碳中和是一個讓外資品牌頭痛欲裂、迷失方向的一個新方向,但中國品牌沒有迷茫。

BJ60擁有的設計理念、科技感、動力架構,都是外資品牌所沒有的,而代表北京越野最高製造能力的BJ60,已經確定了一個發展方向:未來的越野市場必須要在效能、可靠的基礎上,踏準碳中和節點,滿足更多人的綜合用車需求。

雖然BJ60只是在初步亮相階段,但從技術以及北京越野發展歷史分析,我倒是對它挺期待的。

汽車扒一扒為2017年中國汽車創作者大會最具人氣圖文作者;曾被一點資訊評為“妙筆生花,點石成金”創作者;2019年被UC汽車評為年度汽車影響力自媒體, 2021年被易車評為百強汽車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