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國產越野車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玩過幾年的越野,各種越野車型玩過不少,國產的也有幾輛,包括哈弗H5/H9、北汽戰旗、北京40/80、五十鈴MU-X(現名牧遊俠)、陸風X8、江鈴馭勝等等,在這裡我並不想評論到底哪款車越野能力更強,而是想從我個人的心得角度來聊一聊,如何評價一款越野車的越野效能?

實話實說,國產越野車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只看配置或資料肯定是不行的!粗略一看,和配置豐富科技感強的轎車及城市SUV相比,越野車似乎沒那麼複雜,最簡單的:兩根梁兩根橋,再整個分時四驅就行了,前後配兩把機械鎖也不難,都是老掉牙的東西,這也是大多數國產越野車的結構,如果看配置,上面羅列的一湊再加上一臺資料不難看的發動機就是一輛頂級越野車了嗎?顯然不是。

看一輛車的越野效能,只看配置和資料是遠遠不夠的,而是看這款越野車是否經歷了長期越野的檢驗,以及市場的證明。

很多人評價越野車,網上一看資料就喊“非承載大梁、動力怎麼樣,四驅怎麼樣、幾把鎖、能過交叉軸、絕對牛逼,秒殺XX”之類的字眼,千萬別太當真。包括很多媒體,把幾款車配置表列出來,上幾張圖,對照著一說,就排出個一二三來,一篇“XX級越野車評測/幾款硬派越野車詳細評測”的文章就誕生了,個人覺得這種文章看看就罷了,認真你就輸了。

實話實說,國產越野車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就像當年北京B40、哈弗H9上市,很多人看到配置資料驚呼要秒殺這秒殺那的,幾年過去了,結果呢?我並不是說這兩款車不好,只是與吉姆尼、普拉多這兩款經過長期市場檢驗並不斷完善的成熟車型相比,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同時,和成熟的越野車型相比,一些國產越野車的小毛病較多,設計和細節還有待提高。具體每款車的越野效能就不再說了,很多車型做工具車居多,用來玩越野的少些,屬於價效比之選。

我們前面提到的哈弗H5/H9等,是目前比較主流的國產越野車,推出時間較長,保有量大,玩家多,改裝件也比較豐富,相對成熟一些。陸風X8、馭勝好像南方更多一點,也有不少愛好者玩得比較深入,五十鈴MU-X剛出來口碑也不錯,北京40/80外形更讓人關注……還有一些其他廠家的國產車型,比較冷門一些,就不列舉了。

如果你要選擇一款國產越野車,為了後期改裝維修便利和交流方便,儘量選幾款當地保有量大的車型,少看各類配置引數性質的評測,多看各個車主論壇和車主的越野反饋,心裡會更有數一些。

實話實說,國產越野車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再說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那就是對於越野車來說,到底是自然吸氣發動機好還是渦輪增壓發動機好。因為在以前,越野車都是以自然吸氣發動機為主,但如今來看,和城市車型一樣,渦輪增壓發動機成了主流,大環境和趨勢都是這樣。

我的觀點是渦輪增壓發動機雖然有很多優點,但高強度或者極限越野要求動力輸出得非常線性,駕駛者腳底下控制油門非常有數,渦輪增壓這種初段無力在某個點突然爆發的輸出是很危險的,這點經常爬坡刨坑的肯定深有體會。

所以,如果是在普通路面行駛或者速度型的off-road穿越,那渦輪增壓在動力和油耗上自然是有優勢的,更低的排量也意味著更低的稅率和排放,這也適合絕大多數車主的用車環境和社會的需求。

實話實說,國產越野車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那麼,說到底,究竟應該如何評價一款越野車的越野效能呢?只有一個辦法,透過高強度的越野,這會真正檢驗一輛車的越野效能,同時也會將很多問題暴露、放大出來,包括:

結構的合理性:比如前後配重、懸架設計、轉向設計、底盤佈局,改裝擴充套件性等。

部件的可靠性:比如車體、前後橋、半軸、支臂、變速箱、傳動、懸架等各部件的結構、材料及工藝,抗衝擊能力等。

動力系統輸出:發動機的設計、調校,變速箱的匹配,傳動比,升降檔邏輯等都直接影響著越野時的動力表現,而不是簡單看發動機的排量。

其他種種細節:比如全車視野、管線佈置、剎車油門行程,水箱位置、進氣高度、車內排水孔設計等等。

實話實說,國產越野車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以上所述,都直接決定得一輛越野車的效能和可靠性,很多設計和細節,都是廠商多年摸索積累的沉澱,而你只看配置引數大多是看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