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之間,不要做這3件事,否則容易結仇

親家之間,不要做這3件事,否則容易結仇

人在這個世界上與人交往,有三種關係,一種是血緣關係,一種是非血緣關係,還有一種,是從完全陌生的非血緣關係,變成可以情深似海,也可以反目成仇的 “血緣關係”。

這種緣分,就是親家關係;

親家之間,因為各自的兒女,姻緣結合,而成為了一家人;

兩個家庭之前,既沒有相同的生活經歷,也不瞭解對方的家庭文化;

如果能溝通順暢,相處得很好,那對兒女感情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如果處處挑刺,互不相讓,則會帶給彼此很深的傷害,造成孩子的婚姻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即便再親,在相處中,也要留心一些問題,你無意做的一件事,可能會破壞你們之間原本和諧的關係。

親家之間,不要做這3件事,否則容易結仇

不要批評對方的兒女

席絹在《迷路》中說:

只有自己深深痛過,才能體會別人的痛,於是難得自我反省。

人生來都有被認可,被接納的需求,沒人喜歡被批評,尤其是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和偏見,故意挑刺,引起爭執的批評。

親家都把自己的兒女看成是世界上最好的,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帶著自己的基因和一切優點,所以,批評子女就是在打自己的臉。

懂得處理親家關係的人,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和親家聊子女的事兒,先說自己家孩子的問題和不是,再提出對對方子女的期待和要求;

這樣說,雙方都能做到心平氣和,問題更容易解決,甚至會真的反省自己家孩子的缺點,私下提點他改正;

反之,如果親家見面,就口不擇言,陰陽怪氣地出言責怪對方的子女,那這挑釁的架勢,對方也心知肚明,要麼直接火藥味十足地和你爭執,要麼就鬧得大家心裡早已展開罵戰,矛盾一觸即發;

所以,自己覺得難聽的話,就別輕易說給別人聽,先自我反省,是不是有偏袒自己子女的嫌疑,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然後再考慮怎麼和親家溝通;

別一味吹毛求疵,那樣只會讓大人之間較勁,讓孩子為難。

親家之間,不要做這3件事,否則容易結仇

不要來往頻繁

作家畢淑敏曾說:“親近地保持距離,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就算和親家再投緣,感情再好,來往地頻繁了,也容易心生嫌隙;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觀念和生活習慣,逢年過年在一起偶爾聚聚是好的;

經常性地往來,或是缺乏邊界感,其實是一種打擾。

例如,有的親家,覺得自己面子大,或是和親家混得很熟,不打招呼,沒有任何鋪墊,就自顧自地帶著幾個人,到親家家做客吃晚飯;

隨和的親家一般不會拒絕,還會熱情招待,準備了一大桌子飯菜,累得夠嗆不說,對方還可能啥忙都不幫,在一旁談笑風生,順帶著指揮你做這做那,儼然自己是主人。

再親近的關係,都要記得熟不逾矩;

記住,親家和自己不是一家人,該有的禮節和分寸都要走,否則你太過拿自己當回事兒,會白白讓人看了笑話,在背後對你產生厭煩感。

親家之間,不要做這3件事,否則容易結仇

不要向外人傳播親家的閒話

親家之間,從子女結婚前的見面和彩禮,到婚姻生活中的聚餐、帶娃、照顧老人、隨禮……,中間這許許多多的日常,會積累不少矛盾和嫌隙;

情商高的人,懂得自己調整負面情緒,學會釋懷,或是積極解決,而不會一個憋不住,到處和外人傳播;

有人說:一個枕頭下,不睡兩個段位的人。

你是什麼樣,大概就會找到什麼樣的伴侶,同樣你的親家,也大體和你處於一個階層,甚至是三觀匹配,道德水平相當。

如果你把對親家的種種不滿,絮絮叨叨地說給外人聽,人家不會同情你的難處,頂多表面做一些安撫和理解,背後一個

嘴快

,就會給你捅出去,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讓你成為別人的笑柄;

如果恰好被親家知道了,只能在尷尬的同時,讓誤會更深,甚至不可調和;

當然,三觀不匹配的親家,是不可能長期地走下去的,中間一定會經歷分崩離析;

意識到親家人的德行有虧,嚴重不和,可以及時讓兒女止損,不要鬧得滿城風雨,很落魄地生活在周圍人的八卦中。

親家之間,不要做這3件事,否則容易結仇

身為父母,要成為子女精神上的慰藉,和他們婚姻幸福的守護者;

如果不能做到錦上添花,就請學著與親家和諧相處,別讓矛盾和問題,毀滅了一家子的和樂美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