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生活不如意,一定要停止內耗,想盡辦法早點有錢

朋友給我推薦了一部在豆瓣評分高達9。1分的紀錄片,叫《隱姓億萬富翁》,光看名字,你都能猜到它講的是啥故事。

美國一位億萬富翁想走出舒適區,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能夠成功一次,還能成功無數次。

於是,他只帶了100美金去了另一座城市,用90天時間,把100美金變成1000萬。

說真的,這類紀錄片我平時很少看,但這部片子非常熱血,讓人看完有一種衝動感:放下當下的生活,去別的城市奮鬥,最後實現財務自由。

但我靜下來一想,我做不到,很多普通人也很難做到。

因為他本身就是億萬富翁的背景,去創業他有錢,有退路,他還有攝像機在旁邊拍攝。

一個人在一件事上成功了一次,就有了經驗和物質基礎,這些都會讓他冷靜和自信。

但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下海創業可能就搭著全家人或者原生家庭的的經濟命脈做賭注,要經驗沒經驗,要人脈沒人脈,要物質沒物質,所有都是從零開始,就很容易在遇到困難和阻礙的時候產生負面情緒,進入內耗的狀態中。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說過,一個人一旦開始內耗,就是陷入與自己廝殺的戰場中,不論誰輸,受傷的都是自己,非常消耗一個人。

所以,你可以不創業,但你一定要在工作和中找到樂趣,停止內耗,要想盡辦法,讓自己早點有錢。

如果你的生活不如意,一定要停止內耗,想盡辦法早點有錢

01

我有一個朋友,在縣城有房,也不需要還房貸,家境也不是非常富裕,他不工作,平時就打打遊戲,做做美食,他經常自嘲自己目前就是一個等死的狀態。

我們聚在一起時,我總能感受到他的焦慮,這種能量用點心是能感覺到的。

有一次散步,他說自己其實非常焦慮,但縣城的薪資又不如人意,創業也沒有好的專案,想外出打拼,又害怕母親一個人在家出事了沒人知道。

那一瞬間,我想起來武志紅老師曾在書中提到的案例:一個來訪者未婚時跟母親住在一起,母親處處管著她,把她當成孩子一樣相處。她很痛苦,老師建議她搬出去住。但她與母親已經處於共生關係,即便再痛苦也無法離開彼此。

朋友似乎陷入了這種共生狀態,他無法作出內心渴望的選擇。

心理學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人很容易得到生理需求,但是當你無法達到更高層次的需求時,你就會陷入懷疑、憤怒、慾望、恐懼、內疚的情緒裡,這些隱藏在冰山下面的信念,只有在按鈕被開啟時,你才能發覺到。

如果你的生活不如意,一定要停止內耗,想盡辦法早點有錢

有一段時間網上很流行讓女人無論在什麼環境中都一定要有自己的小事業,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即便我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離開縣城,我也會先工作,然後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

因為錢是一個人的安全需求,如果沒有錢,恐懼的事會越來越多,人的情緒就越來越無法平靜。

手上有存款,才能有多餘的心智資源,去思考更重要的事。如果你飢腸轆轆,根本無法看完這篇文章。

同樣,一個沒錢的人,腦子裡想的是晚上吃什麼,怎麼吃才更省錢,朋友結婚要不要去,小病小痛要不要去醫院做個檢查······

如果你沒有錢,就有無數的問題要面對。

如果你的生活不如意,一定要停止內耗,想盡辦法早點有錢

002

講真,最近回老家接娃,我總能聽到有人說:賺錢真的太難了。有錢人都不是什麼好人····

說這話的人,家庭條件挺不錯的,至少房子比我家的漂亮很多,還有幾輛車(私家車、農用車、摩托車等)。以前我聽到有人這樣說,我覺得這人太假了。

但其實,這些信念是代代傳承下來的 ,加上週圍的人也這麼說,他就認定了,錢,就是不好的東西,得到就是非常難。

包括我的母親,到現在偶爾也會跟我說錢的壞話。

這是他們的賺錢過程和生活中得到的總結,但我現在只是聽聽,左耳進右耳出,我有屬於自己的金錢觀。

有錢非常非常重要,但有的人就是談錢色變,提到錢就有不好的情緒表現出來,於是乎,對錢也失去了渴望,甚至對錢有恐懼。

這也是內耗的一種,因為錢讓你有了不好的情緒,讓你進入自我的戰鬥中,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我覺察和分析,去看這個情緒背後到底是什麼事在糾纏著你。

去解開糾纏著你的繩索,接受內心對錢的渴望,對錢的需要,你才能靜下心來好好賺錢。

如果你的生活不如意,一定要停止內耗,想盡辦法早點有錢

雖然從小到大,可能沒有人教過你正確的金錢觀念和給你的大腦輸入財商系統,導致你現在的生活狀態不如意,甚至負債,但你可以從此刻開始改變。

當你談錢或者跟別人聊到錢這個話題時,你留意一下,你認同怎樣的觀點,你說出了怎樣的話?這些就是金錢帶給你的信念,好的留下,壞的打破它。

其次,不論任何你處於任何環境和關係中,一定要保持情緒穩定,不內耗,只有這樣,你才能在有賺錢機會來臨的時候,牢牢抓住它。

還有就是,不論是你薪資多少,一定要規劃理財,儘量攢錢,當你卡里有錢了,你就會知道,很多東西,你不必買來證明自己和引起別人的注意,因為你對自己實力和界限,有清晰的認知。

就不需要去討好別人或者求得別人的認同。

(全文結束,感謝你的閱讀和分享,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