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醒悟:世界不是被我感知的存在

曾睿:《感知隨想錄》(49)

我與世界的關係

世界是感知的世界,而感知並不是我所獨有的。我們往往會這麼想,世界是我感知的世界,我感知到就存在,沒感知到就不存在,這種想法是錯的。世界是由所有生物的感知形成,不僅僅只是一個我在感知。這個“我”就說不清楚,“我”指什麼?生命的個體嗎?而生命是什麼?我體內那麼多的細胞和微生物,它們不是生命嗎?它們也是生命,如果這個“我”指代的是生命,那這個擁有生命的“我”怎麼說得清楚。生命之我能代表感知之我嗎?不能,而我們最容易犯這個錯誤,將感知據為己有。

終於醒悟:世界不是被我感知的存在

感知不是主觀的,我無法決定感知的存在,我受制於感知,只能感知存在。感知是我的規則,我不可能無視我感知。當我的手被開水燙了,我會感知到“痛”,手會立馬縮回來,這就是感知規則對我的約束。感知要真是隨心所欲的,我完全可以改變這種規則,透過精神讓我感知不到痛,並且我也可以取消感知對我的限制,然而現實卻打了我們這種幼稚想法的臉。對於我們人,感知介於客觀和主觀之間,感知非主觀也非客觀,本能感知是客觀的,精神感知是主觀的,我們在這兩種感知之間,所以我們既受感知規則的約束,也能轉變感知存在的事實。

終於醒悟:世界不是被我感知的存在

我們不要用自己去想象感知存在,不要試圖掌控感知存在,這種做法是愚蠢的,我們在感知存在,世界也在感知存在。去理解感知存在無疑是困難的,因為這是一種整體的存在,我們也包含在其中,我們再也不能站在世界之外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的存在了,我們就在世界中,世界就在我們的感知中。我們以前的兩種思考存在的思維都是粗淺和錯誤的,認為存在被我感知到就存在,存在沒被我感知到就不存在;認為存在不管被沒被我感知到,都存在。這兩種認識存在的思維都是主觀的,主觀地覺得存在是我的感知(我是生命個體),主觀地覺得存在跟我的感知無關。

存在是我的感知,我不是生命體,而是感知體,這就是說,存在是感知的感知,這個之前說過很多次了,感知不屬於生命,感知只屬於感知。存在是所有感知體的感知,存在由眾生物的感知共同形成,而我(自我)感知的僅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把我的感知當作存在存在的中心,這才是唯心,這樣來解釋存在邏輯不通和漏洞百出很正常。存在與感知一同產生,感知是存在的前提,存在是感知的保證,感知存在不可分離,並且感知存在一旦形成就有感知體與被感知體。感知體是“我”,被感知體是世界,“我”是感知意識不是生命個體,“我”本身不能被感知,被感知的只是“我”的存在地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肉體。精神的概念也能被“我”感知,這是我們反思的表現,我們能反思精神,反思自我,這就是我(感知意識之我)在反思我(精神意識之我)。

終於醒悟:世界不是被我感知的存在

“我”來自於非感知,“我”不能被感知,說生命體或生物是感知體其實都不準確,“我”才是真正的感知體,“我”是一種抽象的存在,存在卻不能沒有“我”,有“我”才有存在,有存在才有“我”。世界是被感知體,世界當然不止這個物質世界,世界也不侷限在物質的範圍裡,世界是以感知為範圍的存在,而感知世界包括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