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說話,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也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小時候,總會和父母犟嘴,但是“叛逆期”三個字就化解了和老人之間的衝突。

等到長大結婚,甚至生子,和婆婆吵,和媽媽也吵。

這個時候,沒有了“叛逆期”的遮羞布,只剩下了“鬼哭狼嚎”“哭哭啼啼”“唉聲嘆氣”的瑣碎。

之所以是“瑣碎”,是因為造成日常爭吵的,往往不是那些大事,就是生活中的小事摩擦,突然一下子,“話”不對位了,就吵了起來。

學會說話,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也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萬錯始於嘴!不會說話,就容易禍從口出。

學會說話,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也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著名矽谷投資人吳軍,在其新書《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中,特別提倡每個人都要聽得懂,更要學會“說”。畢竟,“說”是一個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直接途徑,也是人與人接觸的必經之路。

學會說話,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也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一、話不對位,怨怒噴出

我結婚生子後,和母親一起居住,母親幫我照顧孩子。

平時我們一團和氣,可是每次遇到給她解決問題時,就會小吵小鬧,甚至大吵大鬧。

有一次,母親和她同事金姨聊微信,金姨讓幫個忙。於是,母親就告訴我,讓我幫金姨辦件事:金姨要辦理退休,但是有一個證件的日期不對,讓我幫忙影印後把日期改了。金姨說打字影印社說做不了,於是就要找我幫忙做。

我斷然拒絕了,這不是簡單地打字影印,而是造假。我直接拒絕了,並說:你別隨便答應別人!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哪家打字影印社整不了?是人家不想攤責任,才不給整的。

我媽說,她家附近沒有,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人家不能整。你就幫個忙不就得了,一件小事。啥事求你都費勁!

我怒氣衝衝地說:你是想讓我坐牢啊!你整不了的事,就別隨便答應了。

我和媽爭吵起來,一連幾天沒說話。

當然,母子倆沒有深仇大怨,可是當時的確我們倆都十分地生氣。

學會說話,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也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其實,後來想想,為什麼會生氣呢?

就是兩個人的話,不在一條線上,對不上位置。

這大抵就是所有爭吵的起始點吧:你沒說明白,他沒聽明白,雙方都在自己的世界裡,自認為握得住理,想得明白,講得透徹!

最終是兩敗俱傷式的怨怒載道!

在我和母親的爭吵中,我只是說了結果,可是並沒有解釋清楚為什麼,母親也自認為這是一件小事,她根本不明白這不是影印,而是作假。

所以,

很多生活中的矛盾,並不是真的矛盾,而是話不對位之下的誤解。

二、語調:爭吵的加速器

所謂“好好說話”,並不是在於語言內容的精準,最重要的卻是在於語調,或者說是語言表達的形式。

有一次,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主持人調侃黃渤,是穿著睡衣來參加頒獎典禮。黃渤面帶微笑,立刻回答說:在臺灣,我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難道在家裡還需要穿外衣嗎?

黃渤的一句話引起滿堂喝彩。不僅化解了尷尬,更重要的是,凸顯了海峽兩岸的一家親,血濃於水的關係。

這就是最好的語言表達!

在《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中,吳軍老師寫道:“在批評和挖苦對方時,要用風趣但不庸俗的語言,不能直接攻擊對方。”

所以,在交談過程中,要控制自己的語音語調,保持“平靜而又節奏”。

平靜,顧名思義,即處變不驚!

學會說話,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也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談話中,突然提高分貝的行為,都會成為一隻利劍,刺中對方的神經,激化矛盾。同時也成為自己急躁的表徵。因此,平靜,是自己的底氣,也是較少矛盾的方法。

節奏,即說話的時候,不能太快,太快就容易讓人抓不住重點,忽視了重要資訊,也不能太慢,太慢則容易讓人溜號,犯困。因此,保持節奏,讓語言富有輕重緩急的變化,抓住對方的注意力。

讓語調“平靜而有節奏”,可以提高語言表達的效用。

三、“說得好”要做到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說:“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語常常比黃金更有效。”

“說得好”不是一個人進階課程,而是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每個人都要學會說話。

良好的口頭表達要做到三點:

第一,“口頭表達要有物件感”。

不同的物件,他們的思維方式、知識水平等是不同的,要根據物件的不同調整口頭表達的語言。例如,對於年輕人來說,當被問到共享單車的使用時,只需要隨口一句“掃碼支付就可以了”,年輕人就會明白共享單車如何使用了。而對於像我媽一樣的老年人來說,他們對手機支付不瞭解,這個時候的“隨口一句”,會被他們認為是敷衍和搪塞,因為他們不懂,於是就會形成話不對位,造成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帶著老師實地操作,一邊操作一邊詳細講解。

正如書中所說:“永遠要用對方懂的事情和概念去解釋、形容新事物,不能用只有自己懂的概念去解釋別人不懂的事物,因為自己懂東西,別人未必懂。”

第二,“口頭表達要有吸引力”。

年輕人最討厭老人做什麼事?就是說教!

往往是老人已開口說教,兒女們就像帶著緊箍咒的孫悟空一樣,痛苦!可是,也並不是說不可以說教,那就要改變語言表達的方式,採用類比後對比的方式,比直接的批評更容易讓人接受。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聽到和自己的生活場景類似的內容,就更容易接收資訊。因此,類比是一個非常好的表達方式。

有對比才有高下之分,因此,在口頭表達時,多做對比,聽眾的印象才會深刻。

學會說話,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也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天生“說得好”的,那麼要想說得好,就要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就像是拿著刀自我修剪和剪裁,過程很痛苦,也很辛苦。

但是,正如電影《王者之聲:宣戰時刻》中所說:“為人生做出改變時,開始總是最難的,過程總是最痛苦的,結果卻是最好的。”

(圖片來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