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馳騁的風,比黃金都貴

少年就是少年,他們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看不公不

敢面對。只因他們是少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這是今天偶然間看到的一段話;當讀到這段話時,彷彿感受到了其中的少年氣息撲面而來。對,“少年氣”,我想這也是這句話能夠引起那麼多人共鳴的原因吧。

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看不公不允敢面對。

樣的態度對於成年人來講無疑是非常“傻”的事情。

然而,我認為少年氣正是一種傻氣、一種俠氣。憑藉著這種傻氣與俠氣,讓人在這茫茫塵世中顯得如此的出眾。古今中外,大多數被人所熟知的人物,都擁有著或多或少的少年氣。

少年時馳騁的風,比黃金都貴

那個寫下“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的劉禹錫,之所以會被貶謫這麼長的時間,他那無比倔強的個性其實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他實在太不服輸了,815年,44歲的劉禹錫奉詔回京,此時的他已經經歷了10年的貶謫生涯,有人想他怎麼也該學乖了,然而,他轉眼就寫了一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你們都別得意,都不過是我老劉離去後上位的而已。那些政敵們看後大怒,於是“劉郎”接著被貶。又是一個十年,他從廣東到四川到安徽,差不多走遍了南方。

這期間,他寫出了《陋室銘》、《竹枝詞》,把所有對手嘲諷了一遍,自己卻依然活蹦亂跳,依然飽含著如少年般不服輸的精神。終於在劉禹錫57歲時,重新回到京城。然而,這麼多年過去,當初有桃千樹的玄都觀,此時卻成了斷壁殘垣。當初的政敵,現如今也全都不見蹤影了。

少年時馳騁的風,比黃金都貴

桃花依舊在,往事轉頭空,很多人見到此番場景,免不了暮氣頓生吧,然而劉禹錫卻是不同。而是意氣風發地寫下了:

半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桃花落盡,你們都不在了,可我老劉還活得好好的,今天又回來了!

這便是少年氣,是這種能夠笑對人生的豪情。哪怕歷經再多的挫折與磨難,依然可以初心不改,豪氣依舊。

這種豪氣,在現在很多人看來無疑是非常傻的,因為這並不符合自身的利益,但凡服個軟,也許都不會經歷那麼長時間的貶謫。

我們從小似乎就有大人這麼教導:長大了要做一個圓滑點的人,要學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樣在社會上才能吃得開。可等真長大了,卻又總是懷念年少的時候,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幻想一個屬於自己的江湖。

少年時馳騁的風,比黃金都貴

之前網上有個梗說:男人至死是少年。我覺得這裡的“少年”二字,便是少年氣、是俠氣。很多時候,正是因為這股少年氣才顯得更加的真實。所謂大人也不過是長大了的孩子而已,何必表現地那麼滄桑。

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中有這麼一句話:“有些人二十歲就死了,等到八十歲才被埋葬。”那樣的人生該是多麼的無趣。

有的人一出社會,就好像完全換了一個人,說著少年老成的話,好似歷盡滄桑,而還有的人,走出半生,歸來依然是少年,依然是全村的“孩子王”。

這裡說的孩子王是我的一個表哥,小時候我就非常喜歡跟他玩,打球、玩遊戲、看動漫,從未感覺到他比我大了不下10歲,現如今,他小孩都開始上學了,他依然能夠很輕鬆地跟許多小孩玩到一塊,是因為他幼稚嗎?並不是,他處理起人情世故來得心應手,也非常顧家,他只是還有著那顆少年的心,知道小孩子想要的是什麼,也願意如孩子般自由自在。

擁有少年氣的人,總是讓人印象深刻,哪怕回憶起來,嘴角都忍不住微微上揚。我想少年氣之所以吸引人,便是因為大家都愛意氣風發的少年郎,他像夏天的太陽,熱烈但不灼人,好像把看著的我們也帶的年輕了起來。讓人不禁感慨:

若再許我少年時,一兩黃金一兩風

。少年時馳騁的風,比黃金都貴呀…

少年時馳騁的風,比黃金都貴

在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一文中,曾將老年人和少年人進行了比較: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

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這裡說的少年人,倒不如說是有少年氣的人,只有擁有少年氣的人,才能如朝陽、如乳虎、如俠…。

“少年一貫快馬揚帆,道阻且長不轉彎。要盛大,要絢爛,要譁然。要用理想的泰坦尼克,去撞現實冰川,要當燒赤壁的風,而非借箭草船,要為一片海,就肯翻萬山…”前段時間,這麼一段話火遍了網路,引發無數人的共鳴,這才是少年人應有的朝氣。

一個暮氣沉沉的人是沒有未來的,一個暮氣沉沉的民族也是一樣。唯有少年氣才能如朝陽般給人無限的希望與未來。“

願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希望我們多年以後依舊是一群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