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班會課,讓學生之間相互致謝,讓班級形成良好有愛的氛圍

學生在班級感覺到關愛與被關愛,是決定學生是否熱愛班級、學校的重要因素。我們一直讓學生友愛,有一顆感恩的心,但學生其實並不知道如何感恩。

作為老師,我們非常注重學生的學業技能,卻很少培養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技能。任何技能都需要培養,不能指望學生在一天之內學會。每週的班會,就是培養學生各種技能的最佳時機。

上週,我利用班會,舉辦了一次活動,內容是讓學生之間相互致謝,這有利於能在班上造成溫曖的氛圍。同學們說,這次活動讓他們感覺非常好,很多同學很感動。

利用班會課,讓學生之間相互致謝,讓班級形成良好有愛的氛圍

我的做法分成兩步:

第一步,在教室裡讓同學們圍成一個圈;

第二步,大家面對面進行相互致謝。

圍成圈的目的,是在同學中造成一種相互尊重的民主氛圍,使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說活,並得到傾聽,使每個人都能看到其他人。

不要認為這很麻煩,實際上,我們班上50個同學,用兩分鐘時間就搞定了。

我是這樣做到的:首先,在黑板上寫上下面3個詞:迅速、安靜和安全。

其次,問學生們對於如何迅速、安靜、安全地圍成圓圈有什麼主意,並把他們的主意寫在黑板上相應的三個詞的下面,保證可行。

再次,讓學生們猜猜,用這些方法圍成圓圈需要多少時間。

最後,讓學生開始行動。

我讓一個同學用秒錶計時,計時結束的標誌是大家坐成一個圈,並保持安靜了,我便喊計時結束。

有的同學很悲觀地猜測認為需要十幾分鍾,有的猜測五分鐘。但當學生們按他們的計劃實行後,同學們驚訝地發現,時間之短,大大超過了他們的預期。

利用班會課,讓學生之間相互致謝,讓班級形成良好有愛的氛圍

第二步,學生開始相互致謝,我先丟擲一個問題:

當有人為你做了一件事情時,怎樣做才是有禮貌的?學生自然會想到回敬一句感謝。

然後讓同學們思考,你覺得有哪些同學對你進行了什麼樣的幫助,或者和你分享了什麼,都可以是感謝的範圍。

我預先準備了一個布娃娃,然後跟同學們說,這個布娃娃到誰的手裡,誰才有發言的權利。這一步是為了避免有的同學說話時尷尬而導致手足無措,同時,對於有的同學來講,他們唯一有說話權利的時候,就是拿著這個布娃娃的時候,這對他們是一個心理上的支援。

在他們還不習慣時,給予和接受致謝可能會讓他們感覺很笨拙。為了避免一開始學生們感覺彆扭,或者認為向別人致謝很傻,我首先進行了示範。

利用班會課,讓學生之間相互致謝,讓班級形成良好有愛的氛圍

我把布娃娃抱在懷裡說:“作為班主任,我首先感謝同學們對於我工作的支援。”然後把班委與各位班幹部所做的工作描述了一遍,並表示感謝。”全班鼓起了掌。

然後我說:“作為化學老師,我感謝我的科代表小王和小張,他們每天收發作業,這能保證每個同學能按時拿到批改好的作業,有好的學習效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們經常幫老師拿儀器,每天往返於辦公室和教室之間,從不缺席,還有小劉、小林,他們還利用休息時間幫我整理儀器,我很感動,我謝謝你們。

還有,作為一個普通的人的身份,我謝謝小徐,她看到我很冷,就把她的熱水袋給了我;謝謝小向,她經常在我下課後對我說老師你很棒,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我還想謝謝小林,他昨天看見我,還問我是不是很累?這都讓我感覺到了你們的關愛,謝謝你們!”

利用班會課,讓學生之間相互致謝,讓班級形成良好有愛的氛圍

我的致謝完畢,然後我會問哪個同學先來,接下來很快有同學舉手了,接著就按順時針的順序進行,如果有同學不想致謝,沒關係,可以拿著娃娃,然後說:過。

當第一個同學致謝後,被感謝的同學很開心,但有點不好意思,於是我說:當有個人向我們致謝時,我們應該說什麼?鼓勵學生也選擇說“謝謝你”作為自己的迴應。後面的致謝中,很多被謝的同學主動站起來,也迴應“謝謝你”。

隨著班會的進行,很多同學能輕鬆地找出值得致謝的事情了,有的同學對其他同學陪他玩、開解自己、分享零食、幫自己打掃清潔等進行了感謝,同學們都很真誠。

利用班會課,讓學生之間相互致謝,讓班級形成良好有愛的氛圍

在致謝活動中,也有值得商榷的致謝,比如,一個同學說:“我要謝謝小康,他昨天把作業拿來給我抄了。”全班鬨堂大笑。

要允許這種致謝的存在,但可以啟發學生思考:這種致謝是不是一個好的致謝?可以在班會結束後的某一個時間讓學生討論。所有的價值觀,最好不要由老師告訴他們,而要讓他們自己得出結論。

如果你對這個過程有信心,並給他們機會練習,學生們的技能就會提高,教室裡的良好感覺也會得到增強。

這次活動共有50個同學參加,說“過”的同學不超過5個,即使有的同學曾說“過”,但在後面又要求致謝的人很多,因為時間關係,我跟同學們商量放在下次進行。

利用班會課,讓學生之間相互致謝,讓班級形成良好有愛的氛圍

總結:

透過致謝活動,學生能感受到其他同學的關愛,這能激發同學們的善意,形成溫馨有愛的氛圍。

培養學生的各種技能,並不是只有這一種班會形式和內容,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嘗試。

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他們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老師往哪個方向引導,學生就會往那個方向發展。

所有的技能都需要培養,我們通常只看重學生的在學習、藝術等技能方面的勝任力,卻忽略了學生的人際關係、情商等通用能力的培養,而這些能力和學習某些技能一樣,越早培養,學生越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