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兵在越南戰場最驚險的一幕,64年大比武標兵挺身而出

1979年2月18日18時,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的第二天,廣西靖西縣孟麻村西側中越邊境108號界碑所處的山坡上,氣氛格外緊張。41軍坦克團3營7連、9連的指戰員們,正焦急地等待著首長的命令。在場的合成軍首長和團指揮組的領導,個個表情嚴肅,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

這已經是自衛還擊作戰的第二天下午傍晚了,前線不斷地傳來隆隆炮聲,催促著鐵騎火速出征;電臺裡頻頻報告戰況,步兵急需坦克支援!然而,坦克指戰員們面對的這條急造軍路,是工兵和民兵臨時開闢的一段彎曲陡峭的險坡,其道路條件不足以使坦克通行。如果坦克下不去,那麼從孟麻方向出擊的364團就將失去有力的直接火力支援,會增大傷亡。

為了搶時間,副營長李治善和9連副連長沙洪奉命再次勘察前進的道路。李治善來到陡坡前沿,第一眼看到的是50開外、鬢髮斑白的122師師長於新義,他正從坡底吃力地往上爬。這已經是他第六次從坡上走下去,又從坡下爬上來了。

坦克兵在越南戰場最驚險的一幕,64年大比武標兵挺身而出

李治善的心像是被什麼抓住了,緊緊地收縮在一起。他臉色嚴肅,雙唇緊閉,雙目凝視著眼前的險坡。這是一段長約500米的彎曲陡峭石坡,坡上是108號界碑我國一側的孟麻,坡下是越南朔江東北的坂黃。從坡上往下看,一眼望不到底,三個石坎上的大塊碎石已經被工兵和民兵搬掉了,但是石坎稜線仍然明顯地突現出來,形成了三個長度不同的臺階,傾斜度在40度左右,其中有一段長15米,竟然陡到56度,坦克只能從臺階中間被炸開的豁口開下去。

這樣的坡度,遠遠超過了坦克通行的效能。下這樣的陡坡,不但駕駛員平時沒有訓練過,就連聽也沒有聽過,可是眼下再也沒有別的路了。李治善咬著嘴唇,“前線等著你們,步兵急需支援!如果你們下不去,坦克營將退出戰鬥!”於師長的話反覆地在他耳邊迴響。他心裡明白:路是人走出來的,眼下沒有別的選擇了,只有從這裡出敵不意地插到敵後,才能配合步兵,迅速殲滅朔江地區的越軍。

那麼,誰帶頭冒這個險呢?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千斤重。在這緊要關頭,“再拖延就要貽誤戰機, 就是死也要闖下去!”於師長爬上坡頂後表了態:“責任我務來負,哪怕損失30%,也要把坦克開下去!”李治善堅定地站在首長面前,斬釘截鐵地說:“首長,下命令吧,我來開第一臺車!堅決完成任務,力求減少損失”。“好!我們一定要闖過這條險路!”首長們再次作了慎重研究,定下了決心。

坦克兵在越南戰場最驚險的一幕,64年大比武標兵挺身而出

命令下達了,李治善轉身跳進坦克,迅速把火炮轉向後面,發動了車輛。“戴上工作帽,沉著駕駛、我來指揮!”當年李治善當駕駛員時的同車炮長、團指揮組的呂禮友副參謀長親自擔任指揮。呂副參謀長完全相信自己的老戰友能夠為了完成任務不惜犧牲一切,也十分了解老戰友熟練的駕駛技術。

1964年的軍委裝甲兵大比武,李治善獲得過駕駛表演專案的第一名,比賽專案的第二名,不久之後又考上了駕駛技師。但是,在這樣的險坡上,再好的技術也不能保證沒有危險。為了戰鬥的勝利。他只有一個信念:化險為夷。營長劉宏生也親自站在坦克前的路邊指揮。在場的指戰員和搶修道路的所有軍民都屏住了呼吸,心情極度緊張地分立兩旁,期待著勝利的時刻。

18時30分,李治善駕駛著第一臺坦克開始了險象環生、生死未卜的闖關。坦克透過第一坡和第一個石稜豁口時比較順利,但他也明顯感到車在豁口斜坡下行時,履帶不是在路面上滾動,而是碾著碎石下滑。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這將增大坦克下滑的慣性,控制不好就會翻到崖下,車毀人亡。

坦克兵在越南戰場最驚險的一幕,64年大比武標兵挺身而出

李治善全神貫注地駕駛著坦克,下行到第二個石稜豁口跟前時,面對著一塊15米長,坡度為56度的大石板。他十分清楚,能否透過這段石板陡坡,是坦克能否很快投入戰鬥的關鍵,但透過這段陡坡時,坦克一下了石板就得轉彎,接著就會像坐電梯一樣一下子衝到石板坡下,危險是存在的。

但是他知道,現在關注著他的,不僅是前指的首長、兩個連隊的戰友、幾百名工兵、民兵,還有正在前方英勇奮戰的步兵。待工兵和民兵清除了石板上的碎石之後,李治善又啟動了坦克,履帶板一塊一塊地緩慢向前滾動,在42度和56度青石板的連線線上,戰車慢慢地露出了身子。

等到坦克一半懸空,李治善咬緊牙關,用全身的力量踏住了制動器,車頭突然向下一栽,整個坦克就象一個龐大的鐵塊,左右擺動著“譁”的一聲滑下了青石板,履帶與石板劇烈地摩擦,迸發出閃光的火花。“轟隆” 、“哐啷” 兩聲,坦克被一塊大石頭擋住停下了,幾百顆懸著的心也跟著放下了。

坦克兵在越南戰場最驚險的一幕,64年大比武標兵挺身而出

等著大家七手八腳地搬掉撞下來的石塊,李治善立即轉過車頭,接著又闖過了第三個豁口,一彎一拐地把坦克開到了山腳下。成功了!大家歡呼雀躍,緊張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這扣人心絃的驚險場面,使目擊者一直驚歎不已:坦克與其說是開下去的,不如說是飛下去的。車完好,人安全,英雄的裝甲兵終於跨過了天險,創造了裝甲兵作戰史上的奇蹟!

一級駕駛員、9連技術員朱江華和二級駕駛員尹洪生、吳樹友按照副營長的駕駛要領和體會,採用專人定點指揮,分段包乾接力駕駛的方法,一直奮戰到第二天早上9時,把兩個連隊的21臺坦克安全地開下了險坡。

英雄鐵騎,乘風破霧,向坂黃、敦張高速前進,迅速從翼側沿公路投入了攻打朔江的激烈戰鬥,僅用2個小時的時間,就在坂洋和那瓦連續摧毀了越軍三個炮兵陣地,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戰。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