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系列下篇:偽裝與進化

上次發了上篇,後臺私信滿滿的催促下篇,我只能說:你們等著。也有好多讀者說老師寫的如此通透咋沒流量,第一:沒流量就對了,原因自己悟,第二,三眼寫的東西也不適合太多人看到。。。。

上篇“生存與偽裝的五大維度-《道。德。仁。義。禮》”站在生命存續的角度,畫了一個框架,就像是一個時空劃分成五個結構性維度,人都存現於這些維度裡,無一例外。

借用數學理論,上面講了“象限”,下面要講“座標”。也就是站在個體角度,如何在這些維度裡找尋生存的座標。

首先要明白一點:甭管外界環境在“道德仁義禮”的哪個維度,到了個體應用這個層面,五個維度都可以利用,小到兩個人交朋友處物件,大到複雜組織互動。

偽裝的隱藏與人心的正反

從偽裝這個角度切入,三眼自覺是最佳的,為何? 因為這是生物活動的根子。

所有動物(包括人)的存在都是為了生存延續,而生存只有一個技能:偽裝。

此二字可以看透任何動物的軌跡。人從降生直到死亡,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都在不停的偽裝,而承載偽裝的就是“自我”。偽裝套路不停變化,“自我”就不停變換。如何看透“自我”呢?如何看透裡面所承載的偽裝內容呢?這就是接下來聊的:

念頭的隱藏與正反。

還是回到前文配圖:

道德經系列下篇:偽裝與進化

每一個“箭頭”(圓點放大)在外部尋找組織,獲得“同一性”的過程,看似是“求合作”,而本質是“求食物”,這需要透過隱藏來完成。

何謂隱藏? 就是為了達到“你不吞噬我,而我要吞噬你”的基礎手段。吞噬,這種根本性的生命延續手段,使得“單細胞”有兩個特性:手段+目標。

1,天生的根本能力就是隱藏,這是最初級的偽裝謀略;

2、在吞噬上無止境,想讓自己變得“更大”,大無止境。

換成人來講:

1,微謊是天性;

2,慾望無止境。

這時候我們再去看“多細胞的合作”(組織、社會)形態,就有了兩個特性:

1:“合作”就是“不互食”,且集合成強大掠食者而“食外”,這種關係需要透過單細胞的偽裝隱藏來達到。換成人類社會這個多細胞形態來講,文化、文明、思想等各種社會互動活動,本源都是建立在偽裝隱藏的基礎上。舉個接地氣的例子,家庭分裂的根本原因,是“偽裝不共振”,古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2:而“合作”一定是有終點的,“分裂”是個必然!終點就是“合作方”互食,這是由於單細胞的第2個特性決定的,過程表現的重要環節,就是產生了“精英階層”。

切換到人類社會的層面,就是社會互動關係中,沒有所謂明確的朋友和敵人,大家只不過都是被偽裝的本能推動,披著隱藏的外衣,在各種“多細胞掠食者組織”之間穿梭而已。所以:

一是動物除了直系血緣,理論上講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

二是任何“掠食者”(集體組織)的生命都是有上限的!

好了,這時候我們將視野放大,與生存結構形態中的“道德仁義禮”進行銜接,就會發現:每一個道德仁義禮,都會形成反面,失道、不德、不仁、不義、不禮!這是註定的,是動物本性、人的漏洞所推動而註定形成的結果。而且,越是朝著正向去做,就越會朝著反向發展,同樣遵從“陰陽相生”!

老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越想要成德,就越得不到!比如前文講“仁”那一段,主腦的“仁治”一定會產生“不仁”的一面,所以仁只能用於“維繫形態、節省成本”,而絕不可能讓掠食者“長生不老”。

講到這裡,想必大家就會越來越明白,道家

“混亂才是常態”的邏輯了。因為在偽裝與吞噬的驅動下,任何“人造事物”都會形成陰陽兩面,不斷地相生變換。因為“人造事物”自打一出生,它的結果早已寫在“玩隱藏”這個基因裡。

我們所面對的外界生態,就是一個道-失道、德-不德、仁-不仁、義-不義、禮-不禮,

這麼一個陰陽變化的生態。那麼好了,作為個體求生存,如何暢遊在“陰陽變化”裡呢?

尺度與刻度

這裡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觀念轉變:

不要把道德仁義禮當做規範、規則等等

,更加幼稚的觀念是當成品德、仁愛、義氣、禮節等,想必三眼的讀者應該沒有這麼幼稚的。

而是要把道德仁義禮當成“刻度”。

沒有刻度,怎麼會有維度?一把尺子沒有刻度如何測量外界?那還能叫尺子嗎?每個刻度都會形成正反兩面,這裡我們借用數學邏輯來表達,假設一個刻度為“0”,那麼就會有-1與+1。

這麼講雖然方便理解,但是也容易扭曲,這是現代人理解中國古代思想最容易發生歪曲理解的地方,也是拿著“科學觀和哲學觀”去理解“佛道思想”容易扭曲的地方,可以用數學去方便表達,但千萬不要死套邏輯。數學上的正反,與人心的正反完全是兩碼事。正如物理科學上的明暗與思想領域的陰陽完全兩碼事。

數學上,角度、距離、座標、象限等等,從兩端的無限到中間的有限,這些是透過邏輯(用腦子)畫出來的,可以用數字表達。而人心的正反,這是從獸性到神性的多維刻度,它的基本單位是“心”,而不是數字。

我們要借用數學邏輯來講,方便理解,但本質上不是,這個過程是“以意帶識”,用佛家理論講,就是透過描述“第六識”(腦子),而啟發人領悟到第七識、第八識乃至道體。

好了,如看透透道德仁義禮的“刻度”呢? 怎麼來的? 如何測量?

人類生產第一把尺子,在畫刻度之前,需要確定一個東西叫做“單位”,沒有“單位”就無法產生刻度。在有形尺子的刻度上,獲取單位要靠視野(眼-低階感官);而在人心的刻度上,獲取單位要依靠“多維感官層級”。也就是說,人心的刻度不像數學刻度可以看得見摸得著,而只能去“感”刻度。一個人的感官層級越多,能看見的“刻度”就越多。

思想維度與感官的進化

問個問題:低階動物和高階動物根本區別是啥?

義務教育洗禮的小夥伴回答了:會不會使用工具!嗯…也對,畢竟上了教科書的,但普世教育維度都比較低嘛。要是再問問題:做為高階動物的人,大家都會使用工具,但也會分“高階和低階”根本區別是啥?會不會使用工具的角度顯然派不上用場。

答:偽裝技術水平決定高低階。

“低階”動物相對應的偽裝技術水平就低,“高階”的對應就高。再問:什麼決定偽裝技術水平呢?

答:感官層級的多寡!

一個動物(包括人)所能呼叫的感官層級越高,所能見到的“人心刻度”就越多,所以人的“格局”就越大,思想力(覆蓋範圍)就越強,最終決定了其偽裝水平就越高,相對應其生存能力就更強。

感官就是對外界的感受反饋(反饋邏輯就是用刻度記錄形態結果),形成觀察結果。

以此觀察結果來決定生存偽裝的方法。或者講,一個動物眼中的世界呈現什麼樣子,決定了其構造出什麼樣的生存方法。看世界不一樣,方法自然不同。這個所謂的看世界,就是思想。

低階感官是具象化的,借用佛理是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如果所有動物們都只會利用低階感官,那麼生存戰場是這樣的:

道德經系列下篇:偽裝與進化

道德經系列下篇:偽裝與進化

低階感官對應的生存偽裝方法顯得很可愛!因為感官低階,所能見到的“刻度”就少。一個動物只有眼耳鼻舌身,那肯定是見不到“心識”領域的刻度的!

高階感官就是抽象化的。用佛家理論就是開啟第六識,也就是意識(腦子)。後面還有更高維度嗎?是心識,再往後呢?那就是空性了,或者道家講的虛無(道體)。方便闡述,先將其統統歸納成抽象感官。

到了這個維度,生存競爭的戰場完全變了樣:

小動物玩的是具象層面的偽裝,人玩的是抽象層面的偽裝,競爭戰場升維到意識之戰。

比如我們說一個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暗語就是這個人活著僅是靠低階感官驅動,生存方法也僅僅是拼蠻力而已。個子高、力量強對於此種人就是終極價值了,而且這種價值便於“稱重”,所以可以進行“交易販賣”,這就是奴隸制…只要“地獄不空”人人成佛,那麼眾生就會“分層”,只要分層必有奴隸制,只是形式換了花樣而已。

文明的發展就是搶劫形式溫柔化、養殖技術精密化、分配方式多元的過程嘛!

好了,所以智慧從會隱藏開始,思想從會說謊開始。一個人從小到大,從初級到高階,所伴隨的思想成長,本質上就是隱藏藝術水平的提升。當動物為了恆久生存,推動了偽裝技術達到極致,那就是藏於無形,老子語境就是“大音無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現代時髦話講就是低調到令人髮指,三眼語境講就是“活著就是寄生”(寄生可以單獨寫一篇),用本篇語境講就是做到“不撒謊而撤謊、不隱藏而隱藏”。

陰謀與陽謀

這裡就要插一下何謂謀略了?謀略有陰謀和陽謀。

何謂陰謀? 就是為隱藏而隱藏

。所以自古帶兵打架的講“兵詭詐”,耍嘴皮子的講“謀貴密”,通俗比喻講,就像是玩撲克牌絕對不能漏牌底;如果要找感覺可以看前文配圖的綠色小青蛙。。。

何謂陽謀? 就是不隱藏而隱藏

。相當於明牌打,對手還無可奈克,為何無可奈克?因為對手根本不知道你所隱藏的東西是什麼。

陽謀,是競爭維度到了意識這個層面特有的形式,在低階感官競爭維度上,隱藏與否是可以被看得見(眼)、聽得到(耳)、得出(鼻)、嘗得到(舍)以及綜合感觸得到的(身不自在):陽謀是將偽裝水平提升至更高維度,低維的根本看不見它。

低維的競爭是低階感官的競爭,眼睛能看多遠,針對白天黑夜是否自帶特殊屬性,嗅覺的敏感性等等,建立在調動身體每一個細胞的直觀感受能力的基礎上。而到了高維競爭,是高階感官的競爭(心識),這是眼耳鼻舌身無法起效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之中,動物可以將偽裝玩弄的更加巧妙,低維感官根本識別不了高維的隱藏方法。比如最簡單初級的

“製造陷阱”。

而在高維競爭裡,還是會再細分高維與低維,此時“製造陷阱”也有了高低維度。

比如大家一提到謀略,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攻擊他人,要陰招,三十六計等等。這些都屬於低維的陰謀,如能仔細品察,“製造陷阱”技術維度很低端,帶著低階動物的偽裝特色“你看不見我”。

這些東西(此類維度)被古人稱作“術”,大白話翻譯就是“低維的小妙招”。

競爭的殘酷性與激烈程度,推動著人們的意識逐漸升維,春秋戰國的殺戳試驗場,將人類的偽裝技術提升到頂級,將隱藏的方法推動至越來越“無形化”,也就是“道”與“法”這兩種維度的出現。

術,是製造一個陷阱,眾人會覺察到,在製造與擺脫陷阱的纏鬥中,產生了爾虞我詐這種喜聞樂見的生活場面;

法,是製造一個陷阱,眾人不會覺知其為陷阱,從而深陷其中;

道,是製造一個無限廣博的陷阱,廣博到“看起來沒有陷阱”的程度,這已經不是眾人能否覺知到其的問題了,而是對於道來說眾人皆“不知其所由”。

能達到這種頂級偽裝水平是非常難的,因為這是從低階感官爬維到最頂級的高階感官,在過程上完全違逆了動物本性!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4歲孔融讓梨”,很具有代表性。孔融給大哥吃大梨是因為大哥比他大,給小弟吃大梨是因為小弟比他小……典型的違逆動物本性的偽裝,無形中拉開了與大哥和小弟的競爭維度,舍大梨(小利)而得到更大的梨子(大利),嗯…被中華文化代代傳揚。。。。

聊到這裡我們又要加入一個字:

利是什麼? 是某種吞噬結果的目標取向

利是有維度的,追求不同的吞噬結果,人們對利字的認識維度就不一樣,這個叫“志向”。生存偽裝的最終結果也是為了得利,對結果(利)的追求維度反過來決定了偽裝水平。老子在生存競爭的形態中,給了世人一個終極目的利:恆久存續(模仿天地長生)。為了達到終極目的“利”,順帶將生存技術推動至頂級,給世人建立一套標杆邏輯:

不偽裝而偽裝;無利而無不利;無為而無不為。總結倆字:無形。

好了,我們繼續聊人心刻度。

人心的標準

還是借用數學邏輯來講。比如尺度的建立,本來天底下只有“長和短”兩個刻度,但是人們不滿足,非要測量一下有多長、有多短,這就要開始建立“標準單位”。

人心也是如此!

這裡就要引用哲學邏輯推導了,無限長其實就是無限短,長的極致就是短的極致,就像一個細胞無限向外研究可以廣至宇宙,但無限向內研究同樣是“一花一世界”的宇宙。

長和短最終是“連結在一起”的,形成一個“圈”,這個圈就是宇宙(不是狹義肉眼所見的宇宙)。由此推究到人的存活,也同樣是個“圈”,人從降生到死亡就是個“跑圈”過程,所以就有了輪迴與往生的概念。一個人只有低維感官是理解不了的。

為了把“跑圈”過程給記錄下來,那就要發明“刻度”來測算記錄了。

從純真動物為起始點(可以想象成人的降生),來到世間就開始“主動尋找和接受標準”,這就開始汙染了,而思想的不斷昇華,伴隨著的是標準的不斷打破,而同時又建立新的標準(刻度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越來越廣),以新換舊是個常態,什麼時候把標準都去除乾淨了,就達到了神性(佛家的空性、道家的虛無)。而達到神性也只是跑了一圈,重新迴歸了純真小動物的起點,也就是“返璞歸真”。

為何會“主動尋找和接受標準”?因為是被利(某種吞噬結果)所推動的。

利產生欲,利慾-心態-情態,這又是一套衍生系統,簡言之動物對利慾的追求,不同維度產生不同心態,利慾好比一個方向,心態(起心動念的整體過程)就好比是過程,以此過程來填補利慾的追求過程,而這些又順帶出一個結果就是情態,比如喜怒哀樂,再向外延伸就呈現出苦樂的形式。

整個過程相當於“從種子到果實”。果實是無法左右的,比如一個人不自覺地笑起來,不自覺地流淚,這都是控制不了的,欲想快樂就快樂,欲想痛苦便痛苦,這是不可能的!對低階的人只能講結果,因為看得見,比如“別生氣了,生氣多難受啊”,這不廢話嗎…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對高階的人才會講成因,講對方心態不對,而心態又是對利慾的追求維度所決定的,依次摳根,即可解決根本問題。

跟呆子講讀書,跟智者講思考……。好了,轉換邏輯,此時道德仁義禮的這種刻度,統一用利慾來測量,利慾相當於“刻度的刻度”。莊子講“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所指的聖人就是在道德仁義禮的“中間維度”之人,這些人高不成低不就(既不能悟得空性成神,又不純真小動物),所以都是禍害,禍害的具體表現就是:

“做法弄術”,建立一套套人造標準,人的痛苦都是源自於這些標準的束縛!而人造標準,所玩弄的刻度,根子上就是利慾,再花哨點(刻度反覆雕刻),就是道德仁義禮。

這是“從刻度-刻度”。

老子講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簡言之,世間有了標準,就已經失去了美好

佛家有云,是非善惡兩頭不沾,惡不要沾,善也不要沾,都是一個個“人造標準”,如能都不沾,

既得空性。

比如在生活中,教育之罪就是建立標準,本來小孩子無所謂善惡,兩個孩子像小動物樣打一架,超不過三五分鐘又是好夥伴,而父母與教師可不這麼認為,他們腦子中被“聖人們”灌輸的標準此時就激活了,硬生生的會將小孩子們區分成三六九等,還會為了“如何區分是對的”打上一架!

慢慢的小孩子就被汙染了,這個汙染過程大同小異,大的層面就是“文化汙染”!他們以為將好壞區分(加入刻度)即可得到美好結果,而殊不知故意區分好壞是最大的惡。神性與動物性是人的兩端,兩端是其實是一端(物極必反,陰極復陽),像個圈,在兩端之間其實都是“魔”。

所以三眼為何一直講“不入魔焉能入神”,換言之“沒有中間過程如何能得到兩端”。

所以一個人寫東西助人開竅,噴子還奇多,而對於噴子行為能看得開靠的不是心態,而是能看到其“魔性”的一面,可愛又可憐,人生也是如此。

到此就不難理解為何老子是“反社會”的,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是理想社會,因為他的理想是讓人都成為純真小動物,純真小動物就是“神”,人人都是“神”的話天下即可“自然”。

道德經: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從偽裝的進化,聊到競爭的維度,再聊到道德仁義禮的五維形態,再聊到神性與動物性,再聊到人造標準與刻度,這時候再去看老頭第三章這段話,才不會扭曲。

因為自古以來無數“大師”都將此章解讀為“愚民政策”,這種大師就是“大盜的幫兇”。何謂愚民?

是混在“中間維度”的那幫子人,透過“人造標準”而養殖人們,這才叫愚民

愚民不是不教給你什麼,而是必須透過“教給你什麼”來完成!老子自始至終都是告誡人“去標準”,給人大智慧,怎可能解讀成愚民一說?

所以還是應了那句話:

人想看見什麼,就能看見什麼。

但是聊到這,很多小夥伴不自覺地又要開啟腦筋,思考“神與動物”的存在邏輯了,不自覺的又開始畫刻度,第一個起心動念就是它們存在的標準…如沒有一個標準來參照,它們就是不存在的。

嗯…這就是漏洞,人天生自帶,迴圈往復的陷入標準(假相)之中,沒有漏洞與假相,三眼的文章也就沒有讀者了。

此時再回到上篇配圖,打回原形。

道德經系列下篇:偽裝與進化

真實的謊言

好了,繼續回到動物偽裝大法。

撤謊是動物天性,所以不要動不動就發出感嘆、哀嘆,什麼人生都是謊言之類的,多幼稚啊!不撒謊那還能叫做人嗎? 最起碼的做人資格。還有什麼“謠言真可怕”等等。有什麼可怕的? 道家子弟要習以為常才行,不能夠習以為常那就是幼稚!

我們所面對的社會資訊網就是一張謠言網,一點也不難理解,如果把謊言換位等同於低階動物偽裝,那麼資訊網相當於無數個“偽裝色”在欺騙互動而已。所以少刷手機多思考,少讀書多思考。。。

那這裡有反應快的小夥伴就有疑問了:三眼,很多人講話以及傳遞資訊,可都是發自內心的啊,很真實的呀。比如很多有名的作家、文豪、公知等等,他們可都是真心的呀!

非也!這叫“真實的謊言”。比謊言更可怕!就像“聖人”比小孩和女人更可怕。什麼意思呢?

比如一個人從小被教育怎麼做是正確的、光榮的、智慧的等等,這相當於被灌一輸套“偽裝系統”,只不過當事者在做偽裝之前,已經預設和習慣了這套系統,覺得它是真實的、正確的,所以不覺得自己是在偽裝。

換言之,當一個人陷入到“一段刻度”裡,是很難抽離出自身的,跳出自我無比艱難。

比如人情社會生產製造的某個人,和一個老外玩“講究”,玩“義氣”等,老外根本不“上當”。這時候內心就很鬱悶:哎喲我這麼真誠,你怎麼無動於衷甚至還牴觸我呢?原因是其並不知道,他是在向老外使用“偽裝系統”呢,雖然自己早已習慣默認了這套系統,但老外並不埋單。最後呢大傢伙都解釋成“文化差異”。

啥叫文化差異? 就是偽裝系統的集合!偽裝系統對接不上,就是差異

“文化差異”講小一點,就是“圈層差異”,每個圈層的“文化系統”(偽裝系統)是不一樣的,不同圈層互相看看對方,彼此是排斥的。

何謂“文化同一性”? 就是“你必須要接受我的系統”,才會帶你玩。

所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文化思想界,在實際生活的各個角落,每個“站位”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高尚的、真誠的,以自己為中心看其他“站位”充滿虛假!所以老子講“善者不辯、辯者不善”。人都會習慣寄生於某一個偽裝系統內,以此為真實。不同系統辯論起來,最後一定是潑婦罵街。

偽裝系統之間雖然是排斥的,但是有根本區分:也

就是人與人之間混的好不好的差異,就在於寄生的偽裝系統強不強大而已。

強的就能夠“覆蓋”弱的,這就叫包容。包容不是靠心態,而是靠智慧

。但包容也是有技巧的,必以“降維打擊”為準則,後面會講。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水平,思想的洞察能力,往大了講一個組織的制度管理水平等等。本質都是

偽裝系統的強弱。

所以道德仁義禮都是偽裝系統,只是維度不一樣,但都是“真實的謊言”。那麼好了,個體如何在謊言的維度問穿梭呢?

降維打擊

《素書》: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三眼畫個結構圖,方便理解:

道德經系列下篇:偽裝與進化

將道德仁義禮可以歸納成這樣一個維度圖景,從上到下依次相對應維度,其中有幾個重要點:

為何是“五維一體”的? 因為維度隔空打擊力就弱,一定要相連線的維度,一環套一環,從上到下打擊;用村長的方法能制服村民,但用省長的方法則未必。攻擊元帥的方法,攻擊不了群眾,還是得靠“不拿一針一線”。

講到此處應該能體會什麼是“龍者,能升能隱,能大能小…”了吧?從下往上,隱藏技術的維度越來越高,以下觀上是“看不見隱藏了什麼”;

顏色越來越淡化,是不同維度對於“利”的追求體現,越往上層維度,利越呈現出“無形化”;從下到上,感官維度提升從具象到抽象,越向下維度越是追求看得見,越是向上越是追求看不見(悟)。

顏色向上變淡,是一個人對“嗜慾”的逐漸擦除,擦出越多,能見到的“刻度”就越廣,且越精細,相對應的“計算範圖”就大,“計算精確性”就更強。聰明小夥伴還可以繼續往下列內容,框架有了這就是“填空題”。

人能處在什麼維度,就是什麼層次,比如我們還是看《素書》,其中歸納了“俊豪傑”。這裡插一句,古人(尤其謀略書籍)總是總結“xx樣的人就是xx型別的人”,把人搞出無數型別,讀者們眼花繚亂

其實也很簡單,按照本篇邏輯去看,大白話翻譯,x在生存座標中的xx位置,看到了並移動到了(做到)那個位置,他就是Xx型別的人。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德足以懷遠,才足以鑑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所以從小就要“講誠信”,為何? 因為取信於人是最基本的偽裝隱藏目標。

如何做到“信”呢? 可不是“翻出心裡話”,而且人的自我一直在變化,也沒什麼所謂真實的心裡話。

信的本質,就是上述第一點的“降維打擊”,只有降維才會“取信”。取信之後,就要開始做標準,畫刻度,以此為“義”而得萬眾歸附。而後呢,為了恆久存續,就要“成德”,成德就是在組織內部形成一個“多層維度管理”,由於多層之間透過降維打擊而“連結”在一起,從而“使萬物各得其所欲”,各得所需,各得其位,這就是“大功德”,這是頂級謀略了!只有這樣才能“行遠”。才是什麼? 就是偽裝技術的運作熟練度。

明是什麼? 可不是什麼聰明洞察、明察秋毫等等,而是讓組織中的每個維度都深信不疑所製造的標準(真實的謊言),主腦一發令,同樣一句話不同維度因為“標準刻度”不一樣,聽到的“結果表達”就不一樣,一場會議需要傳達,但是每個層面的傳達結果都不一樣,但都深信不疑,所以各辦其事、各負其責,掠食者的整體協作更加有效率。

好了,聊到這往下敲是敲不完的。本文對道德仁義禮在集體、個體,以及正向、反向,畫出一個整體框架,剩下再去看書就是“填空題”,空是填不完的,道德仁義禮的每一層維度,在古代都是一個家派,著述浩繁,陰陽的變化、道體的執行是無窮無盡的。

對一個人提升思想來說,框架是最難的,填空就是體力活。一個人學富五車沒用,關鍵是駕車技術!文盲皇帝比比皆是。最後呢,對上面那個“嗜慾擦除”再多嘮叨幾句,因為這是在生活中非常接地氣常用的。

去除刻度與提升感官維度

人之生必存利慾之心,再套三眼的邏輯,就是漏洞。也就是說,

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漏洞。對這個漏洞的不斷攻擊,就是所謂文化和文明以及思想。

到此處,就不難理解老子的“絕聖棄智”了。這可不是讓人變傻瓜,而是讓人“迴歸本源”,悟道就是歸根,只有回到最初的本源,人才能真正得到大智慧!

佛家講去除慾望,但有兩個是去除不掉的,一個是飲食,一個是男女,不吃飯+沒兩性,這是動物存續的兩個根本點。所以佛教到了中土,搞出兩個新妙招,一個是吃素來節制食慾,一個是區隔兩性,嗯…形式主義而已。

所以作為小動物,成神這種事就不要想了,理論上能辦到,現實上不可能。老子: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嗯…思想高到一定境界,就是這麼霸氣!

雖然動物們都“有身”不可能“成神”,但是老子與釋迦摩尼所建立的“思想標杆”,可以幫助小動物開啟思想智慧(提升偽裝技術水平,獲得更長久的競爭存續)。

如何能“提升高維感官”?

那就是去除利慾,即可去除各種標準(假相),即可開啟第三隻眼

。完全開啟是不可能的,因為不可能根除利慾,只能比別人開啟程度大而已。

利慾相當於汙穢,擋住了人的智慧心眼,擦得多就能看清楚更多。

兩個人互相觀瞧,A能把B看透,一定是因為A擦除的慾望多,B還陷入在各種人造標準(某種維度的利慾推動)裡,有標準就有框框,有框框就有路徑,即可被看透識破。

《素書》講“絕嗜禁慾,所以除累”。

比較直白,按照本篇邏輯講,就是擦除汙垢,頭清眼亮,去除利慾汙垢越多,越能看到事物的真實形態。

但是直白背後又是複雜,對於嗜慾的研究,會有一套精密邏輯。。。。《陰符經》講“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利慾這東西雖然都根源於人的漏洞,但是漏洞形式(某種吞噬結果導向)是百花齊放的,也就是說利慾也是分門別類,分成“多個領域”的,要想在某個領域“得到利慾實現”,那首要先“在這個領域禁慾”,才能真正看透這個領域的利慾玩法。

《陰符經》接下來又講:“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這段文字雖少,但是將“利慾形態”推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心物一體。

從心→向物,也就是心→向利慾,生與死(可以擴充套件到得或失、成或敗、存在與滅亡等)在於對事物觀念上的把握,這個觀念形成的根子在於對利慾的把握,只有無所求才能有所求,成功或存續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真正做到無所求(擦除眼前的汙圬)。

人的終點決定於起始點,而起始點僅僅只是個觀念!起始點的“方向”不同,順帶出的萬千邏輯即為不同。在所求的“有和無”之間,有著“開關”,也就是“機”(盜機)。做人做事那就要看人如何玩“開關”了!

換句大白話講:人越想得到什麼反而得不到,真想要得到什麼,要先做到不為所動,對目標物件無慾無求。越是輕視什麼,越能看透什麼,越能玩弄好什麼。這個邏輯與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是一樣的。

天地能夠成德,是因為天地根本不知道何謂德;天地能成仁,是因為根本不知道何謂仁。這些標準都是人造的幻象而已。

高階的謀略,是有悖於人性慣性的,處處都是悖論,所以平常人很難悟出來!

讀者裡有不少年輕人,為此舉個更加接地氣的生活例子,比如兩性之間的糾纏,越是珍重對方,往往得到的結果是“抓不住”,而越是能夠看淡對方才能“抓得住”。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因為這有悖於“愛情”!古話講“人到無求品自高”,何謂格局? 就是人運用智慧與人本漏洞和慾望的鬥爭!

到此,即可知老子為何講“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因為寵辱皆為“汙垢”。

人只要上了檯面,有寵必有辱,有多少人誇你,就有多少人罵你!因為眾人都有漏洞,陷入不同的假相里,站在不同的標準下,如真要做到寵辱不驚,唯一的路徑就是看透人的漏洞運作。

關起門玩自己,出門玩別人(外界形態),最後做到“內外部結構的平衡”

有個粗淺理解(素書文):

一,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最高階的生存方式,就是老師講的善變反無中的無,老師回答中的原話:所謂無,就是無知無覺之中存續,無知無覺不是真的啥都不知道,而是看到比他人更深的本質,感官能感受的範圍更大,無要透過長久才能得到,得節制。大白話講,預判大勢,耐心堅守,十年磨一劍。

老子的利器磨了幾千年。。。。

二、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跟劉邦、曹操一樣,身處中心位置,協調各方訴求,讓身邊每個人“各得其所欲”,不佔有天下但天下都是我的……但是一輩子勞心勞力、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三、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存

。 和尚的生存方式很貼切。。。。。

四、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義字理解為左右手拿著刀叉爭奪中間那點肉,赤膊上陣、刀斧加身。

五、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食草動物,“人之所履”:每個人在上面那幾類人規定好的路上循規蹈矩,思想日夜不停被人倫之序規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