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遼寧艦滿載,24架殲15曬太陽並非擺拍,中型機數量並沒有優勢

這兩天,遼寧艦同時曬出24架殲15,飛行甲板上滿滿當當,讓人看著很有安全感。有人以為這個動作,只是為了慶祝遼寧艦服役10週年而專門搞的展示,並不具有實戰價值,但實際上,這是遼寧艦標準的全甲板起飛模式,為的就是實戰,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下。

再看遼寧艦滿載,24架殲15曬太陽並非擺拍,中型機數量並沒有優勢

又出新圖了

首先,甲板上除了24架殲15之外,還有1架直9和2架直18,可降落區前方和滑躍甲板上停的直升機,明顯擋住了艦載機行進的路線,這讓殲15怎麼起飛?實際上,這幾架是搜救和預警直升機,一有任務,它們都是最先起飛的,特別是擔負搜救任務的直9,只要有艦載機要起降,它就得在旁邊備著,也就無所謂擋路了。

再看遼寧艦滿載,24架殲15曬太陽並非擺拍,中型機數量並沒有優勢

這3架直升機是搜救和預警的,一般最先起飛

其次,飛行甲板上的殲15,用滾動起飛的方式,一個波次就可以出動一大半,平均起飛時間1分鐘1架,和美軍航母第一波次的彈射效率是差不多的。而最先起飛的,當然是已經在一號和二號起飛位待命的2架殲15,然後這兩個起飛位再起飛2架,才能輪到三號過載起飛位。甲板排程總體按照先前再後,先左舷再右舷的順序,魚貫而出,看起來很亂,但實際上這是最高的執行效率。

再看遼寧艦滿載,24架殲15曬太陽並非擺拍,中型機數量並沒有優勢

一號和二號起飛位的滾動順序

第三,有人看到遼寧艦擺滿24架殲15之後,中後部飛行甲板還是有點空隙,因此覺得可以再擺緊一些,多裝幾架艦載機。但實際上,待命起飛的艦載機必須噴口向外,防止噴到其他的飛機或者人員,中間的通道則只能用於飛機移動使用,因此24架的確已經是極限了。當然,此時遼寧艦的機庫內也可以裝載部分艦載機,有人猜測遼寧艦真實的載機數量應該在36架。

再看遼寧艦滿載,24架殲15曬太陽並非擺拍,中型機數量並沒有優勢

遼寧艦載機數量更可能是36架

第四,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遼寧艦甲板右舷艉部一架殲15尚在停機位,就展開了機翼,這是因為它要進行掛彈和整備作業。殲15和蘇33一樣,由於體型較大,為了縮小佔用甲板的面積,所以主翼摺疊位置非常靠裡,帶來的負面作用就是摺疊縫外側不得不也設定掛點,一方面由於高度太高,掛彈時夠不著,因此只能先放下來,掛好彈,再摺疊起來。另一方面,即使可以掛,也只能掛些比較輕的格鬥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艦載機的出動效率和戰鬥力。

再看遼寧艦滿載,24架殲15曬太陽並非擺拍,中型機數量並沒有優勢

這架殲15展開了機翼

再看遼寧艦滿載,24架殲15曬太陽並非擺拍,中型機數量並沒有優勢

殲15機翼摺疊位置比較靠裡

而美國海軍艦載機除了翼尖掛架之外,並不喜歡在摺疊縫外側設定掛點,寧可把摺疊縫設計得比較靠外側一些,也要保證內側掛點的過載能力和整備的方便性,代價就是犧牲了一部分甲板面積。不過,由於“大黃蜂”和“超級大黃蜂”的翼展本來就比殲15、蘇33小,這個問題並不突出。

再看遼寧艦滿載,24架殲15曬太陽並非擺拍,中型機數量並沒有優勢

超級大黃蜂的掛架主要在內側

那麼,如果遼寧艦換成中型艦載機,情況會不會好很多,或者說能否再多裝幾架艦載機呢?實際上,所謂的中型機數量優勢就是個偽命題,因為起飛位就只有3個,再多的艦載機,無法在短時間內放出去,結果還是一樣的,無法提升單位時間內的作戰效能。而重型機的作戰能力和巡邏時間,都比中型機更強,特別是巡航時間,更是關鍵的指標,有時候一架重型機,能抵2架中型機。

再看遼寧艦滿載,24架殲15曬太陽並非擺拍,中型機數量並沒有優勢

遼寧艦滿載殲15

而中型機的優勢在於長期持續出動能力,也就是第二波、第三波出動的數量可能會多一些,有利於執行對海對地打擊任務,然而此時它的載彈量又比不上重型機,所以這個優勢在某種程度上又被抵消了。看看美軍的“大黃蜂”艦載機,變成“超級大黃蜂”,F35C頂著中型艦載機的名號,起飛重量卻達到了重型機的標準,就會明白正確的選擇是什麼。

再看遼寧艦滿載,24架殲15曬太陽並非擺拍,中型機數量並沒有優勢

F35C已經是重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