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若是奪得天下,屠刀便會伸向三位功臣,諸葛亮看破卻不點破

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對劉備這個名字不陌生,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揚劉貶曹思想是非常顯著的,在他的描繪下,虛偽的劉備成為了受人愛戴的仁君,但事實上,劉備卻比那位性格多疑的曹操更加偽善。

如果說當年劉備一統天下,登上帝位的話,那他勢必會將這位這三位功臣斬殺了的,那劉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讓他心懷忌憚的三功臣又是誰呢?

劉備若是奪得天下,屠刀便會伸向三位功臣,諸葛亮看破卻不點破

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後代,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身為皇室後裔的劉備也產生了奪取天下的心思,為了得到他人的支援,劉備開始招兵買馬,結交起了綠林好漢。

史書記載,劉備長相端莊,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時能垂到膝蓋,臉側長著一雙碩大無比的耳朵,頗有帝王之相。

雖說劉備喜怒不形於色,待人不算熱情,但是他的朋友都爭著依附於他,在朋友和商賈的資助下,劉備召集了一批人馬,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劉備若是奪得天下,屠刀便會伸向三位功臣,諸葛亮看破卻不點破

在征戰的過程中,劉備體會了太多的世態炎涼,他知道唯有坐上那個最高的位置,他才能夠真正左右自己的命運,所以他振臂一揮,在桃園三結義後走上了自立為王的道路。

建立了蜀國政權,成為了真正的英雄豪傑,劉蜀政權在當時的地位是非常尷尬的。

比武力值,劉備比不過吳國大將;比國家實力,他又比不過曹魏政權;所以他終其一生也沒能完成他匡扶漢室的大業。

劉備若是奪得天下,屠刀便會伸向三位功臣,諸葛亮看破卻不點破

他能夠坐上蜀國君主的位置,靠的全都是那群支援他的例如諸葛孔明、關羽、張飛、臥龍、鳳雛之類的兄弟。

在大業未成之前,這些人是他坦誠相待的兄弟,可是有一天劉備真的統一了天下,他是不會放過這些將士的,聰明如諸葛亮也早就看透了這一切。

劉備若是奪得天下,屠刀便會伸向三位功臣,諸葛亮看破卻不點破

無情最是帝王家,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一直都是諸多英雄的最終結局,這個定律放在劉備的身上也毫不例外。

雖說劉備與關羽在桃園三結義時袒露心跡,結為了兄弟,可是對於劉備來說,關羽卻是一個大大的禍害,

關羽是一個武力值極高且非常重義氣之人。

若是關於有謀反之心的話,那單憑劉備的力量是絕對控制不住關羽的,更何況,關羽格固執,多次忤逆過劉備,若是將來有機會的話,劉備是絕對不會放過關羽的。

劉備若是奪得天下,屠刀便會伸向三位功臣,諸葛亮看破卻不點破

劉備和關羽確實是結義兄弟,二人確實也共生死、共患難過,可是劉備卻不只是一位將軍,而是一個頗通帝王之道的王者,對於他來說,做人做事只有利益,沒有情分。

第二,若是劉備奪得天下,他是絕對不會放過馬超的。因為馬超根本就沒有誠心歸降過,

在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之前,叱詫一方的馬超也曾動過建立政權,統一天下的心思。

他當年也和曹操等人進行過多場大戰,可惜的是,他在戰場上敗給了曹操,因此他才不得不歸降於了劉備。

劉備若是奪得天下,屠刀便會伸向三位功臣,諸葛亮看破卻不點破

從表面上看,劉備是一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可實際上,他卻是一個算盤打的門清的君主,畢竟馬超有賣主求榮的先例,所以無論如何,劉備都不會在掌權之後放過這個人的。

若是劉備掌權,他一定會把馬超這個禍患扼殺在搖籃之中的。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和劉備之間的情誼,千百年來一直受人歌頌。

可實際上,二人之間的友情卻沒有那麼純粹,若是劉備在諸葛亮去世之前統一天下的話,那他是不會給諸葛亮留活路的。

劉備若是奪得天下,屠刀便會伸向三位功臣,諸葛亮看破卻不點破

劉備是君主,是和劉邦一樣精通帝王之術的君主,他懂得駕馭人才、吸納人才,也懂得如何毀滅人才。

在劉備還是一個無名小輩的時候,他在朋友的引薦下認識了諸葛亮,並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了山,讓諸葛亮做了自己的軍師。

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不僅僅只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更是無話不談的朋友知己,毫不誇張地說,若是沒有諸葛亮的那些籌謀,就不會有劉邦後來的蜀國。

劉備若是奪得天下,屠刀便會伸向三位功臣,諸葛亮看破卻不點破

可是即便聰明如諸葛亮,也沒有辦法逃過劉備的猜忌,諸葛亮太聰明瞭,他能夠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他聰明到讓劉備心驚膽戰。

劉備還沒有完成大業,奪取帝位的時候,他還能夠和諸葛亮和平共處,可是等到他完成大業之後,他是一定不會放過這個聰明的軍師的。

可惜的是劉備沒有統一天下的能力,他在尚未匡扶漢室的時候,就走向了生命的終結,臨死之前,他特意把諸葛亮叫到了自己的床前,試探他究竟會不會謀反,直到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之後,他才留了諸葛亮一命。

劉備若是奪得天下,屠刀便會伸向三位功臣,諸葛亮看破卻不點破

由此可見,所謂的明君忠臣之間也是充滿著猜忌和懷疑的,而通往帝王的道路也註定是孤獨的。

不過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卻踐行了他對主上的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匡扶漢室耗盡了自己所有的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