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心”開始(二)

一切從“心”開始(二)

迷是心,悟是心;愚是心,智是心;苦是心,樂是心;明是心,無明也是心。

迷與悟

生與死,呼吸之間;迷與悟,一念之間。一念迷即煩惱,一念悟即菩提。

存妄想即迷,息妄想即悟;執著即迷,放下即悟;無明有礙即迷,明瞭無礙即悟。

迷,看不清,心有障礙,如入黑暗,分辨不清,茫然若失。悟,看得清,內外無礙,心無掛礙,無往不適,逍遙自在。

迷,執著小我,自我中心,自以為是,一直向外用勁。悟,放下執念,消融自我,迴歸本性,一直用內用功。

一切從“心”開始(二)

迷,睡不醒的人,認夢為真,悲喜無常;悟,夢已醒的人,方知真假,不悲不喜。

為情所困,為物所累,為境所轉,為形所役,是迷;不困於情,不累於物,不轉於境,不役於形,是悟。

活得糊塗,不知所求,不知所終,是迷;活得明白,適可而止,於事無心,是悟。

迷的人不認為迷,自詡人間清醒;悟的人不認為悟,一切自然天成。

一切從“心”開始(二)

錯與對

人與人,總會辨個是非對錯,美醜善惡。我們也習慣為周圍世界貼上種種標籤,並自以為是。

真實的世界哪有什麼標籤,人為的意識投射都是虛幻的。可以說,每個人都是對的,錯的永遠是爭執的那一個。

具體都是相對的,相對的都是侷限的,超越相對,不偏不倚,允執厥中,是謂中庸之道。

是非對錯,變化無常,只是時空、角度、立場、目的等不同而已。

一切從“心”開始(二)

心裡填充了太多的是非對錯美醜善惡,終究是包袱與束縛,就走不出自我的迷宮,也不得解脫自在。

沒有對與錯,沒有是與非,終究是智商勝不過情商,否則步步是錯,日日是痴。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是非多了,煩惱多了。心清空了,心牆倒了,世界就大了。

一切從“心”開始(二)

動與靜

一切生命總在動靜之間搖擺。但我們心動的時候很多,真正心靜下來的時候很少。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心靜人自在,花謝芳不敗。

心動是念頭不停,此起彼伏,念念不止。心動則意動,意動則行動。若心衝動、躁動、妄動,則世事難測。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心若安然,步步生蓮。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心靜了,整個世界就靚了。

一切從“心”開始(二)

修心,修一顆靜心。心靜了,整個世界都靜了。靜了,才容易看清世界與自己。

心靜,不是遠離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築籬種菊。閉門即深山,開卷即道場。

心靜,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你苦苦追求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你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

安禪未必需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坐下來,靜賞花開,靜觀水流,心靜了,自然就看清了。

活到極致,一定是簡與靜。簡,刪去了多餘的慾望,靜,沉澱了雜亂的念頭。簡單、寧靜,生命中最自在的狀態。

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保持一顆虛靜之心,用心若鏡,不將不迎,不悲不喜。一念靜心,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一切從“心”開始(二)

染與淨

心不染則淨,染則攀緣執著。

心染了,雜念多了,慾望多了,瞋恨多了,煩惱就多了。心淨了,沒有貪瞋痴慢,沒有紅塵紛擾,沒有生死苦海。

衣服髒了,知道洗一洗;屋子髒了,知道掃一掃;心靈髒了,為何不淨一下呢?

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一切從“心”開始(二)

眼裡沒了紅塵遮眼,心裡沒了俗事縈懷,心裡乾乾淨淨,天地萬物也不一樣了。

只有內求,淨化靈魂,生活極簡,精神豐盈,才能提升生命的格局與境界。

莊子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心不為形役,形不為物役,即是解脫自在。

在世如蓮,淨心素雅,不汙不垢,淡看浮華。

一切從“心”開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