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還記得那首詩嗎:“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它的作者叫卞之琳,是朦朧派詩歌的扛鼎人物,才華橫溢。
這首詩,其實是卞之琳寫給“民國閨秀”張充和的,因為她對張充和一見鍾情,並迅速展開愛情攻勢,可惜的是,這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張充和是樂於探索的新女性,她志存高遠,不願過早談論兒女私情,果斷拒絕,即便是把自己變成“大齡剩女”,也在所不惜。
由此可見,張充和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她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懂得拒絕,這樣內心才沒有牽絆,清風明月,一生皎潔。
在她35歲那年,遇到了洋博士傅漢斯,兩人志同道合,愛情自然而然,婚姻水到渠成。
在愛的世界裡,一個人就會充滿希望,充滿生機,此乃養生的“大秘訣”。
2
張充和曾經被譽為“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她一生優雅,活得漂亮,精彩紛呈。
就養生的角度來看,她極具智慧,首先是一位“飲食達人”。
談到吃飯,歷來都是我們的頭等大事。
無論是身體健康,還是福壽康寧,吃飯都毫無爭議的“第一位”。
會吃的人,身體越來越棒,模樣越來漂亮,活得有質量,長壽自然而然。
不會吃的人呢,胡吃海塞,大腹便便,疾患逐步增加。
張充和活了102歲,可以說是壽星中的壽星,毫無疑問,她的飲食習慣又是怎樣呢?
張充和認為,多吃素食,少吃多餐比較好,不吃深加工食物,保持細嚼慢嚥的節奏。
她愛拿小盤兒盛飯,顯得溫文爾雅。
3
張充和先生有兩大愛好:其一,是毛筆書法,第二個是崑曲藝術。
在七八十年的漫長歲月裡,這兩個愛好,都跟她如影隨形,密不可分。
既是精神食糧,又是煙火伴侶,給她帶來別有洞天的樂趣,和怡然自得的歡樂。
說起來,這兩個愛好,離不開家庭薰陶。
張充和先生她出身書香門第,受父母影響,耳濡目染,5歲就開始舞文弄墨了,10歲可以吟詩作畫,出口成誦。
父親見她有慧根,就請老師系統教學,她的進步神速,肉眼可見。
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她愛上了“蠅頭小楷”,她的傳世作品當中,這型別作品備受追捧。
4
張充和先生在耶魯大學執教24年,她差不多每天都要臨摹名貼,陶醉其中,樂不思蜀。
朋友擔心她走火入魔,好心規勸,悠著點啊,別太累著自己。
她輕輕一笑說,我的這個愛好,就是好玩兒。
言外之意,玩兒還有累的時候嗎?
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長期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不僅幸福感爆棚,精神充足,快樂無處不在,關鍵還能延年益壽。
可以說,與興趣愛好同行,本身就是最佳的養生方式之一。
5
談及養生觀念,張充和先生提出一個觀點:“聽心法則”。
如果用她的另外一句話解讀,答案一目瞭然:“在隨意當中,什麼都有了。”
人之所以苦惱萬般,其實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想不開。
張充和先生指出,人類最高的智慧說到底,只有四個字:順其自然。
很多刻意而為,無妄奢求,到頭來都是束縛自己的枷鎖。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道法自然。
世間萬事萬物,都在圍繞著這個“道”迴圈往復,秩序井然。這個“道”,就是自然,就是規律。
6
鮐背之年,有媒體採訪,問她現在的生活怎樣,精神矍鑠怎樣保持下來?
張充和先生直言不諱地說:“我這麼大歲數了,還忌諱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困了睡,醒了玩,一切隨意。”
聽到這話,很多人可能回說,人家
一生順水順風,生活都是歲月靜好,咱課比不了。
其實,這是個誤會。
張充和先生年輕時身體非常嬌弱,走路稍快一點,就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
肺病的困擾,讓她只能停止學習,在家調養。
2008年做體檢,她被查出了癌症。
這個時候,她已是94歲高齡的老人了。
7
面對體檢報告單,張充和先生異常平靜,她說:“一個人要離開這個世界,總要有個病。不是這個病,就是那個病。”
有人以為她會因此悲觀失落,事實恰好相反,她的樂觀狀態,驚豔到了所有人。
在陽光心態的陪伴下,她的日子每天都充滿歡聲笑語,橫生妙趣。
在生命最後那8年時光,她活得精彩無限。
100歲華誕,她說:“我這輩子,就是玩兒。”
玩兒,就沒有負擔,沒有名利心;
玩兒,就隨心隨性,自在又放鬆;
玩兒,就陶然忘機,得樂在其中。
因為沒有牽絆,她全心全意享受當下,享受此時此刻,享受每一個過程。
張充和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智者”:精神不受約束,思想自由飛翔;情緒平靜舒緩,自然就會活得有情有趣,風月無邊。#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