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再讀《中國文學史》有感之六

文/史永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再讀《中國文學史》有感之六

如果把先秦說理散文比作中國文學史的一座高峰,那讓我們拾階而上,一覽那別具一格的深秋山林的爛風景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彩霞漫天!

先秦說理散文較之於後世的散文具有突出和鮮明的時代特色。春秋戰國之際,說理散文逐步由產生走向了高度繁榮的局面,“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開創了我國思想學術以及文學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論語》、《墨子》、《孟子》、《莊子》、還有《荀子》等等猶如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那裡晚霞絢麗與楓葉紅豔彼此交相輝映,共同沐浴著華夏大好山河。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再讀《中國文學史》有感之六

先秦說理散文大都分析透徹,議論縱橫,而不同的作品,又各具特色,風格各異,直接影響了後世作家的創作風格。在後世許多文學巨匠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不同風格的先秦說理文的影子。《孟子》之文深得唐宋古文家的推崇,他們的創作,也深受其文的影響。“韓文出於《孟子》”(韓愈);“東坡文亦《孟子》”;“王介甫文取法孟、韓”等等。

“孟子不肯比伊尹,仲尼方可期文王。”

,我們舉例簡要欣賞一下《孟子》那蘊含哲理,流傳至今的警世名言。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再讀《中國文學史》有感之六

《孟子.梁惠王上》——五十步笑百步。

這句話意思看起來很簡單,但有必要反省一下?生活中在嘲笑別人的時候,又何嘗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呢?諸如孔孟這樣的聖人,釋迦牟尼佛這樣的覺者,從來虛懷若谷。那我們又為什麼要嘲笑別人呢?

《孟子.梁惠王下》——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快樂有兩種:自得其樂,與別人分享快樂。自己獨樂,是侷限的,是狹隘的,短暫快樂過後可能就是空虛;與人分享快樂則是無限的,是可以感染的,是可以無限傳播的,也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孟子.公孫丑上》——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古今多少聖賢諄諄教誨,事求諸己,奈何世人總是“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反觀歷朝歷代,興衰更替,無一不體現民心向背。所以,長治久安,要以德為先,以人為本。

《孟子.萬章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

這是古人的交友原則,古人交朋友,交的是他的道德,動機不存的交友,那就不叫交友了,那叫交換。現實生活中背信棄義的狐朋狗黨,比比皆是!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再讀《中國文學史》有感之六

《孟子·告子上》的名篇——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魚我所欲也”,孟子以性善論為依據,在魚和熊掌之間的抉擇,比喻面對生命和大義之間的選擇,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他從人應如何對待自己的慾望入手,在生與死、利與義、守義與失義等方面,層層深入、正反對比地論證了義重於生,必須捨生取義。還強調指出“非獨賢者有是心(捨生取義之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人如果經不住萬金、妻妾、官階的誘惑,必然會“失其本心”。所謂“本心”是指人的惻隱之心、不忍之心,羞恥之心,謙讓之心。

本文邏輯嚴密,析理精深,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語言生動、流暢,氣充詞沛,頗具感染。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再讀《中國文學史》有感之六

“敬人者,人恆敬之”、“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皆可以為堯舜。”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當我們讀到這些名句的時候,不由人不感慨古代聖賢字字珠璣,洞穿秋水的預判和諄諄教誨和歷久彌新的無量功德。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再讀《中國文學史》有感之六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

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最後,借用這首北宋著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著名的懷古詩《孟子》結語,以表達對古代先賢的崇高敬意,以表現先秦說理散文偉大意義的歷久彌新。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再讀《中國文學史》有感之六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發,旨在分享;圖自網路,涉侵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