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國學:千古帝都——長安城的興衰(一)

長安

年代:【宋】 作者:【範祖禹】

東風吹塵

客心

起,京華去蜀三千里。我來踏雪

走函

關,下視

秦川

坦如坻。

曉登

太華

三峰寒,憑高始覺天地寬。卻惜京華不可見,煙花二月過長安。

長安

通衢

十二陌,出入

九州

橫八極。行人來往但

西東

,莫問

興亡

今昔

昔人富貴高臺傾,

今人

歌舞曲池平。

終南

虛繞

帝王

宅,

壯氣

空蟠

佳麗城

黃河之水東流海,

漢家

已去

唐家

改。茂陵

秋草

春更多,豪傑今無一人在。

細觀此事何足愁,不如飲酒登高樓。

秦王

何苦求九鼎,魏武空勞營八州。

當年富貴一時事,身後寂寞餘高丘。

春風

開花不易得,一醉何必封

公侯

詩詞中的國學:千古帝都——長安城的興衰(一)

範祖禹

這首長安出自北宋著名史學家範祖禹的作品。詩作雖然不算太出名,但這首詩用了不到200字,將古城長安的歷史風貌和人文地理說得一清二楚。

詩詞中的國學:千古帝都——長安城的興衰(一)

古長安3D復原部分圖

古都長安是我國文化歷史最悠久的歷史名城,

與羅馬、開羅、雅典並稱為

世界四大古都。放眼中華大地五千年的歷史,先後有二十多個王朝和政權定都於此。其中最出名的王朝周、秦、漢、隋、唐都是最強盛的王朝。其中漢長安城、唐長安城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說是世界的貿易文化中心都不為過。

詩詞中的國學:千古帝都——長安城的興衰(一)

古都長安

長安古城可以說是承載著一半的中華文明史。自從周代開始定都灃鎬以來,這個有些偏西北的地區就開始漸漸地成為中華文明的中心。

詩詞中的國學:千古帝都——長安城的興衰(一)

豐鎬遺址

到了戰國,秦國開始在邊疆地區修築險關,(關中具體範圍史學家多有爭論)將廣袤的關中平原包裹得嚴嚴實實,使之成為整個秦國的根基,秦國都城咸陽就在現在的西安邊上,秦國都城咸陽包含區域較大,尤其是秦始皇時期,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就在長安。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廣修宮殿,不止阿房宮、其他一些宮殿的位置也在長安。只不過,秦二世而亡,西楚霸王項羽一把火將阿房宮燒得乾乾淨淨,這是長安第一次毀於戰火。

詩詞中的國學:千古帝都——長安城的興衰(一)

阿房宮

等到秦朝覆滅,漢高祖劉邦修築長樂宮和未央宮,建都長安,設長安縣,建長安城。長安古城的名字終於被確立下來,開始了它長達千年之久的歷史延續。而

漢武帝時期又設京兆尹治理長安,對長安城進行了大規模擴建,興建北宮、桂宮和明光宮,並在城西擴充了上林苑,開鑿

昆明池

,建建章宮等。

張騫通西域之後,漢都長安成為歐亞“絲綢之路”的起點,各國雲集,極其繁盛。

詩詞中的國學:千古帝都——長安城的興衰(一)

漢長安

後來,西漢王莽篡權,種種施政措施,引得天下大亂。長安城第二次遭到損毀,

直至東漢光武帝劉秀建國,定都洛陽,長安改稱西京。兩漢時期,長安一直作為都城存在。及至漢末,漢獻帝曾遷都回長安,但是漢朝末年,群雄並起,李傕郭汜在長安大相征伐,給長安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長安古城並沒有沉寂下去,隨著隋唐時代的到來,長安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代。

詩詞中的國學:千古帝都——長安城的興衰(一)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第二期:唐都的輝煌——長安百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