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太荒誕,僅是平民選擇代言人登天報復權貴的幻景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太荒誕,僅是平民選擇代言人登天報復權貴的幻景

總感覺前德國國腳傑裡梅斯的長相就是前世的李白,夢裡無數次迴盪,分明就是這個長相。誠然,李白的長相是如此模樣,主要是被他的出生地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異域風貌給帶跑偏了。不愁吃不愁喝的李白是典型的富二代,得天獨厚的投胎本領,成就了李白髮自肺腑地握滿浪漫情懷,且亦擁有了來自Beyond怒吼的共鳴“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自身家庭的強大財力支援,再加上幾次婚姻都是官宦富家之女,於是李白在人生道路上淋漓盡致地活出了自我,不為柴米油鹽分神,醉心品酒和吟詩,當然他最大的抱負就是意圖領兵縱馬馳騁疆場建功立業。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太荒誕,僅是平民選擇代言人登天報復權貴的幻景

於是他打通人脈,一路導航直抵唐玄宗駕下。李白的詩詞才情太過炫目,致使所有人都不清楚他的另一個身份,實際上他還是一等一的劍客。能文能武的李白麵對唐玄宗自有他的底氣,一時心高氣傲,心想行軍佈陣的夙願即將實現,然而他的初衷與漢末的華佗如出一轍,都是躊躇滿志效力當權者,卻又皆是一場空歡喜。曹操只是看中了華佗的醫術,唐玄宗也只是看中了李白的文采,只是視其為附庸風雅的文娛高手而已,而且唐玄宗是清醒的,他深切明瞭李白的性情和本事,絕不可能憑藉寵愛滿足其心願,任其領兵沙場,不能為了李白的興趣和義氣兒戲了國事,性情中人大多衝動失度,且頭腦簡單,凡事三分鐘熱度,如若放到國事上則必將誤事。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太荒誕,僅是平民選擇代言人登天報復權貴的幻景

歷史上著名的“高力士為李白脫靴”一事,被歷代渲染,引人津津樂道,然而此事斷無可能發生,事出有因,不是李白在民間的自我宣傳包裝,就是一廂情願的刀筆吏們,硬是拉上李白這個快意灑脫的代言人,在夢中上演一出現實無法實現的暴擊,類似虛構的佐羅那般伸張正義,痛快且又解氣,正應了李白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說出了多少民眾隱忍的心聲。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太荒誕,僅是平民選擇代言人登天報復權貴的幻景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的故事,源自中唐時期一位叫段成式的,其所著的一部筆記小說《酉陽雜俎》:

《酉陽雜俎》裡記載:

“李白名播海內,玄宗於遍殿召見,神氣高朗,軒軒然若霞舉,上不覺亡萬乘之尊,因命納履。白遂展足與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勢,遽為脫之。”

歷代講故事者皆是援引至此,其實後面還有一段:

“及出,上指白謂力士曰:‘此人固窮相。’”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等李白出去後,唐玄宗指著李白對高力士說“李白這廝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如果整個故事都介紹完畢,唐玄宗最後的總結就是大煞風景,將李白先前建立起的光輝形象一掃而光。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太荒誕,僅是平民選擇代言人登天報復權貴的幻景

此故事實屬虛構,是底層民眾茶餘飯後的談資和妄想反擊權貴的一種虛假勝利而已。

第一,

高力士是唐玄宗發動唐隆政變,消滅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重要幫手,日後深得唐玄宗信任和器重,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都要巴結他,區區一個手無寸鐵的李白根本就不可能與之等價或等位的對接。

第二,

高力士可不是奸佞小人,他是唐玄宗絕對的死忠,利用職權盡心盡力為皇帝辦事,處處謹小慎微,且又精明煉達,為人與氣質上都不是蓄意諂媚的奴才相,不可能在朝堂上迎合沒有任何根基的李白。

第三,

對於高力士,唐玄宗稱呼他“

將軍

”,皇太子稱呼他“

二哥

”,王子和公主稱呼他“

阿翁

”就是叔叔或是伯父的意思,駙馬稱呼他“

爺爺

”,由此觀之高力士與皇室多麼親近,在皇親國戚中形象該是有多麼高大,地位該是有多麼尊貴,旁人躲都躲不及,誰還敢主動招惹?

第四,

李白在皇宮中所表現出的就是謹慎和得體,只是在唐玄宗召見時竭力表現自己的詩詞才華,至於其他方面並沒有過激行為和失儀舉動,所以在李白內心深處也不會主動招惹高力士,噸位載重壓根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太荒誕,僅是平民選擇代言人登天報復權貴的幻景

歷代渲染此故事,恰是兩大主人公太符合劇情需要了:人們一提到唐朝太監,皆認為是禍國殃民的形象,使這樣令勞苦大眾深惡痛絕的一類人形象盡毀的確是大快人心;層層篩選逐級選拔按大小個兒排名後,終於發現只有李白符合捉弄高力士的全部條件,才華橫溢,深得唐玄宗恩寵,性格放蕩不羈快意敢為,好喝酒且酒後易衝動,又在指定時間出現在皇宮裡,趙本山在《紅高粱模特隊》裡說過“正愁沒人教,天上掉下個粘豆包”,高力士和李白就是出現在對的時間,且又該著遇見合適的彼此,該打壓的硬是將其摁到谷底,為平民老百姓發起絕地反擊,讓吃瓜群眾圖一解氣的樂兒;該抬高的馬不停蹄地捧上天,反正李白也是仙,就應該做些凡人不敢為之事,神仙下凡替老百姓正名,野百合也有春天,高高在上的權貴也有趨炎附勢的狼狽,李白麵對高力士的狂傲放蕩正是為普通人爭氣的義舉。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高力士被千古冤枉了,就類似紀曉嵐和劉墉根本就不敢與權傾朝野的和珅鬥法一樣,一切誤會盡是編劇的一廂情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