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蝗災頻發,近代卻銷聲匿跡,是誰用了什麼奇招?

導語

:翻越中國的古代歷史,可以發現古代一旦遇到大荒之年,幾乎是必會遇到蝗災。不過雖然在古代的時候蝗災頻發,近代卻非常少年,這是為什麼呢?新中國成立之後,執行了怎樣的有效措施對蝗災進行治理!

中國古代蝗災頻發,近代卻銷聲匿跡,是誰用了什麼奇招?

01

蝗災頻發的古代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而蝗災對農業的影響也是最大的,蝗災對古人的影響甚至不亞於一場瘟疫。所以古代的時候,對蝗災也是有明確的記錄。中國最早關於蝗災的記錄是《春秋》上面記錄了在宣公十五年的時候,“

初稅畝,冬,蝝生。

這是關於蝗災的最早記錄,那個時候蝗還叫“蝝”!蝗蟲每天都會吃掉相當於自身重量的食物,在正常的情況下,他們並不會造成多大的危害,但是一旦數量激增,就會變成災難。在《元史》中記載了一場極為浩大的蝗災:

“五月,山東、河北、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八月己卯,蝗自河北飛至汴梁,食田禾一空。”

中國古代蝗災頻發,近代卻銷聲匿跡,是誰用了什麼奇招?

農曆五月正是夏季,是蝗蟲繁殖的季節,這次蝗災有多嚴重?波及到了三個省和關中地帶,人和車馬根本就不能在路上行走。因為蝗蟲不同於普通的螞蚱,他的腿上有尖刺,用腳登到人會很疼。這一點農村長大的孩子都會比較清楚,所以數量多的時候,他們也有一定的攻擊力。

而且能將路邊的河溝,蝗蟲經過的時候也能落滿成平地,可見數量之巨大。農田裡面的禾苗都會被一掃而空。正是因為這種動物危害大數量大,所以古人對蝗災懼之如虎!

中國古代蝗災頻發,近代卻銷聲匿跡,是誰用了什麼奇招?

02

蝗災形成的條件

不過蝗災雖然駭人,但是想要形成也沒有那麼容易,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蝗災的形成最主要的一個條件就是乾旱,蝗蟲在圖裡面產卵,土壤含水量在10%到20%,有利於蝗蟲產卵。

而且在乾旱的環境中,比較乾燥的食物,能夠讓蝗蟲生長得更快,使起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成熟期。所以在中國有句話叫做“久旱必蝗”,相反潮溼的環境,蝗蟲生長得比較慢,還容易生病,有利於產卵的土壤也比較少,則不利於形成蝗災!

中國古代蝗災頻發,近代卻銷聲匿跡,是誰用了什麼奇招?

03

新中國是怎麼治理蝗災的

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新中國還是發生過很多次蝗災的,那當時是如何治理的呢?剛開始的時候,使用的方法是“捕蝗不如捕蝻,捕蝻不如挖卵”,也就是直接挖出土地裡面的蝗蟲蟲卵。不過最後這種方法效果並不明顯,雖然減少了數量,卻沒有減少蝗蟲出現的面積。

後來對蝗蟲的治理,從人工改變到了“以藥械為主”。“

安徽省泗洪縣廣泛應用噴粉、毒餌,7天內消滅2.5萬餘畝的蝗蝻。

”後來的結果證明,使用藥物治理蝗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並且當時還專門訓練了“藥械手”,當時的治理蝗災,重視程度,絲毫不亞於應對一場戰鬥。

中國古代蝗災頻發,近代卻銷聲匿跡,是誰用了什麼奇招?

愛蝗災氾濫的地區,還展開了捕捉蝗蟲的競賽,甚至還出現了模範事蹟。當時出現蝗災的安徽省泗洪縣,所有的人能停下的工作全部停下。所有的人都進入到滅蝗行動中,11天時間13人參與,捕殺蝗蟲達到了80萬公斤。

04

結語

所以近代之所以蝗災少見,是當年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才取得的成果。後來隨著條件的提升,還使用了飛機撒“六六六”殺蟲粉的方法進行滅蝗,這種方法在當時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噴灑過後,蝗蟲的死亡率能夠達到90%。

中國古代蝗災頻發,近代卻銷聲匿跡,是誰用了什麼奇招?

當然在殺滅蝗蟲的同時,還需要做的就是治理環境,只有消滅了蝗蟲滋生的天然環境,才能在根本上治理蝗災,於是一場建造水利和良田的行動再次展開。這才從根本上治理了蝗災,也使近代很少見到大規模的蝗災!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勝者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