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捏好的木薯籺蒸8到10分鐘便可出爐。

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煮熟的蝦米。

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剁碎的韭菜。

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切成絲的蘿蔔。

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炒好的花生。

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在餡料中加入鹽、糖、麻油、花生油等調料。

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放進配好的餡料。

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馮阿姨將麵糰揉成餃子皮狀。

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馮阿姨對木薯籺製作流程輕車熟路。

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蒸好的木薯籺,清香滿溢。

蒸籠裡飄出木薯粉籺香

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楊文勇(中)向食客介紹木薯粉籺。

在吳川市覃巴鎮,逢年過節時,家家戶戶有食木薯粉籺的習慣。對於吳川人來說,吉兆木薯粉籺不僅僅是獨具特色的風味食品,它經年累月融入日常生活,是歷史變遷的物證。2015年,吉兆木薯粉籺製作技藝被列入湛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木薯衣裹蝦米韭菜蘿蔔等豐富餡料

中午時分,太陽高高掛起,熱氣襲來。覃巴鎮湛楊漁民山莊後廚裡,師傅們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製作木薯籺原料。

在店裡工作10多年的馮阿姨,對於製作流程輕車熟路。衣帽穿戴完畢後,馮阿姨將備好的木薯粉倒入鐵盆中,加水不斷攪拌,直到木薯粉能均勻搓開。

《吳川縣誌》記載:“木薯,木本,葉似蓖麻,其根作粉與甘薯無別,貧民多食之。”覃巴鎮木薯遠近聞名,成熟時間需1年,每年的九至十月是木薯豐收的時節。這時候,木薯便會被大量加工研磨成粉儲藏,成為製作木薯粉籺的原料。

炒好的花生、切成絲的蘿蔔、剁碎的韭菜香菜、煮熟的蝦米······放入籺內的餡料基本是當地特產,配上鹽、糖、麻油、花生油等調料後,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

憑著多年經驗,馮阿姨和其餘工作人員將麵糰揉成餃子皮狀,放進配好的餡料,然後將籺皮一個個慢慢捏好,裹上生菜。“生菜一方面能夠解膩,另一方面可防止蒸籠裡的木薯籺黏在一起。”馮阿姨表示,最後放在蒸鍋裡蒸10分鐘左右,誘人的木薯籺就出爐了。

讓吳川“大餃子”更好傳承下去

“吉兆木薯粉籺是吳川的‘大餃子’,是我們從小就會吃的食物。”第四批湛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楊文勇回憶。楊文勇從小就跟隨父母起早摸黑學習製作木薯粉籺,將這項製作技藝傳承下來。

後來,楊文勇回鄉創業,從事餐飲經營及木薯粉籺製作技藝研究。2009年,楊文勇創立湛楊餅業有限公司及吉兆湛楊漁民山莊,隨後成立吉兆木薯粉籺傳承基地,吸引不少賓客前來品嚐和觀摩學習。

據介紹,吉兆木薯粉籺傳承基地有石碓、石磨、鐵鍋、鐵灶、陶缽、錫盆、大刀、紗布、簸箕、竹籮、竹筐、水瓠等器具裝置三套。

對於店裡負責製作木薯粉籺的員工,楊文勇會用兩個月手把手教授他們,楊文勇表示:“木薯粉籺基本是手工製作,流程看似簡單,但需不斷積累經驗,所以還是得有老師傅‘傳幫帶’,把木薯粉籺的味道給做好。”

新鮮出爐的木薯粉籺,籺皮軟糯彈牙,清香滿溢,深受食客喜愛。楊文勇想讓更多人瞭解到這項非遺美食,他說道:“一直以來我透過開店推廣當地的鄉村文化。接下來,我想透過規模化生產,讓非遺走向全國。”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傅曉冰 攝影:郭龍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