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居然把包子叫饅頭?饅頭不是實心的嗎?原來這稱呼起源於宋朝

導語:你在溫州如果想吃包子,可別叫錯了稱呼,在溫州帶餡的叫饅頭,實心的叫實心包或者麵包,那麼這種稱呼差異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溫州居然把包子叫饅頭?饅頭不是實心的嗎?原來這稱呼起源於宋朝

漢朝時,由於磨已廣泛應用,蒸制的麵食也隨之流行於全中國各地,但當時統稱為餅、饅、蒸餅、籠餅、饅頭、,皆無餡。

唐代以後,饅頭變小,稱玉柱、灌漿、饅役、瞞頭、粳頭,亦為無餡。

此後,無論是有無餡心,均統稱饅頭。一直到北宋趙禎出生後,才出現包子這一稱呼,指的就是有餡的饅頭。而饅頭一詞本身則逐漸變成無餡製品的統稱。

但據說,我們約定俗成的“包子”在溫州話裡被叫做“饅頭”。別處都叫包子,全國唯獨溫州這麼叫。

那饅頭呢?饅頭就肯定叫包子嘍?據溫州人說,溫州人最早是管饅頭叫麵包的。後來西式烤麵包普及了,饅頭的名字被搶走了,無奈只能稱饅頭為“實心包”。

溫州居然把包子叫饅頭?饅頭不是實心的嗎?原來這稱呼起源於宋朝

這種稱呼習慣從何而來呢?原來宋朝的時候就真的是把包子叫饅頭,宋朝的饅頭也分很多種,有肉饅頭也有素饅頭,有羊肉饅頭也有豬肉饅頭,有豆沙饅頭也有蟹黃饅頭。

而包子,也就是我們說的饅頭在宋朝也非常受歡迎,因為當時佛教非常興盛,吃素的人也非常多,蘇東坡,黃庭堅,後來都加入吃素隊伍。

溫州居然把包子叫饅頭?饅頭不是實心的嗎?原來這稱呼起源於宋朝

等一下,宋朝的包子叫饅頭,那宋朝的饅頭叫什麼?

答案是“炊餅”,就是武大郎賣的那個東西。

那宋朝的燒餅呢?

宋朝的燒餅叫作“胡餅”。

宋朝人的飲食概念真是與現在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