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B端產品看作房子,如何理解B端設計的視覺通用規範?

如何有效地搭建B端產品?在搭建設計策略時,也許你可以將產品看作一個“房子”,並從房屋打造的視角,來理解產品的整體設計思路。本篇文章裡,作者用相對具象化的方式,講述了他對B端產品設計的思考,一起來看看吧。

如果將B端產品看作房子,如何理解B端設計的視覺通用規範?

前言

前面幾篇文章主要講了關於產品知識的部分,從這篇開始就是回顧B端設計本身的設計知識。

如果說一個B端產品相當於是一個房子,每個1級頁面相當於一個小的房間。那接下來我就以產品具象化為房子進行講解,方便讀者理解。

一、設計圖紙——如何學習設計規範

1. 作用

設計規範常見的作用主要體現在3個部分。

1)保證設計的一致性

主要是從2個角度進行拆解。

對內角度:多設計師合作,依然能保證設計風格的統一。

對使用者:提高使用者體驗,加深對產品的記憶,提升操作效率。

2)提升開發效率

對於前端同學溝通的有效的工具,能夠提高設計的還原度,降低對接的成本。在開發側可以建立公共元件庫,可以有效地提高開發效率。在開發完成4分之3的時候,走查小組進行還原度測試的時候,能減少問題的發生。

3)方便產品迭代

隨著產品在不同的階段和業務的變化,能夠發現一些問題,或者最佳化使用者體驗的時候,可以一鍵修改,十分便捷與高效。

建立之後,設計規範的協作流程:先判斷是否需要進行設計?需要的話元件搭建頁面,新增元件交給開發,最後是有頁面開發。不需要的話可以直接進行到開發的流程,設計師不用參與。

這樣的話就會帶來一個問題:這樣的設計師會不會沒有存在感?

在元件庫完善的團隊裡確實是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是我前面為什麼優先寫的是關於產品的知識、以及使用者調研之類的知識,要知道我們服務的是誰,來保證設計師的競爭力,這個才是成為體驗設計師的的根本。

筆者認為設計師比到最後一定不是設計,而是對於使用者和業務的理解深度。

2. 原則

常見的4個設計原則是:清晰,高效,友好,可控。

1)清晰:

親密,對比,對齊,重複。

2)高效:

通常會有的特徵是一致性,便捷性。高效性要求B端設計儘可能的較少跳轉(原位>展開>氣泡展示>抽屜>新建)。

3)友好:

友好原則涉及到了操作的前中後。

操作前:給到適時的幫助與引導,減輕使用者迷茫(例子:新手幫助、探照燈、幫助中心)。

操作中:透過介面樣式和互動動效讓使用者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操作(例子:拖拽特效)。

操作後:透過頁面元素的清晰變化,展現當前流轉狀態(例子:跳轉詳情頁,輕提示)。

4)可控:

就是在時間和空間可以隨時進行控制。

時間上就是自由——使用者可以進行操作,包括:撤銷,回退和終止當前合作等等。

空間上說的是導航——讓使用者時刻了解到自己當前的位置並,可以透過導航輕鬆回到上一級,下一級。

3. 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有很多種,我就分享下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小到大,搭建順序與使用場景分類。

小到大(原子理論):原子,分子,元件,模組,頁面。

搭建順序與使用場景:基礎元件,展示元件,錄入組建,反饋組建,反饋組建,頁面模式庫。

好了現在設計圖紙出來了,要進行施工了。那我們要完成通用元件(磚和水泥)以及佈局柵格導航(房梁和柱子)的搭建了。

二、房梁與柱子——佈局與柵格

1. 佈局分層

我們將整體佈局分為4層:

背景層:最底部的背景,通常指的是背景層。

全域性控制層:導航,也是就是能夠支撐整個產品的柱子。

內容層:承載內容的部分,柵格欄主要是用於這一層。

臨時層:彈窗,氣泡,文字提示輕提示等等。

有的後臺內容少,還採用版心佈局方式。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處理?

在設計上,分為最小的頁邊距和自適應邊距,當螢幕開始縮小的時候,自適應頁面邊距的最小值。臨界值達到斷點之後,內容區發生變化,間距保持一致,水槽不變。另外說一點,設計師可以靈活定義式柵格範圍。

2. 房梁——柵格組成

柵格的組成:頁邊距,水槽,欄。

頁面距:左右2邊的邊距表示出內容區的範圍與其他(比如:擦邊導航欄),方便內容進行填充。

水槽:欄之間間距,主要是用於模組之間進行劃分。

欄:由水槽進行分割,基本數量=水槽數量+1。在進行高保真還原的場景,是按照相關的比例進行分割。

計算的欄的寬度:若頁面距取20,水槽取16。那每一欄的寬度=「內容區寬度-23*16-2*20」

柵格欄的好處:

柵格欄可以避免設計師憑著自己的感覺進行設計,設計團隊中多位設計師能夠做得更加的整齊規劃。

3. 柱子——導航元件

廣義定義/狹義定義:只要能夠跳轉的都是導航(例如:link)——狹義和廣義分類。

這裡我們使用的是廣義分類:全域性導航,區域性導航。主要是以控制範圍的大小來進行判斷。

1)全域性導航

① 頂部導航

常見的使用場景是:導航數量比較少,內容比較簡單,可以追求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優點:

佔用螢幕空間小,為內容留出更多的更大的空間;

對視覺的干擾小,符合上到下的閱讀習慣。

缺點也很明顯:

隨著業務的發展,拓展性變差;

二三級點選後隱藏,不方便使用者記憶。

② 側邊導航

常見的使用場景是:更加適用於更專注功能和快速操作的系統,大多數用於複雜的系統。

優點:

拓展性比較強;

層級清晰,1級2級3級導航可以按照流程展示;

操作效率高,使用者在操作和瀏覽中可以快速的進行定位,和切換當前的定位。

缺點也很明顯:

視覺分隔較為明顯,內容區沉浸感不是很強;

視覺動線左右來回移動,比頂部導航還要疲憊;

內容區的排版空間更小,需要考慮適配的問題。

③ 混合導航

常見的使用場景是:適用於功能架構特別複雜的,結構複雜的產品。

優點:

拓展性比較強。

缺點也很明顯:

操作難度上升,操作動線更加的複雜;

內容區的展現收到了更大的影響。

④ 總結

從頂部導航欄到混合導航欄之間的設計,發生了3個變化:

複雜度變高;

沉浸式體驗逐件變差;

內容區的適配性逐件變差。

2)區域性導航

① 麵包屑導航

常見的使用場景是:2級以上的層級,最好不要超過5級。

常見的位置:

麵包屑導航注意點:

麵包屑導航優先順序高於標籤欄導航;

麵包屑導航的中的每一次點選都必須有相應的頁面承載;

麵包屑導航層級過於複雜時候,中間層級顯示可以用“……”呈現。

② 標籤

標籤頁可以幫助使用者在同一個頁面快速地切換不同的型別內容,提高單個頁面的拓展性。一般和時間狀態扭轉相關。

常見的樣式:

③ 分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