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畝荷塘投放200條鯉魚100條草魚,自然生長2年,把水放幹

作為人類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下令修建的直道,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然而,秦直道畢竟太過久遠,人們早就遺忘了它,一直到20世紀末,人們才又發現了秦直道的遺蹟,雖然上面已經覆蓋了一層黃土,但是在北方的一些地區,我們發現直道上面幾乎寸草不生,依然維持了它原來的樣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兩畝荷塘投放200條鯉魚100條草魚,自然生長2年,把水放幹

在甘肅隴東的黃土高原上,秦直道就在周圍的綠樹中間非常顯眼。直道其實並不長,它的起點在咸陽,終點是內蒙的九原,全長只有800多公里,這是當年秦始皇命令公子扶蘇和蒙恬將軍修建的,如果說內蒙高原的一段路位於沙漠地帶,寸草不生可以理解,但是黃土上為什麼也會寸草不生呢?原來,這跟直道的修建方式有很大關係。

兩畝荷塘投放200條鯉魚100條草魚,自然生長2年,把水放幹

原來,當年修建直道的時候,選擇了使用“熟土”。這種土就是把土塊全部用火燒焦以後,再夯實建造的。這樣修建的話,路面就會非常堅固。如果對考古感興趣的朋友,應該也知道許多古墓也是採用的“熟土”,所以從來不長莊稼。北方人家常見的“火炕“,其實也是利用的熟土。技術上雖然很簡單,但是要修建一條800多公里長的道路,全部使用熟土,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還是一個超級難的工程。

兩畝荷塘投放200條鯉魚100條草魚,自然生長2年,把水放幹

我們幾乎可以試想一下當時的情景,秦始皇釋出任務之後,公子扶蘇和蒙恬率領的30萬秦軍,就開始就地選址,參考民間的辦法修築了這麼一條堅固的道路,所有的建築用土全部炒熟,寬的地方20多米,窄的地方也有五六米,這三十萬人一起工作,還有什麼事情是幹不成的呢?

兩畝荷塘投放200條鯉魚100條草魚,自然生長2年,把水放幹

說寸草不生有點誇張,畢竟上面覆蓋黃土後,小草還是能發芽的。但是一些樹木卻永遠不會生長,我們只能在直道上看到一些小草而已。真是令人歎為觀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