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自然界中的所有動物它們基本上不會採取一夫一妻制這樣的婚配製度,例如在哺乳動物中只有3%的動物是一夫一妻制,在爬行動物中非常罕見,基本上沒有,昆蟲中肯定不會出現。

而一夫一妻制多出現在鳥類當中,佔到了90%,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夫一妻制根本就不符合自然規律,更不符合生物繁衍的基本需求;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要知道動物們在一起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愛情,所謂的愛情只是人類眼裡的東西,它們在一起只是為了更好的、更多的、更快的繁育後代,而一夫一妻制剛好限制了以上的訴求,所以不會被絕大部分的動物所採用。

那為什麼在哺乳動物、鳥類中依然有動物願意堅持一夫一妻制呢?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堅持一夫一妻制並不是動物雌雄有了感情想要長相廝守,它們哪裡知道什麼叫感情,而是為了共同的利益,它們需要將自身獲得的利益最大化。

我們可以發現,堅持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它們對後代的投入都是非常大的,雌雄雙方都會盡全力去撫養後代,保證後代的存活率,以及更加健康的成長。

例如人類對後代的投入,那簡直是傾盡所有,如果雌雄雙方不共同來照顧後代,那人類幼崽根本無法健康的生存。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鳥類的蛋需要孵化,如果雌雄雙方不通力合作,建造巢穴、尋找食物,那後代也無法順利地出生。

還有堅持一夫一妻制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保證伴侶的穩定,同樣可以保證自己繁殖後代的要求,所以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那是否意味著堅持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就可以保證對對方的絕對忠誠?不在於其他的雌性/雄性交配?(反正人類是做不到的)

並不是的,一夫一妻制是社會屬性,並不是動物本能,而是為了後代這個共同的利益結果,相反更多的交配物件,它本身可以擴大自身繁殖的利益,符合動物的本能,所以動物們雖然堅持一夫一妻制,但並不排斥與其他雌/雄交配。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我們常常會把天鵝比作對愛情忠誠的象徵,確實是這樣,它們在確定了配偶以後會終生地堅持下去,不管經歷多少個繁殖期它們都會在一起,直到死亡。

這就讓人們有了一個誤解,認為天鵝就是傳說中的“真·一夫一妻制”,即使伴侶死後,它們就不會再尋找其他的雌/雄交配,甚至會傷心而死。

這聽起來一點都不符合自然規律,天鵝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一度也讓科學家都困惑,我們知道不僅人類做不到“真·一夫一妻制”,就連所有堅持一夫一妻制的其他鳥類,它們都做不到,甚至是婚內就出軌。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這種現象在自然界非常常見,例如笨笨的阿德利企鵝夫婦,它們會共同撫養後代,也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但是在繁殖期雌性會與隔壁雄性企鵝發生交配,來交換建造巢穴的石子,並把蛋產在自己家裡。

在阿德利企鵝中,這種事發生的機率非常大, 所以在所有企鵝夫婦的巢穴中都有隔壁鄰居家的後代。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還有南美崖燕,它們看起來就是一夫一妻制,互相恩愛得緊,但是科學家在它們的巢穴中發現,多達40%的蛋都不是雄性的後代,而是雌性出門順便給雄性帶回來的驚喜。

這說明在崖燕的種群中,它們巢穴裡都有別人家的孩子。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還有澳洲華麗的細尾鷯鶯,同樣的95%的巢穴中至少有一顆蛋不是雄性主人的,種種的跡象都表面光,鳥類看起來忠誠,其實它們也只是為了更好的繁殖後代而生活在一起。

雌雄鳥類互相之間“出軌”行為的原因可以理解為對沖風險,因為鳥類生活在野外它們的天敵是非常多的,配偶中的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喪命。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如果發生這樣的事,那麼活著的一方將遭受巨大的損失,它們的後代就無法順利孵化,因此它們把後代擴散到其他鳥的巢穴中,就可以保證自己後代出生。

這就是典型的:雞蛋不往一個籃子裡放。而且絕大部分的鳥類它們的一夫一妻制只會堅持一個繁殖期,或者幾個,隨後都有可能換人。

那天鵝為什麼不會這樣做呢?

雌雄天鵝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可以將自己繁殖的利益最大化,比到處撒歡要強得多。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因為雌雄天鵝在一起的時候它們有很強的領地意識,不允許任何天鵝靠近,這樣雌雄天鵝不僅保護了自己的安全,還保證了配偶不會出軌。

如果一隻天鵝不忠而到處撒歡,往往不會得到好的結果,還不如靜靜地待在一起,繁殖的保障係數最高。

而且分開的天鵝,不管是雌雄,它們受到其他天鵝的威脅、攻擊也會更加的頻繁,所以團結在一起,安全係數也是最高的。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其次就是天鵝夫婦在一起的時間長短決定了它們每一次繁育小天鵝數量的多少,養育後代也是個技術活,那些老夫老妻經驗更加豐富,它們一次養育的後代要比剛組合的家庭多得多。

所以這些都促使了天鵝之間牢固的利益關係。

還有就是伴侶的穩固也避免了再次求偶浪費時間,例如:比尤伊克天鵝每年要進行長達2500公里的遷徙,從俄羅斯北極地區的繁殖區飛到歐洲過冬。

可以說一年的時間是非常忙碌的,它們根本就沒有時間休息,所以穩定的伴侶對它們來說非常的重要。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那麼問題是天鵝就真的不換物件了?真的不出軌了?伴侶死亡就真的不再繁殖了?

這簡直有點逆天而行,所以並不是這樣的。

對於比尤伊克天鵝來說,它們穩定的伴侶比任何天鵝都要重要,人們也會認為它們是最不可能出軌的天鵝了。

但是自1963年科學家對這項研究開始以來,總共發現了3起“離婚”案例,3對天鵝在夏天去往北極的時候和回來的時候,發現它們的伴侶竟然變了。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科學家認為天鵝更換伴侶的原因是,它們兩個在一個甚至兩個繁殖期內都沒有產下後代,或者對繁殖沒有達到理想要求的時候,就會嘗試著更換伴侶。

所以大自然並不浪漫,沒有什麼愛情,有的只是自然法則。

天鵝除了“離婚”也出軌,這種事情往往會發生在黑天鵝的身上,雌性也是為了對沖風險,為了防止和雄性伴侶不能養育後代,它也會選擇與其他的雄性天鵝交配,把蛋帶回家。

科學家發現雄性黑天鵝的後代中有大約1/7不是自己的。

天鵝的伴侶死後,它們真能抵擋住誘惑,不再交配了嗎?

天鵝伴侶死後呢?

伴侶死後對方肯定非常的傷心,往往會情緒低落,心情不好,也許是因為愛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伴侶死後對自己利益的損害將是非常大的,不僅自己的安全沒有了保證,食物沒有了保證、還無法繁殖後代,天鵝能不傷心嗎?

所以它們還是會在尋找伴侶的,也許需要一個繁殖期、甚至兩個繁殖期。永遠都不再繁殖,這是絕無可能的。

畢竟天鵝是動物,包括人在內,都無法擺脫動物的天性,以及來到這個世界的終極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