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後, 秦朝還有救, 可是一將軍的死, 讓秦朝真正走向了滅亡

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了東方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然而就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十一年之後,秦始皇便在巡遊天下的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

始皇帝死後,胡亥繼位,趙高專權,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時候的秦朝氣數已盡,離滅亡不過就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而已。

秦始皇死後, 秦朝還有救, 可是一將軍的死, 讓秦朝真正走向了滅亡

但並非如此,秦始皇是秦朝穩定的定海神針,但是他的駕崩,並沒有徹底讓秦朝走向末路,

因為帝國的頂樑柱還在,但是隨著大將軍蒙恬被賜死,秦朝徹底地沒救了。

將門子弟

蒙恬的祖籍是齊國,但是在戰國秦昭王時期,蒙恬的祖父蒙驁便從齊國來到了秦國,追隨了秦昭王。

蒙驁為人勇武忠心,很快便受到了秦昭王的重用,在與三晉的作戰之中,屢屢立功,因此被封為上將。

蒙恬的父親蒙武同樣在秦國從軍,官至內史,不僅如此,還立有滅國之功,蒙武和王翦共同聯手,滅亡了楚國。

在這樣的家庭之下,蒙恬從小接受了良好的軍事教育,很早便跟隨父親前往戰場之上。

秦始皇死後, 秦朝還有救, 可是一將軍的死, 讓秦朝真正走向了滅亡

並且在

公元前221年被任命為將軍,和王翦之子王賁共同攻打齊國,滅亡了齊國

,結束了戰國的紛亂,而蒙恬也因此被封為內史,

蒙恬軍事天賦出眾,在戰場之上如魚得水,受到了秦始皇的重視,當時北方匈奴勢力強大,屢次侵擾秦朝北部邊疆。

於是秦始皇便命令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上,擊退匈奴,收復了河西之地。

不僅如此,在蒙恬的主持之下,北方燕、趙、秦三國的舊長城也被重新修連線了起來,成為了阻礙匈奴南下強有力的防禦系統。

蒙恬在深受秦始皇的信任,因此不僅蒙恬受到了重用,就連蒙恬的弟弟蒙毅也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官至上卿。

蒙毅的地位在秦始皇心中甚至要比李斯都要高,身為上卿的蒙毅,在秦始皇外出巡遊的時候,能夠和秦始皇坐一輛車子

,這樣的待遇,在秦朝的臣子之中當屬第一。

秦始皇死後, 秦朝還有救, 可是一將軍的死, 讓秦朝真正走向了滅亡

蒙毅也因此負責帝國的刑事治理,為人執法嚴明,從不因為對方地位高便偏袒。

當時趙高犯錯,按律當斬,但是秦始皇因為寵信趙高,便免除來趙高的死罪,也因為這件事情,使得趙高開始記恨蒙毅,同時也看不慣蒙恬。

此時的蒙氏一族,蒙恬是在外統御三十萬大秦軍士,是人人敬佩的秦朝大將軍,而蒙毅則在朝廷之內擔任上卿,位高權重,是秦始皇的心腹大臣。

這二人可謂是朝廷之中的定海神針,有他們在,趙高這樣的閹人,也不敢隨意地擅權,但是奈何這二人都被陷害了。

朝堂的頂樑柱

蒙恬和蒙毅是完全忠於秦始皇的,二人一心一意的忠於秦始皇,因此任何會危害到秦朝的人都會被二人剷除。

然而在秦始皇去世的時候,蒙毅不在身邊,而蒙恬和長子扶蘇也在北方地區屯兵,在始皇帝身邊的是趙高、李斯、胡亥,趙高已經和李斯聯手了。

秦始皇死後, 秦朝還有救, 可是一將軍的死, 讓秦朝真正走向了滅亡

為什麼李斯會選擇和趙高聯手呢?憑藉李斯的才能不可能看不出扶蘇才是秦始皇心目中的繼承人。

而這就和李斯的私心有關了,因為秦始皇去世之時李斯就在身邊,因此他知道始皇帝的欽定繼承人是扶蘇,並且蒙恬和蒙毅還成為了託孤大臣。

這也就成為了李斯的心病,因為李斯素來對蒙毅不滿,身為帝國丞相,李斯的地位並不低,而且功績也比蒙毅要高。

但是始皇帝明顯更加喜愛蒙毅,對蒙毅的器重遠勝於李斯,這也就導致李斯嫉妒蒙毅,當得知始皇帝命蒙氏兄弟輔佐扶蘇的時候,李斯便不滿了。

此時蒙毅的身份和地位都要比自己尊貴,如果再讓蒙毅成為了扶蘇的輔政大臣,那麼地位只會比現在更高,甚至會取代自己的丞相之位。

秦始皇死後, 秦朝還有救, 可是一將軍的死, 讓秦朝真正走向了滅亡

如果自己和趙高聯手,輔佐胡亥登基,那麼自己不僅丞相之位能夠保留,地位也會更加的尊貴。

因此趙高便和李斯二人謀劃如何除掉扶蘇、蒙恬、蒙毅,蒙毅因為是文官,沒有兵將在身,想要抓到他輕而易舉。

但是扶蘇和蒙恬在北方屯兵,手握重兵,

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引起反叛,然而趙高和李斯卻抓住了蒙恬和扶蘇的弱點,那就是忠孝節義的性格。

扶蘇、蒙恬之死

李斯和趙高私自篡改遺詔,命人送往了北部的屯兵之地,遺詔之中指責扶蘇多次頂撞秦始皇,乃是以下犯上,

下令扶蘇自殺,並且還同時指責蒙恬,說蒙恬在扶蘇身邊,輔佐不利,一樣有罪,一併賜死。

扶蘇聽後,深感無力,不知道是李斯等人假傳遺詔,聽聞之後,便揮劍自殺,蒙恬卻認為有問題,便沒有自殺,要求面見登基的胡亥。

秦始皇死後, 秦朝還有救, 可是一將軍的死, 讓秦朝真正走向了滅亡

然而趙高和李斯深知,如果蒙恬回來,和蒙毅裡應外合,容易發生意外,便在咸陽散播謠言。

說蒙毅在秦始皇面前恃寵而驕,甚至干預始皇帝立太子,因此被下獄,並且以胡亥的名義將蒙毅囚禁殺死。

然後又以胡亥的名義派遣使者前去蒙恬之處,賜死蒙恬,而賜死的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蒙毅以下犯上,已被處死,身為哥哥的蒙恬被連坐,一同處死。

其實此時的蒙恬完全是有著反抗的實力的,北方駐地的三十萬大軍皆是秦國的精銳,然而蒙恬是不可能反抗的。

蒙氏三代在秦國為將,不可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因此也是選擇了接受死亡,這就是蒙恬的忠。

蒙恬蒙毅一死,朝堂之上便被趙高掌控,殘害大臣,欺壓百姓,最終導致各地起義不斷。

秦始皇死後, 秦朝還有救, 可是一將軍的死, 讓秦朝真正走向了滅亡

如果蒙恬、蒙毅在的話,首先朝堂的政治便能夠得到穩定,不會出現指鹿為馬如此荒唐的事情。

其次就是即便起義不斷,憑藉蒙恬,也能夠將其解決,而不至於要章邯領著十幾萬奴隸組成的軍隊去平叛。

總結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蒙恬死於忠,扶蘇死於孝,軍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沒有辦法的。

蒙恬和扶蘇確實是秦朝的人才,但是在政治鬥爭之中,沒有同情和憐憫,失敗之後的結果只有一個,便是死亡。

在趙高等人眼中,蒙恬是必死的,因為蒙恬不僅是帝國的頂樑柱,還是他們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