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遭受蹂躪最多的都城,也因此,它失去了成為中國首都的機會

要說在周、秦、漢、唐的時候,哪裡最適合建都城,自然就要說到長安這一地方。

首先,長安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是各朝代建都的首選之地。根據一些統計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被選做都城時間最長的地方,長安必定有其一席之地。在宋朝建立以前,就有過二十一個王朝、政權在長安建都。就連李自成農民起義成功之後,也都把都城建立在了長安。

其次,長安有著深厚的建都歷史和經驗。長安都城的規模與面積堪比盛唐時期的國都與明清時期的皇宮。而這,便為長安作為都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歷史上遭受蹂躪最多的都城,也因此,它失去了成為中國首都的機會

可是,在唐朝末期以後,除了李自成一人仍選擇建都長安以外,各朝各代都不再選擇長安作為一國之都。國都的位置,也不斷由南向北、由西向東的遷移。

當然,定都在哪裡,則是國之大事,需要三思。但是,在唐朝末期以後的漫長曆史中,各朝代之所以都不再選擇長安作為本朝國都這一現象,是因為:這時候的長安,作為一國之都的優勢條件蕩然無存了。

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的人認為:從地理位置來看,長安的位置有點偏西。

因為後面的朝代版圖在不斷地擴大,長安這一位置很難再管控地方,因此,不適合時代的發展需要。但是,這種觀點也是有問題的,地理位置雖然重要,可是,它並不是決定性因素。一個國家都城的建立,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起來的結果,所以,不能簡單的認為:是地理位置的缺失,使得長安失去了優勢。

以至於,還有一些人則認為:長安失去作為國都的機會,是因為經濟問題。

從唐朝中期開始,南方的經濟迅速發展成長,差不多可以和北方的經濟相提並論了,之後,更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而長安的位置,則較為偏向西北,使得物資運輸很不便利。從某一角度來說,這種觀點也有一定的正確性,但是,它卻仍然沒有從整體上去分析長安失去國都地位的原因。

歷史上遭受蹂躪最多的都城,也因此,它失去了成為中國首都的機會

唐、宋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固然是事實,但是,經濟重心的移動並不代表政治重心的移動。從往後的元、明、清時期一直到現在,中國的政治重心依舊是在北方。

所以說,經濟原因也不是唯一的原因。

我們深究背後的原因,可以發現:除了地理位置的適宜,南方經濟的迅速成長這一原因之外。實際上,長安在唐朝末期以後失去成為一國之都的原因,不得不提到戰爭這一因素了。

長安第一次被毀那還是西周王朝的鎬京時代,歷史課本上講周幽王為了逗美人褒姒開心,搞了一出烽火戲諸侯,結果,成了古代最出名的“狼來了”,最後,西戎攻破鎬京,殺了周幽王,也擄走了褒姒,西周滅亡。鎬京這塊地方沒法再建都,周王室就灰溜溜的搬到了洛陽。

長安第二次被毀是在秦朝末年,現在西安和咸陽的部分割槽域合起來在當時統稱為“咸陽”,項羽過來後直接放了一把大火,把秦朝苦心經營的帝王城毀成了一堆焦炭。據說,當時自信滿滿的秦人是沒在咸陽建城牆的,因為,他們認為:東邊的潼關、西邊的大散關、北邊的蕭關、南邊的武關就是咸陽的天然城牆。換句話說,在秦人眼裡,他們的都城就是整個關中!

長安第三次被毀是在王莽篡漢之後,王莽也死於亂軍之中,被張良當年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長安也因滿目瘡痍而被大漢王朝所放棄。長安第四次被毀是在東漢末年,這段故事在《三國演義》中也被講過:李傕、郭汜(董卓部將)之亂卻令“關中地區二三年無復人跡”。長安第五次被毀是在三國時期,程度較輕,西涼軍閥馬超趁曹操不備攻破長安。。。 。。。

歷史上遭受蹂躪最多的都城,也因此,它失去了成為中國首都的機會

長安第六次被毀是在西晉時期、長安第七次被毀是在隋朝末年、長安第八次被毀就是在唐玄宗時期了。可以看出,唐朝之前的改朝換代多數發生在北方地區,尤其是長安都城附近。安史之亂拖垮了唐朝,此後,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長安城雖然多次遭到了破壞,不過,都已經及時得到了修復。但是,到了唐朝末期的時候,唐朝統治根基不穩,鎮壓反抗的力量越來越弱,使得長安城被破壞得越來越嚴重。

後來,到了唐德宗、唐僖宗時期,農民起義在成功攻入長安城之後,火燒宮殿。再之後,軍閥大規模移民,拆掉民居、街道,一把火燒了皇宮,也燒了大部分民宅。長安城就在這樣的煙火之中,所有的都城榮耀恍若昨日,它遭受了重大的創傷,殘敗凋零。自此,長安再沒有成為哪一個王朝的首都。之後,時間更是來到了五代時期,政權的更替更是異常頻繁。

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本就是殘破的長安城,尚未得到復完,便又經歷了一次次戰爭帶來的破壞。到宋朝時期,金國攻破京兆(今西安)屠殺漢人。可以說,正是這些破壞,加速了長安城的衰落。而這些,便使得關中地區再難崛起了。再之後蒙古人的鐵騎下,這次不僅僅是西安,據說北方90%漢族平民慘遭種族滅絕,最不幸的是陝西的近鄰四川,慘遭屠城,十室九空。。。 。。。

歷史上遭受蹂躪最多的都城,也因此,它失去了成為中國首都的機會

不過,長安城的衰落,除了戰爭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環境。

根據文獻史料的記載,長安城本是一個物產豐富、生態和諧的地方。這裡不僅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而且,土地肥沃。但是,隋唐時期,這裡的人口急劇增加,為了養活更多的人,他們必須開荒墾土,對於柴火的需求,也大大上升了。之後,人們便開始亂伐森林,沒有節制地開墾荒地,汙染水源。這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長安城的生態環境。

自此以後,長安城的氣候開始變得惡劣,洪澇、旱災等不斷髮生,連耕地都變得不再肥沃了。之後,長安城的生態環境就變得十分糟糕和脆弱。

以上種種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加速了長安城的衰落,綜合起來更是這些因素合力使得長安失去了它成為國都的大好優勢。不過,要要注意的是,雖然,唐朝末年以後,長安不再是一國之都。但是,由於它過往豐富的都城歷史,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把長安城看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之地。

參考資料:

【《新唐書·地理志》、《資治通鑑》、《長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