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針試毒,有科學依據嗎?

喜歡的請關注我們,有更多的精彩。

無事不知無事不曉,人稱“江湖百曉生”的就是我—[名字] ,感謝大家的到來。

影視劇中常會出現一個畫面,皇上在用膳時要用銀針插入飯菜中,檢測飯菜是否有毒,其實這個操作是用來檢測鶴頂紅的,也就是砒霜。

銀針試毒,有科學依據嗎?

砒霜學名是三氧化二砷As2O3,早期是治療梅毒或肺結核病的輔助藥物,但其毒性強大,能與人體內蛋白質的硫基結合使其失去活性,阻斷細胞內氧化供能的途徑,最終導致人體缺少三磷酸腺苷的供能而死亡,並且它的原材料容易獲取和製備,所以成了古人常用的毒藥。

銀針試毒,有科學依據嗎?

砒霜的原料大量存在於礦石中,例如砒霜的一種天然礦物紅信石,含砷礦物雌黃(As2S3)和砷黃鐵礦(FeAsS)等,這些礦石經常混合在一起,古人透過先研磨後煅燒的提煉方式,待毒砂昇華後凝結得到的紅色粉末就是砒霜。(高純度砒霜呈白色,純度較低的砒霜中含有硫化砷等雜質呈紅色,像鶴頭上的一抹紅色,因此命名為鶴頂紅)

這種粗糙的提煉方式,讓砒霜中含有較多的硫或硫化物,遇到銀針後會在表面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Ag2S,以銀針變黑來判斷食物的毒性。

銀針試毒,有科學依據嗎?

銀針試毒在《洗冤集錄》等多部歷史古籍中都有記載,在古代斷案中也經常被使用,然而這種方法其實是瞎貓碰上死耗子,由於古代生產方式落後,砒霜中含有較多硫化物,銀針試毒才能奏效,現代砒霜純度較高不含硫化物,銀針插入也不會變黑。

並且銀針試毒有侷限性,沒毒的物質能檢測出毒性,例如銀針能與蛋黃中的硫發生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而雞蛋是無毒的;有毒但不含硫的物質,銀針不能檢測出毒性,例如氰化物、毒鼠強、鉈鹽等。所以銀針不能作為鑑別毒物的工具。

銀針試毒,有科學依據嗎?

銀雖不能鑑毒,但卻能消毒。人體內大部分致病菌是單細胞生物,它們依靠蛋白酶維持新陳代謝和繁殖,這些蛋白酶中有一種叫氧代謝酶,它的氧化性較強會奪走銀原子的電子,使其變成帶正電的銀離子,銀離子能特異性地與帶負電的硫醇基結合,抑制細菌細胞壁上的多糖鏈與四肽交聯,破壞細胞壁讓它失去對滲透壓的保護作用,在滲透壓的作用下致病菌的細胞壁與細胞膜被捅破,達到殺菌效果。

銀針試毒,有科學依據嗎?

致病菌死亡後被分解,銀離子又拿回原本的電子還原成銀原子,銀本身的殺菌能力會繼續保持。每升水中銀離子的濃度只要在5000萬分之1毫克左右,便能起到消毒殺菌作用。生活中,一些人用銀作碗筷也是這個道理。

抗生素髮明前,一戰時人們曾將硝酸銀溶於海藻酸鹽中,用銀離子防止傷口化膿;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在醫學文獻中記載,用銀器或銀貼裹敷在傷口上,防止病菌感染。

銀屬於重金屬,單質是無毒的,但銀離子對人有毒,不過有句話叫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銀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極低的,屬於非常難容的物質,微量的銀離子能殺菌對人有益,所以不用擔心重金屬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