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測血壓,靠譜嗎?醫生:或要注意4個問題,避免偏差過大

高血壓與高血糖、高血脂等,合稱“三高”疾病,它們存在通病,均屬於慢性病範疇。與後兩者相比,高血壓本身危害性較小,但它所引起併發症不容忽視。

高血壓併發症,往往會在“沉默中爆發”。

血壓長期居高不下,動脈血管損傷性無法逆轉,就會誘發動脈硬化、心腎衰竭等重症疾病。

因此,高血壓素有“隱形健康殺手”稱號。

特別提醒,高血壓更為青睞45歲以上中老年群體,該類人群新陳代謝速率減緩,內壓不穩,血壓時高時低現象更為常見,血管健康問題肉眼可見。

自己在家測血壓,靠譜嗎?醫生:或要注意4個問題,避免偏差過大

由此可見,

45歲以上中老年群體,要重視自身血壓健康,如果體檢時查出血壓偏高,就要家中常備血壓檢測儀,定期監測,防患於未然。

站在醫學角度講,中老年群體自行監測血壓,屬於優良習慣,能夠根據血壓波動情況及時調整,比不測量血壓人群,多一層保障。

不過,經常有

高血壓人群前來醫院諮詢,他們普遍存在同一個疑問,那就是自己在家測量血壓與醫院檢測資料存在出入,是不是可以證明,家庭血壓檢測儀並不靠譜?

自己在家測血壓,靠譜嗎?醫生:或要注意4個問題,避免偏差過大

實則不然,部分高血壓患者自測血壓,存在較大誤差,大多與測量方式不恰當有關。那麼,家庭生活中到底該如何科學監測血壓?不妨聽聽醫生怎麼說。

在家測血壓,到底靠不靠譜?醫生:有4種注意事項

1、取平均值

從醫學角度講,家用血壓檢測儀與醫用監測儀器,勢必存在誤差。不過,此誤差數值較小,可忽略不計

。如果想要讓家庭自測血壓數值,與醫院監測大差不差,不妨測量三次,取平均值,資料或更為精準。

自己在家測血壓,靠譜嗎?醫生:或要注意4個問題,避免偏差過大

此處畫個重點,

3次血壓測量,時間間隔不宜太短,2分鐘為底線。除此之外,如果大家在自測血壓過程中,3次數值基本差異不大,那麼取平均值更為適宜;

如果3次監測數值差距過大,就要考慮儀器精準問題,不妨前往醫院進行專業測量,避免血壓升高,延誤病情。

自己在家測血壓,靠譜嗎?醫生:或要注意4個問題,避免偏差過大

2、袖帶穿戴要正確

如今市面上所流行家庭血壓監測儀,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一為手臂式電子測壓儀器,其二為袖帶式電子測壓儀。前者更為方便快捷,不過價格偏高;後者價格適中,只不過操作較為繁瑣。

目前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普遍使用袖帶式電子測壓儀。如果使用該類血壓儀,監測數值存在較大波動,就要考慮袖帶穿戴正確與否問題。

關於袖帶穿戴,不同人存在認知差異,部分群體喜歡寬鬆式佩戴,另一部分群體則認為綁得越緊,測量越精準。實際上,兩種穿戴方式都不恰當,均會影響測量結果。

正確方式為:右上臂穿戴袖帶,佩戴位置為手肘處向上2~3釐米,既不能過鬆,也不能過緊,以輕鬆插進1根手指為最佳。

自己在家測血壓,靠譜嗎?醫生:或要注意4個問題,避免偏差過大

3、不要在夜間或凌晨測血壓

部分群體有起夜習慣,如果起床過猛,可能會存在頭暈目眩情況,這時他們會過度緊張,認為是血壓升高導致,手隨心動,立即掏出血壓檢測儀開始測量。

相關科學研究表明,夜間醒來立即測血壓,數值往往並不準確,反而會導致患者情緒緊張,引起系列不良反應。

專業醫師並不建議高血壓群體,選擇夜間或凌晨監測血壓數值。一般來說,家庭血壓最佳檢測時間為早上6-8點或下午4-6點。

自己在家測血壓,靠譜嗎?醫生:或要注意4個問題,避免偏差過大

4、採用正確坐姿

血壓監測數值波動,也要考慮坐姿因素

。想要保持血壓測量資料精準,要選擇平穩處,端正坐姿,儘量使手臂與心血管位置保持同一水平。

自己在家測血壓,靠譜嗎?醫生:或要注意4個問題,避免偏差過大

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容易升高血壓?

1、高鹽食物

45歲以上中老年群體,身體逐漸走向下坡路,組織器官功能也開始衰退,與之相對應地,是味覺失靈。因此,該類人群對重口味食物,高鹽食物情有獨鍾。

然而感知美味背後,卻暗藏兇險:

高鹽食物,雖然口感豐富,但鈉離子含量過多,該物質具有極強親水性,會導致水鈉儲留

,壓強增高,迫使血管加速收縮、擴張頻率。

長期如此,血管會慢慢失去彈性,漸趨硬化、老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自己在家測血壓,靠譜嗎?醫生:或要注意4個問題,避免偏差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