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曾3萬兵勝劉邦56萬,擅長以少勝多,為何垓下10萬兵卻輸了?

秦朝末路,天下群雄並起,其中項羽本就生於名門之後,其驍勇善戰,無人可擋。成為了反秦大軍中的中流砥柱。滅秦後稱西楚霸王,將抗秦有功之臣各封為王。可為何意氣風發,雄心壯志的西蜀霸王在楚漢之爭中,不敵身處市井的劉邦,最後落得垓下大敗,烏江自刎的慘況呢?

要知道曾經的彭城之戰,項羽率三萬士兵大敗劉邦五十六萬兵馬,成為以少勝多的傳說一戰,那麼垓下之戰又是哪裡出了問題導致十萬兵馬卻又兵敗身死呢?

項羽曾3萬兵勝劉邦56萬,擅長以少勝多,為何垓下10萬兵卻輸了?

彭城之戰的戰況

說起彭城之戰,這讓人不由得讚歎項羽這位軍事天才的銳不可當。當項羽完成了分封之事後,他居彭城稱為西蜀霸王,但由於項羽重視親族的利益,將肥沃的土地皆封於親王。這讓很多有功之臣懷恨在心,蓄意謀反。

公元前205年,劉邦集結反楚大軍,以項羽殺掉義帝為由討伐項羽。兵分三路攻西楚都城彭城。而此時的項羽正親率大軍攻齊,看守彭城的只有些老弱殘將,所以三路並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就成功會師。

項羽曾3萬兵勝劉邦56萬,擅長以少勝多,為何垓下10萬兵卻輸了?

奪取彭城的劉邦一改曾經的假仁假義,派兵把手駐紮後就開始了縱歡享樂的慶祝,而此刻項羽的處境十分危險。一方面攻齊的戰爭還未結束,大量撤軍將功虧一簣,還可能受到兩面夾擊。但若不回,齊國還久攻不下,更是危在旦夕。況且即使回受彭城,面對56萬大軍,人數上也過於懸殊,豈不是狼入虎口。

危急關頭,項羽定下決心,精心部署了回受和攻齊的隊伍。隨後帶領三萬精兵殺回彭城。衝破樊噲的守軍後即刻趕往劉邦所駐紮的軍營。利用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時間,殺得伐楚大軍接連敗退。項羽和士兵們大殺四方,中午就大破漢軍,僅半天時間,漢軍死傷慘重,10餘萬人遭斬殺,血流成河。

項羽曾3萬兵勝劉邦56萬,擅長以少勝多,為何垓下10萬兵卻輸了?

項羽緊追劉邦不放,在睢水又進行激烈的戰鬥,被殺被淹死的漢軍數不勝數。在即將活捉劉邦之際,突然飛沙走石,驚嚇到楚軍的戰馬,而劉邦也因此成功逃離。但其家眷均被楚軍俘虜。而劉邦的敗走也讓伐楚聯盟分崩離析,主動權轟然傾向項羽一方。

彭城之戰失敗的原因

劉邦戰敗的原因其實並不難分析,他雖然佔據人數上的優勢,但都是臨時組建的軍隊,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缺乏紀律和戰術。

項羽曾3萬兵勝劉邦56萬,擅長以少勝多,為何垓下10萬兵卻輸了?

此外自從項羽鉅鹿之戰楚軍大破秦兵後,楚軍成了各路諸侯心中的夢魘,人人畏之,加上項羽的親臨戰場,更是膽怯不敢與之抗衡。而且在劉邦攻入彭城後,便開始貪圖享樂,犒賞三軍,面對項羽突如其來的襲擊,自然不敵,由此觀之,劉邦的失敗是註定的。

垓下之戰楚漢局勢

到了垓下之戰的時候,勝利的天平已經傾向到劉邦。彭城之戰的失敗讓劉邦看到了自己的實力,他無法與項羽正面對抗,只能集結各諸侯的力量共同討伐。

項羽曾3萬兵勝劉邦56萬,擅長以少勝多,為何垓下10萬兵卻輸了?

雖然他的軍事力量基本喪失,但他的將領們並沒有損失,相反,在彭城之戰後,他又獲得了不少得力的干將。由於劉邦的海納百川,他的手下人才濟濟,不僅在軍事上碾壓了楚軍的虎狼之師,更是在輿論上贏得民心。他在捲土重來後調養生息,養精蓄銳,為最後的大戰做了充足的準備。

反觀項羽,他只相信宗親,把別姓的將士都排除在外,在鴻門宴上優柔寡斷沒有當即殺掉劉邦,反而懷疑范增有謀反之心,失去了與之謀事的重要謀臣。而身邊的武將也漸漸離開他投靠劉邦,英布和韓信的離去讓他更為惱火,但卻又無可奈何。連年征戰也讓他失去了民心,悲慘的結局已經不可逆轉。

項羽曾3萬兵勝劉邦56萬,擅長以少勝多,為何垓下10萬兵卻輸了?

最後的霸王

公元前202年,項羽攜軍隊去往垓下,被數十萬漢軍包圍。沒有補給的楚軍戰鬥的意志被不斷消磨,而在夜晚又被漢軍所吟唱的楚歌喪失抵抗的力量。最終項羽被田夫誆騙到泥沼,最終以一己之力殺了漢軍數百人,憤然自刎於烏江。一代梟雄就此結束了榮耀的一生。

結語

項羽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能,可惜剛愎自用優柔寡斷,過於珍重聲譽的他最終被聲譽擊敗,一次次削弱自己的力量,導致最後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彭城之戰的大勝源自於對項羽的恐懼,而垓下之戰的慘敗則在於項羽的不得人心,他的確不是死於戰爭,而是死於將自己一步步的推向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