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後,劉邦賞賜了仇人,斬殺了恩人,從而換了漢朝400年江山

楚漢爭霸之時,西楚霸王項羽身陷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困,逃到垓下之後,嘆息大勢已去,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於是自刎於烏江,一代梟雄從此落下帷幕,徒留世人千年的嘆息。

而憑藉著眾人依託幫襯的劉邦,一路走來逐漸強大,取得了最終的勝利,登上了至尊之位,建立了大漢王朝。

項羽死後,劉邦賞賜了仇人,斬殺了恩人,從而換了漢朝400年江山

為了鞏固統治,漢高祖劉邦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被世人津津樂道、以至於傳頌千年的就是劉邦“賞賜了仇人,斬殺了恩人”的故事。

對於劉邦違反常規的操作,司馬光給予了高度的讚揚,極力讚頌劉邦的做法,稱這種行為換取了大漢400年的江山。

為何劉邦賞賜了仇人不被指責顛倒是非,反而被千古傳誦?殺害恩人不被責罵忘恩負義,反而被稱讚聖明?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賞賜仇人 加官進爵

劉邦賞賜的仇人為季布,季布為項羽陣營的一員大將,英勇善戰,在楚漢戰爭中,季布多次打敗漢軍,引得劉邦惱怒不已。

項羽死後,劉邦更是視季布為眼中釘,肉中刺,

想要除之而後快,

於是劉邦下令懸賞緝拿季布,

並稱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

項羽死後,劉邦賞賜了仇人,斬殺了恩人,從而換了漢朝400年江山

然而季布豪爽仗義,常常為人打抱不平,而且特別信守諾言,是一個正義之士,當時廣泛流傳著“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的諺語。

可見季布品行端正大氣,所以當季布落難之後,他的朋友也並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幫助將他藏匿起來。

為了躲藏官府的搜查,周俠士將季布裝扮成僕人賣給了魯地的朱家,以尋求朱家的庇護。

朱老爺一見到站在僕人群中氣宇軒昂的季布,便知此人不凡,心中瞭然,於是交代兒子,“不要將此人當成僕人,要把他當成和我們一樣的人,吃一樣的飯食。”

朱老爺即刻前往洛陽,拜見汝陰侯夏侯嬰。

朱老爺對夏侯嬰說道,“季布是項羽手下,聽從項羽的命令是分內之事,何錯之有呢?陛下剛剛奪得天下,如果憑著個人的喜怒就去抓捕一個人,

這不是向天下宣告自己的氣度狹小嗎

?季布不應該因為是項羽的忠臣而被抓捕啊。”

項羽死後,劉邦賞賜了仇人,斬殺了恩人,從而換了漢朝400年江山

經過思索,夏侯嬰覺得朱老爺的分析非常有道理,於是趁著上朝的機會,便將此想法稟告給了劉邦,

建議帝王不應該以個人好惡而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況且季布是一個賢能之士,不應該過於步步緊逼,以免造成其逆反的局面。

從諫如流的劉邦當即下令赦免季布,不再追究他的罪過,為表示感謝,季布當面向劉邦謝罪,

劉邦不計前嫌將其任命為郎中

斬殺恩人 殺雞儆猴

劉邦斬殺的恩人為丁固,丁固與季布一樣同為西楚霸王項羽的名將。

有意思的是,

丁固是季布同母異父的弟弟

,兩兄弟,一人被殺,一人被賞,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命運。

項羽死後,劉邦賞賜了仇人,斬殺了恩人,從而換了漢朝400年江山

彭城之戰中,劉邦56萬大軍駐紮在城內,整日飲酒尋歡作樂,項羽率領三萬精兵突襲劉邦,劉邦驚慌失措之中無力抵抗,倉皇逃竄。

丁固領兵追上了劉邦,生死存亡之際,劉邦向丁固大聲呼喊“

我們都是賢士,為什麼要互相傷害呢?

此時的丁固嗅到了一絲可以向劉邦示好的氣息,抱著未來不管誰當帝王自己都可以兩頭有好處的想法,

丁固竟然故意創造機會,放走了劉邦

可以說丁固的這一行為無疑是放虎歸山,此後劉邦和項羽的形勢急轉直下,楚弱漢強,劉邦掌握了戰爭主動權,而項羽卻節節敗退,命喪烏江。

項羽死後,丁固得意洋洋地去求見劉邦,希望得到賞賜。

然而丁固並沒有得到想象中的金銀財物和一官半職,

劉邦將其斬殺于軍中

,怒斥他:“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的惡劣行為。

項羽死後,劉邦賞賜了仇人,斬殺了恩人,從而換了漢朝400年江山

司馬光稱讚劉邦智舉

很多人不解劉邦奪得了天下之後“賞賜仇人,斬殺恩人”的行為,

其實轉換身份思維就可以明白劉邦為什麼要這麼做

作為大漢王朝的統治者,劉邦的所有佈局均以江山社稷為重,所有行為的第一判定原則就是是否有利於朝廷。

為了江山社稷永存,

劉邦最需要的就是大臣們的忠誠

,不僅要忠誠於自己,更要忠誠於大漢王朝。

季布雖然是項羽名將,曾經多次為難自己,可是卻是一代忠臣,劉邦賞賜了季布,不僅

挽回了眾多與季布情況相同的賢達人士的觀望態度

,可以將他們招募麾下,則賢任用。

項羽死後,劉邦賞賜了仇人,斬殺了恩人,從而換了漢朝400年江山

同時更為關鍵的是,

劉邦贏得了寬厚待人的民心

,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

而對於丁固,雖然他曾經救過自己一命,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可是作為項羽的手下,

卻如此背主求榮

,為了利益甘願做三心二意的牆頭草。

當時他會背叛項羽,日後是否也會背叛我大漢王朝?

所以為了殺雞儆猴,劉邦將丁固斬殺于軍中,向眾人說道,“

我可不想後人效仿這位不忠之臣!

”,這就是劉邦恩人不得不殺,仇人不得不賞賜的為國之道。

劉邦正是透過對兩個人的不同處理方式證明了忠誠之事的重要性,

樹立了忠義的價值觀

劉邦的這種行為受到了司馬光的盛讚,他認為,沒有成為帝王的時候,可以招降,此時的叛變是可以接受的,不能因為這樣不重用他人。

項羽死後,劉邦賞賜了仇人,斬殺了恩人,從而換了漢朝400年江山

然而成為帝王的時候,就必須使大臣明白忠誠的道理,即使

不忠的大臣對於自己有私恩也不能存活

,反而對於自己有私怨的人應該給予寬厚處理。

事實也證明,丁固死後,蠅營狗苟的小人受到了震懾,不敢作亂。

而季布歷事漢高祖、漢惠帝、漢文帝三代君主,成為漢代的名臣,

為漢朝大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司馬光稱漢朝之所以有400年的歷史,全靠的就是劉邦的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