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項羽問樊噲:還能再喝嗎?樊噲答道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病重,偏偏此時傳來燕王盧綰叛變的訊息,於是劉邦派樊噲率軍前去討伐盧綰。

沒想到,樊噲剛走,劉邦馬上又派周勃和陳平去追殺樊噲,然後由周勃代替樊噲前去平叛。

樊噲究竟做了什麼事惹得劉邦要追殺他,周勃和陳平又將如何處置此事呢?

1、頭腦冷靜的猛人

樊噲是劉邦的老鄉兼密友,他早年以屠狗為業。劉邦在沛郡起事的時候,樊噲就跟隨在劉邦身邊,劉邦做了沛公以後,任命樊噲為“舍人”,就是劉邦的隨從。

樊噲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作戰勇猛的特點:

在碭東作戰時,他斬敵15,劉邦給他賜爵“國大夫”;

在與秦將章邯作戰時,樊噲率先登城,斬敵23,劉邦賜爵“列大夫”……

鴻門宴上,項羽問樊噲:還能再喝嗎?樊噲答道

劉邦的影視形象

樊噲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頭腦冷靜,即使是在劉邦頭腦發昏時他仍然保持清醒,並且敢於對劉邦進諫。

劉邦一路西行,高歌猛進,他率軍最先攻入了秦朝國都——咸陽。秦朝宮殿富麗堂皇,劉邦看得眼花繚亂,當即就失去鬥志,準備住在皇宮之中,好好享受一番。

此時起兵反秦的各路諸侯都在征戰之中,假如劉邦入住秦宮,勢必引起各路諸侯不滿,很可能會成為大家的公敵。以劉邦現在的實力,根本沒有殲滅諸侯的把握。

見劉邦被眼前富貴所迷惑,樊噲卻仍然保持頭腦冷靜,他立即對劉邦當頭棒喝:“這些奢華之物,正是秦朝滅亡的禍根,你千萬不要迷戀!”

樊噲的及時進諫顯然十分正確,但是因為樊噲一直以來是劉邦隨從的身份,再加上樊噲娶了劉邦妻子呂雉的妹妹,樊噲和劉邦就是“連襟”的關係,因為關係太親近了,劉邦反倒根本沒把樊噲的話當回事兒。

後來,還是謀士張良進來,把其中利弊對劉邦仔細剖析一番,劉邦這才意識到住在秦宮中的隱患,於是下令封存秦宮府庫及財物,還軍霸上,然後約法三章。劉邦此舉不僅贏得秦民的擁戴,也讓各路諸侯頗為滿意。

在這件事情上,樊噲雖然沒能勸諫成功,但也能夠看出他考慮周全,行事謹慎,只不過他可能沒有張良的好口才,心裡明白的道理未必能夠條理清楚地說出來,所以不如張良有說服力。

2、鴻門宴

雖然劉邦沒住進秦宮,但還是被項羽視為勁敵。

鴻門宴上,項羽問樊噲:還能再喝嗎?樊噲答道

項羽的影視形象

在謀士范增的勸說下,項羽在鴻門設下酒宴,邀請劉邦前來赴宴,范增則準備派項莊舞劍刺殺劉邦。

劉邦帶著一百多人來到鴻門,只有張良被允許陪著他入帳就座,其餘人只能等在軍營門口。

酒席之上,項羽和劉邦飲酒,范增和張良都在一旁陪著。

在范增的示意下,項羽的堂弟項莊以助興為名,開始在席間舞劍。

項羽的叔叔項伯和張良熟識,他此前已經和劉邦約為兒女親家。此時,項伯見項莊的劍總是旋繞在劉邦左右,顯然項莊來意不善,於是項伯也拿起劍來舞動,將劉邦護衛在自己身後,項莊一時無法得手。

此時樊噲正受命守衛在軍營門口,張良見形勢緊急,連忙出去把情況告訴樊噲。樊噲護主心切,說道:“我馬上進去,與主上同生共死!”於是樊噲手持鐵盾衝入軍門。

守衛的楚軍想要攔住樊噲,但是樊噲一通橫衝直撞,硬是闖進帳去。

3、壯士本色

《史記》中沒有關於樊噲形象的描述,不過他出身屠夫,久經戰場又多立戰功,身材健碩、自帶殺氣想必是少不了的,此時這樣一個人氣勢洶洶地闖進帳來,拿著鐵盾往旁邊一站,想不引起別人的注意都難。

鴻門宴上,項羽問樊噲:還能再喝嗎?樊噲答道

劉邦的影視形象

果然,項羽很快看到了樊噲,連忙問他是誰。

張良答道:“這是沛公(劉邦)的參乘樊噲。”

參乘就是古時兼任車伕和護衛的人。

項羽也是員猛將,此時他見到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的樊噲,或許有惺惺相惜之感,當場讚道:“壯士!”於是讓人給樊噲送去一杯酒和一條生豬腿。

樊噲毫不客氣,當場大吃大喝,只見他喝完杯中酒之後拔出劍來,把豬腿放在盾牌之上,開始切豬腿上的肉吃,一會兒就把肉吃完了。

項羽看樊噲喝完了酒,客氣地問了一聲:“還能再喝嗎?”

樊噲的回答卻不太客氣:“我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怕喝酒嗎?之前各路諸侯曾有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沛公先攻下了咸陽,可是他卻沒住在城裡,反倒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等待大王您的到來。沛公勞苦功高,還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大王您卻聽信小人讒言,對沛公有所懷疑,想把這樣有功的人殺掉。這和滅亡的秦國有什麼不同?我擔心照此下去,各路諸侯四分五裂,天下人都會認為是您造成的!”

項羽沒想到,這位壯士不僅能吃能喝,還挺能說,但是打嘴仗顯然不是項羽的長項,一時他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說了一個字:“坐!”

樊噲進去後坐了一會兒,劉邦就趁著上廁所的機會把樊噲叫了出去。

4、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劉邦出來以後,就商量著趕快回霸上去,正在這時候項羽派人來叫劉邦回去。劉邦猶豫道:“我們現在走,還沒有告辭,未免失了禮數。”

這時樊噲的回答有理有據: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做大事不必在乎小的禮節,講大禮節不需躲避小的責備。現在人家就是菜刀和案板,我們好比魚肉,還講什麼辭行不辭行呢!

鴻門宴上,項羽問樊噲:還能再喝嗎?樊噲答道

張良的影視形象

於是劉邦把張良留下來道歉,同時讓張良把送給項羽和范增的禮物帶進去,然後就在樊噲等人的護衛下賓士而去。

這是劉邦起事以來遭遇的較大一次危機,如果沒有樊噲挺身而出,進入營帳之中打破僵局,劉邦接下來會遭遇什麼還真不好說。

此事之後,劉邦被封為漢王,劉邦則封樊噲為臨武侯,升為郎中。

5、危機

劉邦即位後,臧荼、韓信、韓王信等異姓諸侯反叛不斷,劉邦馬不停蹄地到各地平叛。樊噲也像劉邦一樣,始終奔波在平叛的路上,是協助劉邦的主將。

然而,樊噲所做的這一切,在劉邦病重之時,卻險些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被全盤抹殺:

前195年,劉邦平滅英布反叛回到長安後,因舊傷發作病倒,不料此時又傳來燕王盧綰叛變的訊息,劉邦就派樊噲率軍前去平叛。

沒想到,樊噲剛走,就有人對劉邦進言:“樊噲和呂后勾結,他們只等陛下百年之後就會馬上動手,除掉陛下寵愛的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

戚夫人是劉邦最愛的妃子,劉如意是劉邦的第三個兒子,是戚夫人所生,母子二人一直是劉邦的最愛。

鴻門宴上,項羽問樊噲:還能再喝嗎?樊噲答道

呂后的影視形象

一聽說樊噲要和呂后合謀動自己的心頭最愛,劉邦勃然大怒,當即不辨真假,馬上召來周勃和陳平,命令二人去追趕並斬殺樊噲,然後由周勃代替樊噲前去平叛。

周勃勇猛過人,陳平足智多謀,如果這兩個人遵照劉邦的旨意,合謀誆殺樊噲的話,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劉邦的旨意因此沒有得到全面執行。

6、周陳二人的小算盤

周勃和陳平一邊追趕樊噲一邊商議:樊噲不僅勞苦功高,他還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現在陛下一時氣急讓我們去誅殺樊噲,如果他將來後悔了怎麼辦?再說,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如果陛下去世,呂后必定掌權,她掌權後知道我們殺了她唯一的妹夫,那肯定會追究罪責。

周陳二人最終商議出對策:對樊噲,他們一不殺,二不放,直接把他綁上囚車送回長安,是殺是留,讓劉邦和呂后一家人自己決定。

這個計策既保全了樊噲,也保全了周勃和陳平,因為當陳平押解著樊噲回長安時,剛走到半路,就傳來了劉邦病故的訊息。

鴻門宴上,項羽問樊噲:還能再喝嗎?樊噲答道

周勃畫像

呂后果然想追究陳平和周勃的責任,不過當她知道這兩個人處置樊噲的做法後,馬上轉怒為喜,拜陳平為郎中令,讓他輔佐剛剛即位的漢惠帝。

在《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的結尾,司馬遷感嘆道:“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庭,德流子孫哉!”覺得像樊噲、灌嬰這些當初在市井之中屠狗賣布的小人物,是因為依附於劉邦才得到了留名青史、福廕子孫的機會。

如今我們細讀司馬遷的《史記》,從他詳細的文字記錄中,看到了一個個出身低微卻擁有超常的品格和智慧的人物形象,像樊噲在劉邦沉迷於秦宮富貴時的勸告、樊噲勇闖鴻門宴時救出劉邦時的精彩對白,呈現出的是一個有勇有謀、有境界有擔當的英雄形象。自古“英雄起自微末”,既是英雄,又何必再去追究他的出身呢!

參考資料: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史記·留侯世家》

《史記·高祖本紀》

《史記·項羽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