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全:烏蘭布通之戰“放走”噶爾丹,被康熙罰俸3年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皇兄福全班師回朝,康熙訓斥:“為何擅自撤兵,為何放走噶爾丹?”福全無言以對,痛哭流涕,“我復何言”,承認了錯誤。

福全:烏蘭布通之戰“放走”噶爾丹,被康熙罰俸3年

福全,順治皇帝的次子,康熙的異母兄弟。早年,福全、玄燁(康熙)一起在皇宮中長大,是很好的夥伴,經常陪伴在孝莊太后的身邊,感情深厚。

順治曾問福全有何志向,福全直言:“願意當賢王”,順治很滿意,認為福全品德高尚,理應作為君王。

1661年,順治帝染上天花,奄奄一息,想冊立福全為儲君,繼承大統。但是順治有個疑慮,就是福全沒有“出水痘”,對天花的免疫力太弱。

清朝入關以來,死於天花的王公大臣可不少。為了防止出現意外,順治帝採納南懷仁的建議,冊立已經“出水痘”的玄燁為儲君,是為康熙帝。

康熙繼位後,對兄長福全、弟弟常寧都是厚待。福全,冊封裕親王,可以參與議政,是議政王大臣;常寧,冊封恭親王,也是議政王。此外,福全、常寧麾下都有“牛錄”,兵馬可不少。

1689年,噶爾丹乘著康熙與沙俄在遠東激戰,率3萬騎兵東征,擊敗喀爾喀蒙古,追擊土謝圖汗、哲布尊丹巴,進入內蒙。

福全:烏蘭布通之戰“放走”噶爾丹,被康熙罰俸3年

土謝圖汗戰敗,率領部落南下投奔清朝,駐紮在長城附近,噶爾丹乘勝追擊,與清軍在烏珠穆沁遭遇,展開激戰。

烏珠穆沁之戰,理藩院尚書阿爾尼率2萬精兵出戰,與噶爾丹死磕。蒙古騎兵憑藉火力優勢,以火繩槍發起進攻,清軍幾乎全軍覆沒。

戰敗訊息傳來,京師戒嚴,康熙決定御駕親征,在內蒙圍剿噶爾丹。為了達到目的,康熙出動7萬兵馬:福全率3萬精兵,出古北口;常寧率3萬兵馬,協助福全;留守東北八旗、科爾沁蒙古,出動1萬騎兵。

三路兵馬出征,康熙信心滿滿,還在宮廷設宴,為福全踐行。大軍出古北口,朝著噶爾丹大營出擊,雙方在烏蘭布通決戰。

烏蘭布通,在蒙古赤峰市附近,距離京師不過千里,清軍後勤補給有優勢,是主場作戰。噶爾丹,由於伊犁河流域被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襲擊,毫無後方可言。

福全抵達戰場時,常寧還在途中,東北八旗、科爾沁蒙古才剛出發。如此,福全與噶爾丹的兵力旗鼓相當,都是三萬左右。

噶爾丹先佈陣,佔據高地,並以密林作掩護,部署騎兵、炮兵。噶爾丹的陣營前方,則是以“駝城”為主,抵擋清軍的火炮。

福全:烏蘭布通之戰“放走”噶爾丹,被康熙罰俸3年

蒙古騎兵嚴陣以待,福全主動出擊,戰術很傳統。清軍正面佯攻,騎兵從兩側包抄,卻受阻於河流,難以發揮騎兵的優勢。

蒙古騎兵以火繩槍還擊,居高臨下衝刺,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國綱陣亡沙場,清軍膽寒,從山腰撤退。蒙古騎兵乘勝追擊,渡過河流,遭炮火還擊,撤退回山林。

兩側進攻失敗後,福全下令中路進攻,蒙古兵以“駝城”作掩護,從縫隙發射火槍、弓弩,清軍前赴後繼,卻無法靠近“駝城”,損失慘重。

大將格斯泰、邁圖下馬衝鋒,手持彎刀,冒著槍林彈雨前進,被蒙古兵打死,清軍由此膽寒。正白旗副都統色格印,臨陣脫逃,稱病不出,躲在大營裡避難。

索額圖、明珠則調兵護衛自己,導致清軍進攻兵力不足。八旗兵的糟糕表現,福全十分無奈,但清軍火炮數量多,後勤補給充足,糧草還能堅持兩個月,可以打持久戰。

主動進攻失敗,福全打起了持久戰、消耗戰,每天以火炮轟擊噶爾丹大營,蒙古騎兵也以火炮還擊,雙方進行“炮戰”。

拼消耗,噶爾丹吃不消,後方已經被策妄阿拉布坦佔據,隨身攜帶的糧草、彈藥、武器,都不足以支撐長期作戰。此外,常寧的軍隊即將抵達,蒙古騎兵即將陷入重圍。

福全:烏蘭布通之戰“放走”噶爾丹,被康熙罰俸3年

為了順利脫身,噶爾丹假裝議和,派使者前往清軍大營,與福全談判。福全也想以“議和”拖住噶爾丹,等待常寧到來,再撕破臉皮,進行決戰。

福全的想法沒錯,可惜他疏於防備,噶爾丹趁著夜色,撤離烏蘭布通。康熙得到訊息,訓斥福全,說他“貽誤”戰機,等回朝再治罪。

噶爾丹撤兵,康熙讓福全戴罪立功,火速追擊蒙古騎兵。福全領命,帶著20天糧草,追擊噶爾丹,但沿途草原被噶爾丹縱火焚燒,清軍馬匹沒有食物,福全只好返回。

福全回朝,康熙很惱火,說他沒接到命令就回來,目無君王。延誤戰機,擅自撤兵,朝臣認為福全“故意”放走噶爾丹,要求康熙治罪,廢了裕親王爵位。

康熙的斥責,讓福全萬分羞愧,噶爾丹從眼皮底下逃走,自己難辭其咎。福全痛哭流涕,直言:“吾復何言”,承認自己的過錯,也願意接受處罰。

噶爾丹畢竟戰敗,福全又是自己的兄長,康熙保留他裕親王爵位,但撤去議政王大臣的權力,並罰俸祿三年。

福全:烏蘭布通之戰“放走”噶爾丹,被康熙罰俸3年

1703年,福全病重,康熙派九位皇子前往王府探望。夏季,福全病逝,康熙親自弔唁,淚流滿面,送其出殯。

為紀念福全,紀念兄弟之間的感情,康熙讓畫工繪像一幅,為康熙帝與福全並坐於桐蔭之下,表示康熙、福全情同手足。

參考書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