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生在三國會是什麼水平

如果項羽穿越到三國那麼他的武力和權謀會排在什麼水平呢?

項羽生在三國會是什麼水平

西楚霸王項羽當初和漢高祖劉邦角逐天下的英雄人物,儘管失敗了,但是後人對於項羽的讚美和敬佩卻始終沒有停止過。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力拔山兮氣蓋世,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項羽也指揮過很多傳奇的戰役,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擊敗十倍於自己的秦軍,徹底打垮了王離、章邯,其中王離軍隊全殲,章邯軍隊被迫投降。這一戰秦朝主力盡喪,項羽也因此確立了自己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彭城之戰,這一戰是劉邦自起義以來遭受的最慘痛的失敗,而這場戰役也是項羽的傑作,半日之內集結3萬兵力,擊潰漢軍數十萬,導致劉邦主力潰散,陷入困境。此役劉邦父親、妻子都被楚軍俘獲,元氣大傷,可以說項羽最擅長打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可否認的是,項羽身上也有很多作為領導者的缺點,比如。任人唯親,比如剛愎自用,這也導致他最終在和劉邦的角逐中失敗了。如果把項羽放在三國裡,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水平呢這個問題就很尖銳,因為不好分析,畢竟不是一個時代的人物。。所以我只能儘可能地表達我自己的看法

項羽生在三國會是什麼水平

我們在武將、謀士、領導者三個角度來體現項羽的綜合水平。首先武將角度,所謂武將應該有很強的個人作戰能力以及領軍作戰的指揮能力,這一點項羽絕對可以問鼎三國群將。其中個人作戰能力對比三國單挑第一人呂布,呂布在氣勢上是不如項羽的,雖然呂布名聲大,但是總感覺沒那麼多人真怕他,而且呂布死後經常會出現一些武將被稱為不下呂布之勇,更有人叫罵三姓家奴,但是這種事情沒有發生在項羽身上,項羽一個人就把殷通百十號人全部殺死,士兵看到項羽都是哆哆嗦嗦的,不敢靠前,等到項羽被圍困至死,也從來沒有人敢於媲美項羽之威死了依舊被人敬畏。可見項羽給人的壓迫感比呂布要大得多,並且項羽年輕的時候就能扛起大鼎,又有以一敵百的實力

,我個人認為項羽在單打獨鬥的能力上依然優於呂布,呂布給人一種雖然你很強,但是我還可以試一試,但是項羽讓人試都不想試,只能人海戰術上去活活耗死。個人作戰能力說完我們再說領兵作戰的能力,項羽的統帥能力在三國那一定是天下第一,項羽打得仗要不人數少,要不糧草不足,往往極度劣勢與對方,但是就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項羽指揮的戰鬥就輸了一場,也是他無法接受從而烏江自刎的那一場。三國時期的武將大多利用天時地利獲得以少勝多的勝利,而項羽就是純武力的碾壓,手下部卒,個個打了雞血,以一當十,抱著必死的心去戰鬥,足以體現項羽的無與倫比的領兵能力和個人魅力,真的感染到手下的每一個士兵,所以項羽作為武將,論個人作戰能力和領兵作戰能力都是,無出其右的存在

項羽生在三國會是什麼水平

其次謀士的角度,這個項羽就有點尷尬了。因為三國時代是中華歷史上謀士噴發的一年,項羽的謀略放到三國還真有點看不到別人的後位燈。項羽是戰術上的天才,但是是戰略上的矮子,有點過於自大了,認為自己的武力可以碾壓一切,這其實就非常不理智了,尤其是鴻門宴上被劉邦馬屁一拍,整個人就飄起來了。范增多次出謀劃策,讓項羽除掉劉邦,但是項羽拘泥於武德道義,以德服人,放走了劉邦,可以說項羽的目光還是比較短淺的,謀政事不如諸葛亮、魯肅,謀軍事不如法正、荀攸,並且百戰百勝的戰績更讓項羽矇蔽了雙眼,甚至項羽都有點無視計謀了,認為自己有絕對的實力碾壓一切。所以我認為項羽是不夠聰明的,在謀略上有很大的不足。

最後領導者角度,我個人認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在謀略方面也不會差到哪去,但是一個優秀的謀士不一定會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正因如此,項羽是一個將才,不是一個帥才,他謀略大局上的短板限制了他做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項羽面對政事猶豫不決,面對軍事剛愎自用,儘管他很能打。但是你埋沒的人才就是你以後的對手,有很多有能力的人最後跑到劉邦那邊對抗項羽,這就是項羽作為一個領導者非常失敗的地方,就是他眼裡容不下人才,並且在用人上唯親是舉,他這一點和曹操有著天壤之別,曹操巴不得天下人才都來他這兒,而項羽巴不得人才全都一邊涼快去,因為他一個人就夠了,自大、自傲,猶豫不決,這都犯了領導者的大忌,很容易在亂世中被人算計吞併。

但是項羽同樣有身為領導者的優點,比如自信、膽子大,重情義,坦率、有主見,有一說一,項羽的將卒關係還是很不錯的,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不服輸的勁頭。所以我認為項羽在三國裡算一箇中等偏上的領導者,一個水平偏低的謀士,一個無出其右的武將,綜合實力大於劉表、袁紹之流,但是不及曹操、孫堅,也就是說項羽勝於軍事敗於政治,但是如果項羽有袁紹的初始實力,我感覺官渡之戰可能也沒曹操什麼事兒了,幹就完了,玩什麼計謀,可惜歷史不容假設,烏江之畔,項羽面對。四面楚歌的漢軍,想起了當初從江東意氣風發的起兵到如今被圍的窘境,自知無力迴天的他選擇了自盡。

項羽生在三國會是什麼水平

很多人看到項羽的結局,都會用悲壯來形容。關於項羽的失敗,很多人都會歸咎於他的剛愎自用,不善用人,這兩點確實是項羽失敗的主要原因,特別是不善用人,註定了項羽勢必敗於劉邦。除了這兩點之外,項羽的失敗其實早在他起義之初就已經註定了。翻開史記項羽本紀不難發現,項羽是以一種非常不道義的形式出場的。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會稽太守本想招募項梁、項羽一同起兵,不曾向項羽叔侄二人不顧會稽太守的一番好意,反手就將會稽太守殺害,還拿下了會稽太守的軍隊,以如此背信棄義的方式加入了反秦的大軍洪流當中,也難怪後來戰敗了項羽不敢回江東,反過來看一下劉邦當年在沛縣起事之時,沛縣令反悔欲殺劉邦、蕭何等人,最終劉邦不得不圍成,並與沛縣父老與子弟共殺沛縣令。從兩人起義的方式來看,項羽靠著陰謀篡奪了會稽太守的準備好的。軍隊物資。劉邦雖然也殺害了沛縣令,但是因為沛縣令言而無信,不得已之下才下的手,從道義上來講,劉邦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俗話說,眼界決定高度,項羽不敵劉邦的根本原因正是在於此。從反秦動機上看,劉邦有統一天下之志,項羽只是出於復仇,表現最明顯的就是項羽好殺殺降其實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它可以讓你失去民心。項羽在贏下了鉅鹿之戰後,本可以將這20萬秦軍收歸為自己所用,但是他卻因為要復仇而下令殺害20萬秦軍。

等到他從劉邦那裡接受了咸陽之後,項羽又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那就是殺了秦王子嬰,屠咸陽,燒宮室。項羽的這一舉徹底得罪了秦國人,等到他準備分封諸侯的時候,才發現《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的關中已經容不下他了,不得已之下,他只能退出關中,回到自己的根據地彭城。當然,這一切如果是站在復仇的角度來看,確實也是無可厚非的,所以眼界僅限於復仇的項羽,其成就必然不會過高。反觀劉邦最初以《仁》獲得了楚懷王的支援,得到了出兵咸陽的機會,攻下了咸陽後,非但沒有傷害情人,還善待了秦王子嬰和降將從而也贏得了三秦父老的好感,隨後又打出與天下共利的旗號,贏得了其他諸侯的支援。從劉邦的種種行為來看,他的志向在於平定天下,而不是復仇。也正是如此,項羽的謀臣范增才會說,《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

項羽生在三國會是什麼水平

當然這也不能怪罪於項羽,畢竟與劉邦相比,項羽身上的復仇的使命枷鎖更重。作為楚將項燕的孫子,項羽身上揹負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使命,所以項羽。面對秦人時看到的更多的是仇恨,是昔日的國仇家恨。劉邦作為平民出身的楚人,所以他對於秦國的仇恨並沒有像項羽那般深,再加上劉邦曾經做過秦朝的官吏,所以對於秦人非但沒有仇,相反還有點感激情人。兩個人的出身及眼界就註定了兩個人的人生高度。一心復仇的項羽,人生的最高高度就只是一個王,一個令人畏懼的王,一個讓手下的將領謀士紛紛棄他而去的王。相反,一心想要統一天下的劉邦,他的人生高度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擬的,成為皇帝是他終其一生的奮鬥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可以將手中的權力下放給韓信、蕭何、張良等人,知人善用,合理的管理好手中的人員。最終,依靠著卓越的管理能力,劉邦擊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