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夏至曾是法定節假日,你知道放幾天?|24節氣

2.夏至曾是法定節假日,你知道放幾天?|24節氣

夏至,在中國古代,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和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氣,還是國家法定節假日。很多朝代,都會在這一天給官員們放假。宋代對官員們更是關照,會放假三天,宋代人龐元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的第二個女婿)在著作《文昌雜錄》裡關於夏至有這樣一段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從夏至這一天開始,百官放假三天)。

古人是非常重視夏至這個節氣的,稱夏至為“夏至節”或“夏節”,就像我們現在重視端午節一樣。實際上,我們把以前對夏至的重視遷移到端午節上,現在有些地方也會用“夏節”來稱呼端午,而這以前可是夏至的專屬稱呼。

古人之所以重視夏至這個節氣,是因為在夏至這一天,上至皇帝,中至官員,下至老百姓,都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祭祀。

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姬旦(就是大家熟知的那個周公,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四弟)在其著作《周禮》中規定:“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猶鬼、神、示之居,辨其各物。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mèi,同“魅”),以禬(guì)國之凶荒、民之札喪。”

姬旦規定:所有的神職人員都要掌握根據用太陽、月亮、星辰來確定眾神神位的方法,便於繪製人鬼、天神和地神所居住的位置以及他們的神像,辨別他們的名稱和類別。在冬至那天祭祀天神和人鬼,在夏至那天祭祀地神和百物之神,以祈求這些神明能夠保佑國家和民眾免於遭受災荒和瘟疫。

儒家創始人孔子非常崇拜姬旦,一直倡導恢復周禮。自漢武帝採取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以後,歷朝歷代皇帝都遵守《周禮》制定的禮儀祭祀標準。所以在這一天,皇帝會親自率領文武百官舉行盛大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祈求國運昌隆、風調雨順。

為了確保夏至這一天祭祀大典的成功,古代人還會專門為神靈編寫音樂並在大典上進行演奏。歷史非常著名的皇帝,熱播電視劇《清平樂》的主角,被諸多文臣盛讚的明君,北宋第四位皇帝,開創“仁宗盛治”的宋仁宗趙禎就曾親自為夏至祭祀寫了一首歌詞,歌名《景祐夏至皇地祇二首》:赫矣淳耀,俶載帝基。一戎以定,萬國來儀。寅恭潔祀,博厚皇祇。威靈攸在,福祿如茨。丕命惟皇,萬物鹹睹。卜年邁周,崇功冠禹。有燁炎精,大昌聖祚。酌鬯祈年,永錫繁祜。

這位趙官家(宋朝的大臣們都稱呼皇帝為官家,至於為什麼稱呼官家,而不稱呼陛下或者皇上呢?宋真宗趙恆曾經問過臣子們為什麼稱呼自己為官家,大臣回答:蔣濟《萬機論》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三國時期魏國名臣蔣記曾經在他的文章《萬機論》中說伏羲、女媧、炎帝這三皇管理著天下,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這五帝位統治著天下。生為皇帝,秉承著三皇五帝的徳者,應當稱為皇帝。官和家都有治理和統治的意思。這裡的家,其實還揭露了封建皇朝的本質,就是家天下。官場未嘗不是在皇家是家長,在國家一樣是家長。)所作的歌詞,不僅採用《詩經》的體例,還選用了很多來自《詩經》裡的成語和典故,主要表達的就是歌頌稱讚大宋皇朝在我趙禎的治理下現在是萬國來朝,祈求上天能夠保佑我大宋朝國運綿長,繁榮昌盛。光有歌詞,沒有曲譜,怎麼唱呢?其實啊,祭祀用曲都是有嚴格規定的。趙官家這首歌用的樂曲是《恭安》《英安》。

皇家都對夏至祭祀如此重視,何況是官紳和百姓家了。夏至這一天,官紳也好,百姓也罷,都會舉辦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的活動,以祈求神佛和祖宗保佑,可以在當年接下來的時間裡消除災難並在秋天有好的收穫。當然,除了祭祀之外,歷朝歷代之所以會給官員們放假,一是讓官員能夠回到家中和親人團聚,和朋友暢飲;二是讓官員在家中避暑,畢竟夏至以後炎熱就要來臨了。

關於在夏至日避暑的場景,古代文豪們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比較喜歡唐代大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韋應物在詩中寫道:夏至這天,晝晷(一種測量白天太陽影子的儀器)所測白天的時間已經到了極限,從今天開始,夜晚漏壺所計的時間漸漸加長。我還沒來得及實施自己的計劃,就已經開始憂慮氣候的變化冷暖的交替了。我在衙門裡每日空閒的時候居多,而這個月的農事卻是比較忙的。這個時候,老百姓正在地裡耕作,也不知道怎麼擋得住酷熱。正午的時候,人也好,物也罷,都在歇息,一切都是那麼靜悄悄的,惟獨我啊,在池塘裡游來游去,很是歡快。城牆高聳,城門緊閉,樹木蔥翠,綠蔭靜寂。翠綠的鮮竹尚且含粉,池塘裡的荷花已經開始散發陣陣的清香了。在這裡,我可以拋卻煩惱忘掉憂愁,終日和自己的影子舉著華麗的酒杯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