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象棋的印度起源

據說古印度有一種四人對局的棋,名叫“恰圖蘭格”(Chaturanga)。意思是“四隊”“四角”或“四方陣”。棋盤為六十四個方格,棋子放在四角的格子裡,每方八子:王、象、馬、船各一,兵四。各子步法:王直斜行一格;象斜行二格;馬與今天的國際象棋一樣;船直行無遠近;兵與今天國際象棋無異。每著棋走前擲臀子,五點是王或兵走,四點走象,三點走馬,兩點走船。(見圖1-1)這是在一部梵文作品叫《Bhawishya Purana》裡所描寫的。另一部梵文辭源《A-mara-Kosha》也談及“四角棋”,不過其中“船”一子則稱之為“戰車”。

論象棋的印度起源

圖1

以上兩部梵文著作的年代不詳。據一般推測,因為梵文在印度書面語停止使用已有一千年了,所以說這兩部書的著作年代至遲在一千年前,相當於我國的北宋初期。但據印度的傳說,這種象棋是錫蘭蘭卡王拉完的妻子發明的;另一說為印度回教徒僧人發明象棋以娛國王。現在據一般的推測,這種四角棋,約在兩千年前(一說二世紀時)的古印度已經流行,但也有人持否定之說,如德人Van der Li nde 認為印度之有棋,“最早在第八世紀中葉”,而在此之前印度的四種軍隊象隊、車隊、馬隊、步隊,“只用于軍事”“非用於遊戲”。至於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四軍將士已安排”的詩句,亦不能斷定為棋戲。

然而,據蘇聯A。II。索柯爾斯基《國際象棋簡史》說:“約在七世紀時,阿拉伯人開始接觸這種棋戲,並且發展和改革了棋制,定新名為LIIarpaHA水(沙特朗茲)。這種棋戲的步法與現代國際象棋尚有差異”。據說緬甸曾發掘了一付沙特蘭茲的棋子,年代不詳,現藏美國國立博物館。(Stewart氏書裡有照片,圖2)。

論象棋的印度起源

圖2

棋盤是一張有四條腿的小桌子,棋子完全象形。棋子的名稱有將、副將(士)、戰車、象、騎兵和步兵等六種,其中除副將(士)只許斜走一步外,其餘與國際象棋的步法相近。棋史學家假定原始的國際象棋以此為代表,並且還認為:“這種棋,無論是棋子的名稱、走法,還是一部分擺法(象士保護將),全都極象中國象棋。我們毫不猶疑地設想:這是中國象棋的前身或藍本”。這種棋的確與我國唐代的象棋有些相似,但我認為這不一定是印度象棋,因為以“將”為中心的象棋是中國北宋時代象棋特點之一,如我國於宋代傳到日本去的也叫“將棋”。

據常任俠《東方藝術叢談》說,印度曾出土了一隻八世紀的象棋子,現藏法國巴黎博物院(圖3)。另外,在倫敦博物院有一付在印度出土的立體象棋子,也是八世紀的文物。白棋子用象牙刻成,黑棋子用鳥木刻成。這說明八世紀之前印度已有象棋了。至於更早印度象棋的具體形制,在印度史籍中尚無確切記載。

論象棋的印度起源

圖3

中國象棋從印度傳入的說法,約始於本世紀的最初年代,據英人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認為:中西象棋大體相同,其源必無異;中國古代不產象,印度則是產象國,中國既名象棋,且棋中有象,這是由印度傳入的證據。為了證實西方學者的說法,胡適從元朝僧念常的《續藏經·佛祖歷代通載》找到了一條所謂“根據”,其《通載》說:“唐文宗開成己未制象棋。”又注云:“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儒用車、馬、士、卒加袍代之為機矣。”胡適在《光華週刊》上認為念常此書專記佛教故事,忽插入此段,似非有心作偽,而且頗為可信。

英人威廉提不出直接的證據,旁證也是無力的,因為中國自古就產象,至於象棋一名早在戰國時代就出現在《楚辭·招魂篇》中,那時印度的所謂“四角棋”恐怕尚未出世?!而胡適的論點更不值一駁,因為念常《通載》根本隻字未道及中國象棋從印度傳入,而是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牛僧儒加以改造。其實,念常的《通載》,據陳垣先生的考證:“自漢明帝至五代十餘卷,悉抄自隆興通論……不僅史料抄之,即敘論亦抄之。”

近來蘇聯象棋史學家在中國象棋的起源問題上大作文章。也許他們對中國象棋的古代歷史比之英人威廉要知道多些,比如中國唐代稱象棋為象戲,而象戲一名卻始於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8),因此,他們就認定印度象棋可能(必然)在公元570年左右傳入中國。

論象棋的印度起源

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我們尊重歷史事實,不能人云亦云。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將近兩千年來,我國跟印度及西方的交往十分密切,從它們那裡汲取了許多有益的東西,大大豐富了我國的文化寶庫。為了尊重和紀念異國人民的創造發明,對於外國傳入的東西,往往加上個“胡”字或“番”字,以示區別,如胡瓜、胡豆、胡蔥、胡琴、胡騰舞、胡旋舞、胡戲等。在唐代的都城長安,西域的舞樂幾乎有壓倒中國舞樂的優勢,元植詩《法曲》說:“女為胡婦學胡妝,仗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但是,在唐代文獻中就找不到稱象棋為胡棋或胡戲的字句,因此,中國象棋是唐代或唐以前從印度傳入的說法不足以令人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