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曹操放在火爐上烤(話說孫權,品人生)

把曹操放在火爐上烤(話說孫權,品人生)

吳、蜀因借還荊州的事情交惡,孫權感到劉備這個盟友不可靠,遂有奪荊州之意。為避免兩面受敵,他向曹操稱臣。據魏國人說,他還向曹操“稱說天命”,即勸曹操當皇帝。

這樣,在我們面前似乎站著兩個孫權。

一個孫權在赤壁之戰前夕,雄姿勃勃,英明果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說:“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孤當與曹孟德決一死戰!”他還拔刀砍奏案,“諸將吏有敢再言當迎曹者,與此案同!”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一個是十年後的孫權。他為了求得生存,不惜屈身事曹,而且還勸曹操當皇帝,使人覺得他的人格似乎很卑劣。

前後不過十年,態度判若兩人。叫我們怎樣來看待這個孫權呢?

孫權一生的志向就是要縱橫天下,不屈服於任何人,保持自身的獨立。不然的話,他二十歲時曹操要他送兒子做人質,他早就送了。現在向曹操稱臣實在是心有不甘。但形勢所迫又不得不如此。孫權採取這一行動,心中是會有一種深深的屈辱感的。

孫權忍受了這種屈辱。為了度過難關,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不論自己心裡舒服不舒服,他按需要做的做了,而且做得還很漂亮。他的“勸進書”實際上起了以守為攻的作用。曹操如果稍微糊塗一點,就會上他的當。

他的用心是,一旦曹操真的稱帝,必將成為眾矢之的,劉備的矛頭還有可能轉移,他可以利用這一時機解脫危機,並趁亂取事。

曹操可不是傻瓜。他把孫權的信給別人看,並說:“這孩子是想把我放到火爐子上烤!”曹操並不因為孫權向他卑辭上書稱臣而小看他。他知道,孫權只是在用另一種方式作戰:外交戰。惺惺惜惺惺,曹操可比我們更瞭解孫權是怎樣一個人。

孫權違心地向曹操稱臣,由此忍受極大的屈辱,這並不是軟弱和無能的表現。恰恰相反,對於他這樣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來說,要能做到這一點,更需要有卓厲堅忍的意志力和韌性,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包括不被理解和遭致非議。

常言道:“忍字頭上一把刀。”對於胸有大志的人來說,在應該忍受屈辱時,能夠坦然承受之,這就具備了另一種對敵作戰的良好素質。人的性情或剛強,或柔順。而對於幹大事的人,則要求他能伸能屈,能剛能柔,能進能退,能攻能守,剛柔相濟,而不能偏執於一端。

前後看似矛盾的孫權其實只是一個:英明果斷也好,委屈求全也好;叱吒風雲也好,卑辭上書也好,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鍥而不捨,合起來是一個雄略之主的完整形象。

在政治鬥爭中,通常意義的高尚、卑劣等等都成了不適用的詞語。這裡主要的語彙是成功和失敗。“成者為王敗為寇。” 當然,“盜亦有道”,但非箇中人則難以理解和評判。

【本文摘自《孫權的人生哲學》(黃忠晶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