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史上真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抹黑?

史料《左傳》記載,“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大家都認為西周的滅亡是因為,周幽王為了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所以才導致國破家亡。誠然,這個觀點也是目前的社會主流,就跟大家都認為陳勝吳廣起義是因為失期當斬所以才被迫發起的一樣。

但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要真的盲目聽信一人之言,而放棄瞭解其他真相的機會嗎?筆者個人覺得,這個是我們應該考慮一下的問題。言歸正傳,西周滅亡,真的是因為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嗎?筆者不才,對此有些其他的看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討。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史上真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抹黑?

在正文開始前,我們先來簡單地梳理一下,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

根據《史記,周本紀》記載:“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史上真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抹黑?

看到這裡事情基本也就一目瞭然了,《史記》中的原文是說,褒姒不愛笑,而周幽王為了讓她笑,便用烽火戲諸侯的方式來博取褒姒一笑。後來周幽王多次故技重施,所以諸侯都不再信任於他。再往後,周幽王想要廢除掉王后和太子,因而得罪了申侯(王后的親家),所以申侯聯合其他兩個部族進攻周幽王,而周幽王在燃起烽火後並沒有得到諸侯的援助,所以周幽王被申侯和其他部族殺死,不但褒姒被擄掠而去,就連西周都城鎬京都被劫掠一空。

上文是正史中的記載,所以我們就以上文為藍本,看看這本出自正史《史記》中的記載,是否是真的。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史上真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抹黑?

史料《呂氏春秋》記載:“周宅豐、鎬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葆禱於王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至於後戎冠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

因為篇幅原因只截取了一部分,但相信大家也能看的明白。作為比《史記》更早幾百年的另一部正史,《呂氏春秋》中的記載說,周幽王與諸侯約定,如果有戎狄進攻,只需敲響大鼓即可,而不用捨近求遠的搞什麼烽火臺。另外這裡需要提到,烽火臺作為軍事設施並大規模應用在實戰之中,其實在漢朝防備匈奴的時候,而且主要也是用於長城附近。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史上真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抹黑?

此外,雖然墨子在生前就提到過利用烽火來防備,但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被大規模採用,這也是筆者查閱包括《左傳》和《春秋》在內的多項史料後得出的結論。當然,就算是使用大鼓的方式來傳遞訊息也不太可靠,畢竟鼓聲傳不了太遠。而且鎬京附近本身就有大量姬姓宗室諸侯存在,一旦鎬京受到襲擊,即使不用傳遞訊息他們也能第一時間知道。

所以,所謂的周幽王利用烽火和鼓聲來向諸侯傳遞訊息的這一觀點,並不可靠。或者就事論事地說,這個的真實性估計連百分之三十都沒有。如果您不相信,可以接著往下看。史料中提到,周幽王跟褒姒是在驪山觀看烽火戲諸侯的,而驪山距離鎬京還有一段距離,雖然不長,但按照古代的交通,最起碼也得好幾個小時才能趕到,畢竟大軍趕路跟小股部隊趕路不同。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史上真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抹黑?

我們假設,當各地諸侯真的看到周幽王的求救烽火後,那會發生什麼呢?當然是諸侯們立刻找來車馬和士卒,並趕往烽火點救援幽王。但問題在於,這不是遊戲呀,你諸侯看到烽火之後是需要時間將戰車套上馬匹,並召集士卒和武士前來集合的。而且西周時期能打仗的都是貴族,貴族總不可能時時刻刻的都在原地待命。所以等你讓貴族穿好盔甲,車伕套好馬車,並全部整裝待發的時候,起碼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以上,這個還都是最快速度。

此外,既然已經用上了烽火,那距離肯定不是一二十里這麼一點點的路(周朝封國都是五十里起步),同時按照古代的路況和行軍速度,一天恐怕也就走個三四十里。我們假設每個諸侯距離鎬京(驪山)都是五十里,那趕過來最快也得一天。而周幽王和褒姒能看到什麼呢,他們只會在傍晚時分看到,累的不成樣子計程車卒和兩眼都快噴火的諸侯,先不說這個好不好笑,筆者是不相信周幽王真的敢將這樣的事情在做第二次。畢竟,西周末年可不是西周初年,那時天子六師和殷八師早已經不復存在。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史上真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抹黑?

最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件事兒,筆者不確定背後到底是因為什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件事絕對是子虛烏有的,是後人杜撰抹黑的。至於為什麼要杜撰抹黑,那就目前來說,我們應該是不得而知了。

參考資料:《史記》 《左傳》 《竹書紀年》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