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是怎麼滅亡的?從五大板塊構成說起

在談及北宋往南宋過渡的歷史事件時,大多數科普讀物都會順著這樣一條主線開始:在十二世紀初,兩個活寶橫空出世,宋徽宗於公元1100年成為大宋皇帝,遼天祚帝於公元1101年成為大遼皇帝。

因為這兩個人都是亡國之君,所以怎麼看,這兩個人也好像兩個活寶。當然了,因為這兩個活寶都愚蠢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境地,所以遼國和宋國都滅亡了。

這種說法對不對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今天我們不講兩宋,單獨講講遼國的大概構成。

遼國是怎麼滅亡的?從五大板塊構成說起

遼國分為五大版塊。

第一大版塊是遼國本土,也是耶律阿保機稱帝時的遼國地盤。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這片土地以契丹、奚、室韋等部族為主。

遼國在這個基本盤的基礎上,向東兼併了渤海國,向南兼併了幽雲十六州,向西兼併了蒙古高原,向北兼併了女真故地。用了幾十年時間,建成了後來的遼國。

第二大版塊是遼東地區,它是渤海國故地。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機率軍征服渤海國,這片土地主要以靺鞨人為主,他們與女真族的淵源很深。

當時,渤海國立國已有二百多年了,方圓五千裡,有52個州,人口三百萬。

渤海國雖然併入了遼國版圖,但是在很長時間裡,渤海國也一直是個高度自治的、半獨立的地區,因為遼國滅掉渤海國之後,將那個地區改稱東丹國,由耶律阿保機的兒子管理。東丹國的稱號,一直存在了三五十年,然後才劃歸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第三大板塊是幽雲地區。公元938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從石敬瑭手裡奪取了幽雲十六州,這裡以漢民族為主,以前總是由中原王朝控制著。

而且,直到公元986年,北宋名將楊業兵敗兩狼山,遼國才算牢牢控制了幽雲地區,因為直到此時,中原王朝才打消了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念頭。

第四大板塊是黑龍江地區,這裡以女真族為主。從常見的歷史地圖看,這塊地區是公元982年,才被遼國併入版圖的。

當然了,我們這裡所說的女真,主要是指生活在邊遠地區的生水真。因為女真民族向上溯源,那可複雜了,如果具體分析,那範圍可廣泛了,在這裡只是簡單說說。

第五大板塊是蒙古地區,這裡是突厥故地,以突厥、回紇等少數民族為主。從常見的歷史地圖看,這塊地方是公元1004年,才被遼國全部併入版圖的。

為了大家比較直觀,所以上一張歷史地圖,這是公元917年的宋遼地圖,那一年耶律阿保機剛剛稱帝不久。

遼國是怎麼滅亡的?從五大板塊構成說起

我這裡說這五大版塊,只是希望大家知道,遼國並不是一天建立的,它是歷經百年才一路打拼出來的,如果站在其它民族的角度,那麼遼國的發展史,就是不斷侵略、征服其他民族的血淚史。

因為看歷史時,我們常常把目光聚焦在帝王將相的身上,所以我們總覺得,大遼皇帝可以在遼國一嗓子喊到底。其實呢?如果站在被征服民族的角度,大遼皇帝在遼國的統治,一直都是危機四伏的。

你讓漢民族去說,肯定是幽雲地區的漢人,在遼國人的統治下,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這一百多年來,幽雲人民都是時刻想回歸大宋祖國母親的懷抱。

你讓女真民族去說,肯定是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遼國人對他們進行著殘暴的統治,酷愛自由的女真人民,一直都為民族的獨立解放,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鬥爭。

你讓渤海國故地,或是蒙古高原上的反對派去說,也難免是這種腔調。總而言之,若干年前,遼國人闖入我們的家園,我們開始了暗無天日的生活,所以,自由、自由,我們想要自由!

雖然說,這種腔調永遠也是政治宣傳的說法,但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那就是在這些地區,始終存在著分裂、反對的因素,而且各種反叛一直也是此起彼伏的進行著。

這五大版塊地區,生產力發展的階段非常懸殊。

文明程度排第一的自然是幽雲地區,因為那裡已是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階段。

文明程度排第二的是渤海國故地,因為那裡也已普遍存在農業文明。

文明程度排第三的是契丹故地,因為這裡也早就出現城池了。

文明程度排第四的,大約是蒙古高原,因為這裡還是純粹的遊牧文明。

文明程度最低的大約就是女真地區,因為那裡還處於原始社會的末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遼帝國必須得尊重各地的具體情況。

按最籠統的劃分方式,遼國當然是一國兩制:一套政治體系管理落後經濟地區,一套政治體系管理發達經濟地區。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院按本族之制,南院按漢制。

如果劃得再細點,那就是標準的一國四制。

一部分實行與中原王朝一樣的上層建築,一部分還是實行遊牧文明的上層建築,一部分則是實行原始社會的氏族聯盟制度,一部分則是擁有獨立事實的屬國。

當然了,如果細劃分,那政治制度就更多了。因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都有著不同的具體形式,所以就會建立起不同的政治制度。

遼國是怎麼滅亡的?從五大板塊構成說起

這樣建立起來的遼國,本來就存在巨大的分裂因素。

更主要的是,這樣建立起的遼國,註定是一個貴族政治,所以皇帝面對的並不是一個人打工仔一樣官僚,而是一個股東一樣的貴族大佬。

所以,大遼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他到底擁有多大的權力,卻實在是個未知數。

表面上,皇帝一聲令下,誰敢不聽。實際上,敢不聽皇帝話的人多了去了。所以,大遼皇帝有兩個被人火併,有兩個一直受制於太后,而在大多時候,就是皇帝、皇后、太弟、太叔分庭抗禮。

人們總認為,帝國滅亡常常是因為皇帝出昏招,其實呢,帝國的興衰是由眾多原因決定的。

在帝國興盛之時,老皇帝死了有小皇帝,小皇帝死了有小小皇帝,帝國卻始終能保持欣欣向榮。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六歲的順治可以帶領大清帝國走向欣欣向榮,八歲的康熙同樣可以帶領大清帝國走向欣欣向榮。

在帝國衰弱之時,那些亡國之君雖然被人們說得一無是處,但是平心而論,許多亡國之君的綜合素質,那都是第一流的。

這裡面,最經典的亡國之君,自然就是那些一手打天下,或是一手讓帝國走入全盛,然後又一手讓帝國滅亡的君主,比如,苻堅、蕭衍、李存勖。

他們初期都是英雄無敵無敵,也都是歷史最優秀統治者的楷模,而後期大敗之際,恐怕都只能重複著項羽的名言,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當然了,用英雄史觀的標準模式解釋,自然是他們初期英明神武絕勝千里,後來老年痴呆了,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遼國的滅亡,絕不是簡單的因為阿骨打神功無敵。就如陳勝吳廣振臂一呼,頓時讓大秦帝國土崩瓦解一樣,這絕不是因為陳勝吳廣神功無敵。

因為陳勝吳廣都沒有修成正果,所以相信沒有人認為,陳勝吳廣神功無敵。如果陳勝吳廣修成了正果,經過御用文人的吹捧,陳勝吳廣肯定比阿骨打更神功蓋世。

阿骨打起兵後,雖然創造了兩萬大敗七十萬的神話故事。但是,如果他很快兵敗身死,人們自然會覺得,阿骨打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就如陳勝吳廣率領幾百民兵(甚至是農民)打得秦帝國土崩瓦解,也沒有人認為,陳勝吳廣有多麼神功蓋世。

遼國的滅亡,也絕不是簡單的因為天祚帝無能,如果天祚帝的後人依然控制著話語權,那人們看到的天祚帝,肯定也是英明神武、人格完美。

總而言之,實在不是國軍無能,而是敵人太狡猾;甚至而言,實在不是因為國軍無能,實在是因為敵人太沒有人性。

再總而言之,君子與小人相爭時,總是處於不利的。所以,天祚帝的失敗,是因為他太貴族氣了,他太君子了;阿骨打勝利,是因為他流氓了、太野蠻了。

當然了,歷史的結局就是,天祚帝敗亡之後,整個大遼故地成了人間地獄。至於具體的原因,我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跟大家好好聊聊。

遼國是怎麼滅亡的?從五大板塊構成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