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給中國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被沿用至今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李白《古風·秦王掃六合》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逐漸從春秋時期的一個西北小國成長為雄踞一方威震天下的大國,並最終在秦始皇嬴政的手上結束了春秋戰國,開啟了始皇帝的大一統的局面。

除了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以外,秦始皇還做了一件事使我們的民族凝聚力開始成型,那就是給這片國土命名為中華,自此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們都有了一個可以為之驕傲的稱號——中華民族。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給中國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被沿用至今

不過秦始皇為何能實現一統天下的壯舉呢?他又為何給自己的國土取中華這樣一個稱號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秦始皇個人的成長史與統一大業吧。

始皇帝的坎坷童年

秦始皇名叫嬴政,他雖然是秦國人,可是卻出生在趙國邯鄲,母親趙姬曾是衛國商人呂不韋的姬妾。

因呂不韋認為嬴政的父親(當時作為質子的異人,後改名為子楚)將是一個對自己大有作用的潛力股,於是便將自己的寵妾趙姬送給子楚做妻子,不久之後趙姬誕下一個男嬰,這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給中國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被沿用至今

公元前257年,秦國與趙國開戰,趙國認為秦國背信當初交換質子的承諾,便打算與秦國撕破臉,將秦國的質子子楚殺掉。

子楚聽說這件事之後很害怕,他找到當初幫助他的呂不韋,懇請他再幫助自己一次,事成之後必有重謝。於是呂不韋花錢買通了城門的守衛,子楚這才偷偷離開趙國。

子楚拋妻棄子的行為給年幼的嬴政留下了很深的陰影,趙姬也一度受到趙國的追殺,可她在一路的奔逃中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兒子。

後來,因為趙姬的孃家是趙國富甲一方的豪門大戶,趙姬和嬴政這才在孃家的庇護之下僥倖存活。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給中國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被沿用至今

自此,子楚的形象在兒子心裡有了很大的變化,嬴政決心不做父親那樣拋妻棄子的軟弱之人,他懂得了一個道理,想要保護自己不能永遠地依賴別人,而是要仰仗自己實力的強大。

吾家有王初長成

公元251年,安國君即位成為歷史上的秦孝文王,在那個動盪的戰國時期,國家不可一日沒有儲君,於是安國君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儲,他想起了那個曾被送去趙國做人質的兒子子楚,在王后華陽夫人的建議下,安國君立子楚為太子。

安國君在位沒多久便突發疾病去世了,子楚即位成為了歷史上的秦莊襄王。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給中國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被沿用至今

子楚成為秦國國君這件事再一次證明了呂不韋看人的眼光之毒辣,呂不韋得償所願地被子楚任命為丞相,加封文信侯。這個時候,趙姬帶著嬴政才得以安然回到秦國。

秦莊襄王去世的時候嬴政十三歲,由於年紀太小,即位之後整個秦國的大權都掌握在丞相呂不韋手中,而趙姬本就是呂不韋的姬妾,因此呂不韋常常出入太后趙姬的後宮寢殿,嬴政深知呂不韋對自己的威脅,便決心將呂不韋除掉。

嬴政先是拔除了呂不韋在朝中的親信黨羽,又暗中將母親趙姬關進雍城行宮,呂不韋自知謀權的事情敗露,自己無力迴天,便在放逐巴蜀的過程中飲酒自盡。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給中國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被沿用至今

秦國的權力終於又回到了嬴政手中。

美好願景

呂不韋死了,可是民間卻一直流傳著關於秦始皇嬴政身世的懷疑,嬴政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聽到一些討論呂不韋和母親趙姬的流言蜚語,更有甚至傳言他其實並不是子楚的孩子,而是呂不韋和趙姬所生。

人的安全感普遍是從童年時期開始建立的,而一個好的家庭壞境可以給孩子的內心留下一生的穩定歸屬。

很遺憾,秦始皇嬴政並沒有這樣的歸屬,他多疑、敏感、集權,但他的內心一直有一種強大的信念,那就是國土的穩定與完整。

可是在實現統一天下的偉業之後要如何為這片偉大的土地命名呢,秦始皇嬴政取了一箇中原的中字和華夏的華字,合起來便是中華。

中意為世界的中心之地,秦始皇嬴政自封始皇帝,認為自己是天下共主;

華則有美好富強的寓意,嬴政決心透過自己的領導使這片土地成為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傳奇。於是,自此中華民族便應運而生。

結語

每當有大災難來臨,或者我們身處異國他鄉面臨危險之時,我們總是期待著那抹鮮豔的中國紅。

哪裡有它,哪裡就有中國人,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境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總是將危難中的每個人緊緊連線在一起。中華民族不僅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歸屬和情懷。

在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面前,洪水不能使我們屈服,瘟疫不能將我們絞殺,熱血難涼,紅色的燈塔將立於世界民族之巔,為每一個追尋幸福和歸屬的人指引方向。

參考文獻:《史記》